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湖南大学黄松强博士揭示氧化还原蛋白CISD1调节小胶质细胞促炎表型新机制

2025-11-27
3901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小胶质细胞的代谢表型在其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代谢由氧化磷酸化转向糖酵解时,会促进其炎症性激活[1, 2]。大量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患者皮层和脑脊液中乳酸水平增加[3, 4],动物研究也表明,抑郁症患者皮层中乳酸含量明显增加[5, 6]。线粒体蛋白CDGSH铁硫结构域1(CISD1,也称为mitoNEET)是一种调节代谢和氧化应激的蛋白[7, 8],CISD1位于线粒体外膜,其独特的铁硫簇(iron-sulfur cluster,Fe-S)结构具有氧化特性,介导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还原平衡[9],但关于CISD1是否参与抑郁症发生以及是否与其氧化还原功能有关,仍有待深入研究。


近日,湖南大学黄松强博士在Advcanced 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题为“Mitochondrial CISD1 Modulates Microglial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to Drive Stress Susceptibility in Mice”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CISD1在抑郁症模型鼠的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上调。药理学抑制和基因敲低CISD1显著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CISD1敲低还可逆转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激活。此外,慢性应激特异性上调小胶质细胞的CISD1表达,而小胶质细胞CISD1的条件性敲除可缓解小鼠的神经炎症和抑郁样行为。在机制上,慢性应激通过上调CISD1表达促进NADH氧化生成NAD⁺。升高的NAD⁺作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辅因子,加速糖酵解并促进炎症激活。

640 (84).png

通过筛选不同脑区CISD1的表达发现,抑郁症模型小鼠mPFC脑区CISD1表达增加。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发现,CISD1的主要功能与氧化还原反应及线粒体复合体I有关,NAD+/NADH比值可部分反应线粒体复合体I功能,检测结果发现抑郁模型鼠mPFC脑区NAD+/NADH比值降低,且抗氧化基因表达显著降低。

为了探讨CISD1表达增加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研究者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进行了药理学抑制和遗传学干预,发现抑制或沉默小鼠mPFC脑区CISD1,可显著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接着研究者通过分选抑郁症模型小鼠mPFC脑区内的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发现小胶质细胞的CISD1表达显著增加。研究者进一步通过病毒策略构建mPFC脑区小胶质细胞特异性CISD1敲除小鼠,发现小胶质细胞特异性CISD1敲除可显著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同时缓解小胶质细胞炎症激活。

进一步,研究者通过分选小胶质细胞后,检测小胶质细胞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和糖酵解水平发现,慢性应激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损伤,同时糖酵解水平增加,而条件性敲除小胶质细胞CISD1后,上述现象得以逆转,表现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和糖酵解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接着,研究者通过培养BV2细胞和皮层原代小胶质细胞后,给予LPS+ATP处理后,发现LPS+ATP处理可显著上调CISD1的表达,同时导致小胶质细胞糖酵解功能增强,而CISD1选择性抑制剂NL-1处理可恢复小胶质细胞糖酵解水平。

640 (85).png
图1:CISD1介导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潜在机制示意图。

综上,本研究表明,CISD1介导的小胶质细胞代谢表型的改变导致小鼠出现抑郁样的行为。CISD1通过改变小胶质细胞的NAD+/NADH比率来促进糖酵解,从而引发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激活。此外,吡格列酮通过阻断CISD1依赖的氧化还原反应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本研究不仅明确了一个与应激相关抑郁症有关的可靠治疗靶点,也为筛选潜在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湖南大学黄松强博士在神经免疫与神经炎症信号方向深耕多年。前期在Immunity(2024,IF = 32.4)报道,钠钾ATP酶(NKA)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中ATP与嘌呤能受体P2X7亚型结合,阻断炎症小体组装及炎症激活[10]。发表于Immunity 的工作获得该刊配发亮点评述“The price of P2X7R freedom is neuroinflammation,DOI: 10.1016/j.immuni.2024.02.009”;同时,该研究亦被Nature Immunology 的Senior Editor选为Research Highlight,并以“Destressing microglia,DOI: 10.1038/s41590-024-01813-0”为题进行报道。近期也在Research (2025,IF = 10.9)的研究中发现,NKAα1调节嘌呤能受体P2X3亚型依赖的Ca2+内流和背根神经节伤害感受器的兴奋性,为骨癌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实验室欢迎具有基础医学或脑科学背景的同学申请2026级硕士、博士研究生,也诚邀科研助理等有志于科研工作的人员加入。

原文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8957

文中所提文章:
1.Yu H, Chang Q, Sun T, He X, Wen L, An J, et al.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and polarization of microglia in Parkinson's disease: Role of inflammasome and iron. Ageing Res Rev 2023, 90: 102032.
2.Wang H, Liu S, Sun Y, Chen C, Hu Z, Li Q, et al. Target modulation of glycolytic pathways a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inflammatory diseases. Ageing Res Rev 2024, 101: 102472.
3.Ernst J, Hock A, Henning A, Seifritz E, Boeker H, Grimm S. Increased pre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glucose and lactate concentration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ol Psychiatry 2017, 22(1): 113-119.
4.Regenold WT, Phatak P, Marano CM, Sassan A, Conley RR, Kling MA. Elevated cerebrospinal fluid lactate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schizophrenia: implications for th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hypothesis. Biol Psychiatry 2009, 65(6): 489-494.
5.Hagihara H, Shoji H, Otabi H, Toyoda A, Katoh K, Namihira M, et al. Protein lactylation induced by neural excitation. Cell Rep 2021, 37(2): 109820.
6.Liu X, Wang H, Tian X, Luo Y, Ma M, Zheng Z, et al. Depression exacerbates AD pathology through lactate-dependent activation of microglial Kv1.3 to promote Abeta-containing exosome spreading. J Neuroinflammation 2025, 22(1): 166.
7.Geldenhuys WJ, Leeper TC, Carroll RT. mitoNEET as a novel drug target for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Drug Discov Today 2014, 19(10): 1601-1606.
8.Mittler R, Darash-Yahana M, Sohn YS, Bai F, Song L, Cabantchik IZ, et al. NEET Proteins: A New Link Between Iron Metabolism,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Cancer.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9, 30(8): 1083-1095.
9.Tasnim H, Landry AP, Fontenot CR, Ding H. Exploring the FMN binding site in the 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 protein mitoNEET. Free Radic Biol Med 2020, 156: 11-19.
10.Huang S, Dong W, Lin X, Xu K, Li K, Xiong S, et al. Disruption of the Na(+)/K(+)-ATPase-purinergic P2X7 receptor complex in microglia promotes stress-induced anxiety. Immunity 2024, 57(3): 495-512 e411.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4

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论坛(JOFM 2025)
JOFM 2025期刊论坛将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论坛,将于 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聚焦期刊领域的核心关切与未来方向, 围绕最新期刊信息资讯动态、期刊前沿发展趋势
2025-12-19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将于2025年12月26-28日在西双版纳举行。主要围绕“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5-12-26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通信、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
通信、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5-7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以“汇聚国际科
2025-12-19
【高录用快见刊】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
第七届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将于12月19日-2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ITCA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依旧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2025-12-19
相关资讯

重磅!中科大、清华大学创造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48560

20

2023-05-31

985高校,突破半世纪极限!

据西北工业大学官微消息,日前,西北工业大学空天微纳系统创新团队在飞行器减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通过模仿我国库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状分形沙垄结构,设计出仿沙垄舌形多层分形减阻微纳结构。该结构减阻率较之前国际报道的最好水平提高了52%,减阻风向摄动角度从35°增加到了60°,减阻性能已突破半世纪以来小肋气动减阻技术性能极限。

47770

25

2023-04-04

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团队合作发现改善骨关节炎进展的潜在新策略

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团队合作发现改善骨关节炎进展的潜在新策略

3891

3

2025-11-27

清华大学蓝勋等发现BMP24-ACVR1信号介导的前肿瘤巨噬细胞极化在肿瘤启动过程中协调免疫抑制微环境

清华大学蓝勋等发现BMP24-ACVR1信号介导的前肿瘤巨噬细胞极化在肿瘤启动过程中协调免疫抑制微环境

3902

4

2025-11-27

郑州大学张开翔团队开发靶向线粒体DNA突变的肾清除CRISPR纳米传感器用于无创监测肿瘤进展和转移

郑州大学张开翔团队开发靶向线粒体DNA突变的肾清除CRISPR纳米传感器用于无创监测肿瘤进展和转移

3894

5

2025-11-27

复旦大学戚建平团队发现改善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新策略

复旦大学戚建平团队发现改善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新策略

3691

5

20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