该项研究首次展示了转录起始复合物与+1核小体的紧密结合
该研究首次发现在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存在肿瘤抗原特异性的记忆CD8+T细胞
我国内地首篇Cell
浙江大学,一周连发Nature、Science、Cell三大刊!
浙大,7日内连发Cell、Nature、Science。
兰州大学预测上海疫情结束时间
官宣!永久编号:52487号,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
3月21日,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的华中科技大学收到一份,来自太空的礼物。国家天文台宣布,将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52487 = 1995 XO2)
近日,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新冠检测设备和方法,4分钟内即可出核酸检测结果,相较于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时间往往需要2~24小时不等,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升。
近日,Nature发表了来自深圳大学李猛教授团队的题为“Non-syntrophic methanogenic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by an archaeal species” 的研究论文。
9月23日,南京大学石云课题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凯&赵岩课题组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Kainate receptor modulation by NETO2”的研究论文。
我们从哪里来?在数十万年的历史中,人类如何从共同的祖先逐渐演化成为不同的族群?这一直以来都是有意思的问题。
6月15日晚,颜宁团队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杨洪远团队合作,在Cell 《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Low-pH-Dependent Lysosomal Cholesterol Egress by NPC1 and NPC2”《低pH依赖的溶酶体胆固醇外向运输的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展示了胆固醇分子在NPC1和NPC2的介导下,从溶酶体腔内到溶酶体膜的转运过程,并首次揭示了NPC1蛋白功能对于pH值的依赖性。
病毒来源实验室?《自然》刊发重磅研究:欧洲科学家实现人工合成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线发表了来自瑞士、德国、俄罗斯多家科研机构的一项研究“Rapid reconstruction of SARS-CoV-2 using a synthetic genomics platform”。团队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础上,首次在试验中通过反向遗传学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构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