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科学》刊文!复旦科学家通过脑机接口,使失明动物恢复视觉功能

2025-06-06
3959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6月6日凌晨2点,中国科学家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线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借助脑机接口等技术,新一代视觉假体不仅使失明动物恢复可见光视力,还可扩展其视觉功能,这为失明患者复明提供了新可能。


640 (4).jpg

团队合影(从左至右:王水源、胡伟达、张嘉漪、周鹏) 温丛健 摄


上述科研成果由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周鹏/王水源团队、脑科学研究院张嘉漪/颜彪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团队合作完成,研究题为《碲纳米线视网膜假体增强失明视觉》(“Tellirium Nanowire Retinal Nanoprosthesis Improves Vision in Models of Blindness”)。

研究显示,该团队开发出全球首款光谱覆盖范围极广(470-1550nm,从可见光延伸至近红外二区)的视觉假体,该假体无需依赖任何外部设备,即可使失明动物模型恢复可见光视觉能力,还能赋予动物感知红外光,甚至识别红外图案的“超视觉”功能,也就是在黑暗中也能看见事物。


640 (5).jpg

超视觉假体实物样品  温丛健 摄


该科研团队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而言的“可见光”,指人类视网膜可感知的光谱范围(380-780nm)。在全球,有超2亿的视网膜变性(感光细胞死亡)患者无法感受这样的“光明”。此次,复旦联合上海技物所科研团队研制出碲纳米线网络(TeNWNs)视网膜假体,该器件的光电流密度达到了当前已知体系的最高水平,并首次实现了国际上光谱覆盖最宽的视觉重建与拓展,范围横跨可见光至近红外二区。


640 (6).jpg

TeNWNs光电流密度和光谱范围


当TeNWNs假体植入眼底后,可在视网膜中替代凋亡的感光细胞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这是一种广义脑机接口技术。在光的照射下,它能高效产生微电流,直接激活视网膜上尚存活的神经细胞。这种完全自供电、无需外接设备的特性,成功让实验室里的失明小鼠重新获得了对可见光的感知能力。


640 (7).jpg

TeNWNs修复和增强盲人视觉示意图及作用机制


同时,科研团队在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模型上的实验也验证了该假体的有效性。植入半年后,动物模型均未观察到任何不良排异反应,这为后续推进临床应用转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团队已着手深入研究视觉假体与视网膜的高效耦合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该假体不仅能修复可见光视觉,更能将视觉感知拓展至红外波长范围。这种融合了“仿生修复”与“功能拓展”的双重特性,既规避了侵入性脑部手术的风险,又突破了人类天然视觉的物理极限。同时,它也带来对医学伦理挑战。

该团队告诉记者,考虑到目前医学伦理的限制,研究暂时不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不过,展望未来,这种新一代超视觉假体技术能让失明者重新感受到视觉,也有望为人类打开一扇超越生理极限的感知之窗。

2021年,该团队就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单器件感存算功能的集成,真实模仿了视网膜完整架构,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科技》(Nature Nanotechnology),这成为了本次研究开展的重要基础。此后,团队率先把目光瞄准了最为关键的视觉功能。2023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基于纳米材料成功开发了第一代人工光感受器,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前身。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除了本次发表的“盲视”,还包括神经调控、功能恢复、脑机/脑脊接口……研究探索之路仍在继续。

“尽可能帮助失明患者、为其提供更多复明可能,始终是我们团队研究的初心。”该研究团队成员说,他们的研究策略是双轨并行:除了开发生物假体材料(如人工光感受器)进行生物替代,也在同步探索针对失明的基因治疗手段。“在疾病早期阶段,可以尝试基因治疗等生物干预;到了晚期,若感光细胞已凋亡且缺乏生物靶点,则可以采用假体进行替代。”这两种路径相辅相成,有望覆盖更多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失明患者。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4

学术会议

第十届现代管理、教育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MMET 2025)
第十届现代管理、教育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08月22-24日在中国南京召开。会议主要围绕会议主要围绕“现代管理”“教育”“社会科学”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5-08-22
【合作ACM出版|高录用稳检索|价格实惠】第五届互联网金融与数字经济国际学术会议(ICIFDE 2025)
第五届互联网金融与数字经济国际学术会议(ICIFDE 2025)将于2025年8月15-17日于中国-哈尔滨举行。大会将汇聚互联网金融、数字经济的创新学者和行业专家,共享学术盛宴。
2025-08-15
【IEEE出版|院士/Fellow报告|EI稳定】第五届智能通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C 2025)
第五届智能通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C 2025)定于在南京隆重举行,旨在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提供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的平台,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创新的学术氛围,激发更多合作机遇。
2025-08-15
【IEEE 出版丨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电子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T 2025)
第四届电子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T 2025)将于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成都隆重召开。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参加本次会议。
2025-08-22
【SPIE出版,河南工业大学校内召开】第七届无线通信与智能电网国际会议(ICWCSG 2025)
第七届无线通信与智能电网国际会议(ICWCSG2025)定于2025年8月8-10日在中国大连举行。会议旨在为从事“无线通信”与“智能电网”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2025-08-08
【欧洲会议|可线上线下参会】第七届结构抗震与土木工程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ICSSCER 2025)
第七届结构抗震与土木工程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ICSSCER 2025)将于2025年8月15-17日在中国石家庄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09-10
相关资讯

重磅!中科大、清华大学创造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47657

20

2023-05-31

985高校,突破半世纪极限!

据西北工业大学官微消息,日前,西北工业大学空天微纳系统创新团队在飞行器减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通过模仿我国库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状分形沙垄结构,设计出仿沙垄舌形多层分形减阻微纳结构。该结构减阻率较之前国际报道的最好水平提高了52%,减阻风向摄动角度从35°增加到了60°,减阻性能已突破半世纪以来小肋气动减阻技术性能极限。

46853

25

2023-04-04

精准测甲醛!华科大最新研究成果公布

精准测甲醛!华科大最新研究成果公布

4876

2

2025-07-29

IF 52.7!上海中医药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铁死亡领域最新成果

IF 52.7!上海中医药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铁死亡领域最新成果

4566

4

2025-07-28

中南大学最新研究,这3种健康饮品或能延寿,显著降低全因、心血管死亡率

中南大学最新研究,这3种健康饮品或能延寿,显著降低全因、心血管死亡率

4552

4

2025-07-26

IF=53! 四川大学罗婷等团队取得新进展

IF=53! 四川大学罗婷等团队取得新进展

4279

5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