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郑州大学张开翔团队开发靶向线粒体DNA突变的肾清除CRISPR纳米传感器用于无创监测肿瘤进展和转移

2025-11-27
3893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iNature


线粒体DNA(mtDNA)突变正逐渐成为肿瘤发生的重要分子特征。液体活检技术通过分析游离mtDNA实现早期癌症检测,但因分析物浓度低而存在灵敏度不足的问题。


2025年11月21日,郑州大学张开翔独立通讯在Science Advances(IF=11.7)在线发表题为“Renal clearable CRISPR nanosensor targeting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for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2a的尿液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命名为CasUber),用于体内监测肿瘤进展与转移。


研究结果表明,CasUber可将CRISPR检测系统递送至肿瘤细胞线粒体,利用Cas12a的单核苷酸变异识别能力和反式切割活性,将肿瘤特异性mtDNA突变转化为经肾脏清除的荧光生物标志物,并随受损mtDNA的自然外排途径共同排出。因此,CasUber不仅能区分超微小肿瘤病灶(约1立方毫米),在血-肺转移模型中还能比生物发光成像更早检测到肺肿瘤结节。这种可肾脏清除的纳米传感器通过原位识别特定基因突变产生放大信号,克服了mtDNA丰度低的限制,实现了通过简易尿液检测对肿瘤进展与转移进行无创超灵敏监测。


640 (80).png

基因突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使得循环游离DNA(cfDNA)中的突变成为临床液体活检中应用最广泛的疾病相关元件。通过血液中cfDNA的分析可实现多种疾病的无创诊断、监测及分子分型。近年来,更易发生突变的线粒体DNA(mtDNA)被确认为cfDNA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癌症诊断的无创生物标志物。mtDNA突变是肿瘤中最常见的遗传事件之一,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分子特征。携带显性mtDNA突变的肿瘤细胞表现出对肿瘤微环境更强的适应能力,使其成为肿瘤组织中的优势群体。因此,经环境筛选的突变mtDNA基因型可作为追踪肿瘤细胞谱系的生物标志物。此外,肿瘤细胞内含有数千个mtDNA拷贝,为高灵敏度分析提供了丰富的靶标库。

然而,微小肿瘤组织释放的cfDNA丰度极低,加之体内存在清除cfDNA的天然机制,共同导致液体活检的灵敏度不足。这种灵敏度的局限进一步限制了基于cfDNA的液体活检在许多重要临床应用中的使用。例如,cfDNA检测仅能识别20%至40%的I期癌症,并在高达40%的晚期癌症病例中得出不确定结果。此外,约50%术后肿瘤复发的患者其微小残留病cfDNA检测呈阴性。

提高cfDNA检测灵敏度的主要策略通常集中于改进体外测序与分析方法,但面临临床样本中cfDNA含量稀缺的挑战。克服这些限制的可行途径在于开发外源性探针。基于工程化“合成生物标志物”的尿液检测技术已成为一类新兴诊断方法。这些外源性纳米传感器可在肿瘤微环境中被上调的特定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组织蛋白酶B)原位切割,释放可经肾脏清除的报告分子,从而在尿液中实现检测。这些策略将疾病信号放大至超越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的水平,进而提高了肿瘤检测的灵敏度。因此,开发能够原位识别肿瘤特异性基因突变并产生肾脏可清除信号的纳米传感器,可能是提升cfDNA液体活检灵敏度的潜在策略。

640 (81).png
模式流程图(图片源自Science Advances )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CRISPR/Cas12a介导的尿液生物标志物(CasUber),用于原位识别肿瘤特异性mtDNA突变,以实现肿瘤进展与转移的无创监测。与血液中cfDNA检测相比,CasUber可递送至肿瘤细胞线粒体,精准识别肿瘤特异性mtDNA突变,激活Cas12a的反式切割活性以切割共递送的环状报告底物(CLR),生成荧光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所产生的荧光生物标志物可通过受损mtDNA的天然外排途径释放至细胞外,经肾脏清除进入尿液。作为概念验证,作者选择小鼠肿瘤细胞(4T1)mtDNA中的mt.5286 T>G突变作为监测肿瘤进展与转移的遗传标记。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拟血行肺转移模型中,CasUber能够区分超小肿瘤病灶(约1 mm³),并比生物发光成像更早检测到肺肿瘤结节。这种可肾脏清除的纳米传感器可通过简易尿液检测,实现对体内基因突变的超灵敏识别,为无创监测肿瘤进展与转移提供新方法。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z4594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5

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论坛(JOFM 2025)
JOFM 2025期刊论坛将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论坛,将于 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聚焦期刊领域的核心关切与未来方向, 围绕最新期刊信息资讯动态、期刊前沿发展趋势
2025-12-19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将于2025年12月26-28日在西双版纳举行。主要围绕“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5-12-26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通信、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
通信、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5-7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以“汇聚国际科
2025-12-19
【高录用快见刊】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
第七届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将于12月19日-2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ITCA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依旧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2025-12-19
相关资讯

重磅!中科大、清华大学创造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48560

20

2023-05-31

985高校,突破半世纪极限!

据西北工业大学官微消息,日前,西北工业大学空天微纳系统创新团队在飞行器减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通过模仿我国库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状分形沙垄结构,设计出仿沙垄舌形多层分形减阻微纳结构。该结构减阻率较之前国际报道的最好水平提高了52%,减阻风向摄动角度从35°增加到了60°,减阻性能已突破半世纪以来小肋气动减阻技术性能极限。

47770

25

2023-04-04

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团队合作发现改善骨关节炎进展的潜在新策略

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团队合作发现改善骨关节炎进展的潜在新策略

3891

3

2025-11-27

湖南大学黄松强博士揭示氧化还原蛋白CISD1调节小胶质细胞促炎表型新机制

湖南大学黄松强博士揭示氧化还原蛋白CISD1调节小胶质细胞促炎表型新机制

3901

4

2025-11-27

清华大学蓝勋等发现BMP24-ACVR1信号介导的前肿瘤巨噬细胞极化在肿瘤启动过程中协调免疫抑制微环境

清华大学蓝勋等发现BMP24-ACVR1信号介导的前肿瘤巨噬细胞极化在肿瘤启动过程中协调免疫抑制微环境

3902

4

2025-11-27

复旦大学戚建平团队发现改善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新策略

复旦大学戚建平团队发现改善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新策略

3689

5

20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