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山东大学陈玉国等团队发现PIEZO1功能获得突变通过破坏心肌脂质稳态和铁超载驱动心肌病

2025-11-20
4409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iNature


作为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将心肌细胞的机械拉伸转化为Ca²⁺信号,从而支撑Frank-Starling定律。该机制在心力衰竭的代偿反应中发挥作用。然而,PIEZO1基因突变与心肌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2025年11月14日,山东大学陈玉国,徐峰和崔素梅共同通讯在Science Advances(IF=11.7)在线发表题为“PIEZO1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drives cardiomyopathy by disrupting myocardial lipid homeostasis besides iron overloa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一名携带PIEZO1 D669Y变异的31岁男性先证者中发现了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严重心肌铁沉积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PIEZO1功能获得性突变D674Y小鼠及心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Piezo1均会引发铁超载并导致心功能损伤。


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作者观察到PIEZO1功能获得性突变可抑制心肌细胞脂质代谢通路,其中叉头框蛋白O3(FOXO3)是该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具体而言,PIEZO1功能获得性突变通过升高Ca²⁺水平,激活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MKII),继发FOXO3表达下调。本研究证实PIEZO1功能获得性突变通过干扰心肌脂质代谢导致心肌病的发生。这一发现对当前心肌病研究中过度关注铁相关机制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并为将PIEZO1纳入未来心肌病遗传筛查的候选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640 (54).png

心肌病是全球范围内心源性猝死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扩张型心肌病(DCM)最为常见(发生率为1/250),其患病率超过肥厚型心肌病(发生率为1/500),且约有5%至15%的患者携带可能致病的基因变异。过去十年中,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对该病相关基因变异的识别。为准确解读这些遗传学发现并确定基因变异在DCM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进行全面探讨至关重要。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在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在心肌细胞中的基础表达水平较低,但在DCM中显著上调。激活后,PIEZO1将机械负荷转化为心肌细胞内的Ca²⁺和活性氧信号,这些信号对调节心脏机械活动至关重要。在人类及心力衰竭小鼠模型中均观察到PIEZO1蛋白水平升高。此外,在心肌细胞中超生理水平过表达Piezo1可诱导小鼠出现DCM表型。同时,Piezo1的缺失或过表达,以及Piezo1M2241R突变,均可导致一系列心脏异常,包括从心肌肥厚、纤维化到心腔扩大和DCM等表现。这些发现提示PIEZO1功能障碍在DCM的进展和发展中具有更广泛的作用。

640 (55).png
Piezo1D674Y突变损害心脏功能(图片源自Science Advances )

在人群中,PIEZO1功能获得型突变是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最常见的遗传病因,该罕见疾病常并发铁过载和代偿性贫血。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本研究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病例报告强调了HX患者存在心脏受累,特别是DCM的发生。具体而言,携带PIEZO1 M2007L变异的先证者及其父亲均表现出明确的DCM表型。此外,一项小型病例系列研究报道了一名携带PIEZO1 V2006D变异的25岁HX患者发生猝死,推测是由于心肌铁过载导致心力衰竭所致。另外,作者报道了一名携带PIEZO1 D669Y变异的31岁男性,同样表现为DCM。然而,PIEZO1 GOF突变导致心力衰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鉴于这些患者中常观察到心肌铁蓄积,临床上通常认为铁过载是PIEZO1相关心肌病的潜在病因。但这一假设尚未经过实验验证。这一认知空白限制了作者理解此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也影响了作者预测患者预后和制定有效治疗策略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整合人类与动物研究数据,揭示携带PIEZO1 GOF变异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机制。作者的结果表明,PIEZO1 GOF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铁过载导致心肌病。机制研究表明,PIEZO1 GOF通过钙信号诱导的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叉头框蛋白O3轴激活,引发心脏脂毒性。作者揭示了PIEZO1 GOF突变在DCM患者中发挥作用的新机制。这些发现为PIEZO1相关心肌病的分子诊断、预后判断及潜在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y9242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4

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论坛(JOFM 2025)
JOFM 2025期刊论坛将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论坛,将于 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聚焦期刊领域的核心关切与未来方向, 围绕最新期刊信息资讯动态、期刊前沿发展趋势
2025-12-19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
2025-12-19
【院士报告|连续4届快速EI检索】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AR 2025) - 冬季会场
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AR 2025) - 冬季会场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东莞隆重举行。进入21世纪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科学的进步
2025-12-12
【IEEE出版 | 曾获中国科协认证】第六届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EMAT 2025)
第六届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EMAT 2025)将于2025年11月28-30日在中国-东莞召开,旨在将“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术”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促进学术交流。
2025-11-28
【IEEE出版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
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将在中国青岛举行,会期是2025年117-9日,为期三天,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 欢迎投稿参会!
2025-12-05
【IEEE丨6届EI检索】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新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ESEE 2025)
新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ESE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欢迎专家学者投稿与参会!
2025-12-19
相关资讯

重磅!中科大、清华大学创造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48405

20

2023-05-31

985高校,突破半世纪极限!

据西北工业大学官微消息,日前,西北工业大学空天微纳系统创新团队在飞行器减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通过模仿我国库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状分形沙垄结构,设计出仿沙垄舌形多层分形减阻微纳结构。该结构减阻率较之前国际报道的最好水平提高了52%,减阻风向摄动角度从35°增加到了60°,减阻性能已突破半世纪以来小肋气动减阻技术性能极限。

47619

25

2023-04-04

南方科技大学梁超团队发现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调控新机制

南方科技大学梁超团队发现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调控新机制

3803

5

2025-11-20

复旦大学畅磊/邵春林发现调节肠道损伤中的巨噬细胞炎症的新机制

复旦大学畅磊/邵春林发现调节肠道损伤中的巨噬细胞炎症的新机制

3807

5

2025-11-20

复旦大学缪长虹等团队研究设计可注射免疫工程化短纤维促进神经再生以预防术后疼痛

复旦大学缪长虹等团队研究设计可注射免疫工程化短纤维促进神经再生以预防术后疼痛

3801

5

2025-11-20

Nature | 怕打针?浙大团队实现无创透皮给药

Nature | 怕打针?浙大团队实现无创透皮给药

3693

4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