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论文以题为“Ligand-channel-enabled ultrafast Li-ion conduction”于2024年02月28日发表在Nature上
中山大学胡鹏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Terminal C(sp3)–H borylation through intermolecular radical sampling”的研究论文
英国《自然》杂志(Nature)刊发中外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
1月4日,国际高水平期刊《Nature》刊发了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韩晓东教授团队研究成果《Negative mixing enthalpy solid solutionsdeliver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天津大学马雷及Walt A. de Heer共同通讯(赵健,纪佩璇,李雅奇和李睿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Ultrahigh-mobility semiconducting epitaxial graphene on silicon carbide”的研究论文
12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南大学合作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Low voltage-driven high-performance thermal switching in antiferroelectric PbZrO3 thin films”的论文。
近日,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21级“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本科生刘菲在学院教授李凯的指导下,于天文学权威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上发表题为“The first analysis of three long-period low mass-ratio contact binaries”的研究论文。
12月15日,浙江大学两项科研进展分别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科学》、Cell《细胞》。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前瞻交叉研究中心钱小石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上发表“Colossal electrocaloric effect in an interface-augmented ferroelectric polymer”的论文。
11月2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钮大文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alladium catalysis enables cross-coupling–like SN2-glycosylation of phenols”的文章。
碳材料家族又添2位新成员: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形纯碳分子材料。
2023年12月1日,重庆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在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