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清华大学蓝勋等发现BMP24-ACVR1信号介导的前肿瘤巨噬细胞极化在肿瘤启动过程中协调免疫抑制微环境

2025-11-27
3902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iNature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形成免疫抑制性的“冷”肿瘤微环境(cTME)来逃避免疫监视。深入理解肿瘤形成初期阶段cTME建立的机制,有助于发现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2025年11月17日,清华大学蓝勋,Mingchao Wang,Zhihong Song和青岛大学林春华共同通讯在Cancer Research (IF=12.5)在线发表题为“Pro-tumor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Mediated by BMP2/4-ACVR1 Signaling Orchestrates an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During Tumor Initi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 EGFR 驱动肺腺癌(LUAD)的起始阶段构建了单细胞 RNA 测序数据。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经历了从抗肿瘤表型向促肿瘤表型的状态转变,并主导了cTME的形成。


肿瘤细胞来源的 BMP2/4 诱导了促肿瘤巨噬细胞的极化,而使用 ACVR1 抑制剂阻断 BMP2/4–ACVR1 信号轴可将cTME转化为“热”肿瘤微环境(hTME),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此外,在 EGFR 突变肺腺癌患者中也观察到与小鼠模型中相似的cTME特征,且 ACVR1 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总之,本研究不仅阐明了促肿瘤巨噬细胞在cTME形成中的作用,也提示靶向 ACVR1 可作为治疗 EGFR 突变型肺癌的一种潜在策略。


640 (82).png

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一个主要策略是通过表达抑制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或视黄酸来破坏免疫细胞功能,从而形成冷肿瘤微环境(cTME)。例如,携带KRASG12D突变的胰腺癌细胞通过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增加了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髓系细胞的数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细胞在调控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既可作为预后指标,也是新型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冷肿瘤微环境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特征是微环境中存在更多免疫抑制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调节性T细胞(Treg)),而抗肿瘤细胞(如CD8⁺ T细胞)数量较少。相反,“热”肿瘤与较好的生存率相关,其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较少而抗肿瘤细胞较多。先前研究已证实多种免疫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免疫抑制能力,然而目前仍缺乏对肿瘤形成初期免疫细胞群体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系统性阐述。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免疫抑制细胞的起源及其在冷肿瘤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病例的85%,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亚洲和非亚裔NSCLC患者中,EGFR突变发生率分别高达50%和11-16%。研究表明EGFR突变肿瘤(尤其对治疗无应答者)瘤内CD8⁺ T细胞数量较少,这是免疫“冷”微环境的典型特征。然而,驱动EGFR突变型NSCLC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的分子通路尚未明确,阻碍了该亚型有效免疫疗法的开发。

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一个分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成员参与调控发育、免疫应答及肿瘤进展等多个过程。多种癌症中均观察到BMP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其同时具有促肿瘤和抑肿瘤的双重作用。其中BMP2和BMP4因可能影响髓系细胞和巨噬细胞极化而备受关注,但它们在EGFR突变型NSCLC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仍不明确。

640 (83).png
EGFR驱动的肺腺癌类似于“冷”TME(图片源自Cancer Research )

为此,作者在EGFR驱动肺腺癌(LUAD)模型小鼠中进行了肿瘤早期发展的时间序列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分析。研究发现EGFR驱动肺腺癌的肿瘤微环境确实呈现典型冷肿瘤特征:细胞毒性T细胞减少,而免疫抑制细胞(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和促肿瘤巨噬细胞)增多。细胞间信号分析表明,抗肿瘤巨噬细胞向促肿瘤巨噬细胞的极化协调了从“热”向“冷”肿瘤微环境的转变。数据显示肿瘤细胞产生的BMP2和BMP4可促进促肿瘤巨噬细胞向免疫抑制表型转化,进而阻碍抗肿瘤免疫细胞向微环境浸润。最后作者证实,阻断BMP2/4-ACVR1信号轴可逆转巨噬细胞极化,将“冷”肿瘤微环境重编程为更有利的“热”微环境,从而在EGFR驱动肺腺癌模型中诱导肿瘤消退。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58/0008-5472.CAN-24-4392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4

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论坛(JOFM 2025)
JOFM 2025期刊论坛将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论坛,将于 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聚焦期刊领域的核心关切与未来方向, 围绕最新期刊信息资讯动态、期刊前沿发展趋势
2025-12-19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将于2025年12月26-28日在西双版纳举行。主要围绕“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5-12-26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通信、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
通信、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5-7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以“汇聚国际科
2025-12-19
【高录用快见刊】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
第七届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将于12月19日-2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ITCA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依旧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2025-12-19
相关资讯

重磅!中科大、清华大学创造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48560

20

2023-05-31

985高校,突破半世纪极限!

据西北工业大学官微消息,日前,西北工业大学空天微纳系统创新团队在飞行器减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通过模仿我国库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状分形沙垄结构,设计出仿沙垄舌形多层分形减阻微纳结构。该结构减阻率较之前国际报道的最好水平提高了52%,减阻风向摄动角度从35°增加到了60°,减阻性能已突破半世纪以来小肋气动减阻技术性能极限。

47770

25

2023-04-04

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团队合作发现改善骨关节炎进展的潜在新策略

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团队合作发现改善骨关节炎进展的潜在新策略

3891

3

2025-11-27

湖南大学黄松强博士揭示氧化还原蛋白CISD1调节小胶质细胞促炎表型新机制

湖南大学黄松强博士揭示氧化还原蛋白CISD1调节小胶质细胞促炎表型新机制

3901

4

2025-11-27

郑州大学张开翔团队开发靶向线粒体DNA突变的肾清除CRISPR纳米传感器用于无创监测肿瘤进展和转移

郑州大学张开翔团队开发靶向线粒体DNA突变的肾清除CRISPR纳米传感器用于无创监测肿瘤进展和转移

3894

5

2025-11-27

复旦大学戚建平团队发现改善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新策略

复旦大学戚建平团队发现改善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新策略

3691

5

20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