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唐松青发现RasGRP1促进急性炎症反应并限制炎症相关的癌细胞生长
2022年11月16日,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唐松青联合朱海珍教授和浙江大学王建莉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题为“RasGRP1 promotes the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restricts inflammation-associated cancer cell growt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Ras鸟嘌呤核苷酸释放蛋白1(RasGRP1)是一种双功能调节剂,可促进急性炎症并抑制炎症相关癌症。
Nature/Nature子刊 | 再取进展!清华大学李丕龙等团队通过相分离控制的区室化对细胞表面信号进行编程
2022年11月17日,清华大学李丕龙及杜娟娟共同通讯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IF=16)在线发表题为“Programming cell-surface signaling by phase-separation-controlled compartmentaliz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通过相分离控制的区室化可以对细胞表面信号进行编程。
75年前晶体管被发明,不久之后集成电路(IC)也被发明出来。使晶体管更小的进步也导致它们变得更便宜,这被称为摩尔定律。
据北京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学陈棋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Initializing Film Homogeneity to Retard Phase Segregation for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文章,揭示了钙钛矿薄膜材料初始均一性对薄膜及器件的稳定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高效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继11月17日,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王桂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Nature》后,11月18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磊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
2022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巫永睿课题组与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文琴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HP9 enhances seed protein content an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in maiz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出改善玉米种质的总体前景。
2022年11月16日,复旦大学王桂华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Ocean currents show global intensification of weak tropical cyclones”的研究论文
11月9日,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的研究成果分别在顶刊 Nature 上发表。
2022年5月,上海大学魏滨教授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最新影响因子28.771)上发表题为“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mediate neurotropic viral drainage fro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的原创性研究论文。
2022年11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顾成团队与日本京都大学Susumu Kitagawa团队合作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eparating water isotopologues using diffusion-regulatory porous materials”的研究论文
11月11日,中科院金属所卢柯院士、李秀艳研究员等人联合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Inhibiting creep in nanograined alloys with stable grain boundary networks”的研究论文。
南方医科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狨猴脑网络梯度及其动态性研究成果
11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冯衍秋团队联合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梁智锋团队在国际著名综合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Multimodal analysis demonstrating the shaping of functional gradients in the marmoset brain”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