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Nature | 怕打针?浙大团队实现无创透皮给药

2025-11-20
3695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iNature


非侵入性皮肤渗透广泛用于具有适当疏水性的小分子治疗剂(小于500 Da)的便利透皮给药。然而,由于皮肤结构构成的强大屏障,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对大分子不可行,特别是聚合物、蛋白质和肽。


2025年11月19日,浙江大学申有青、周如鸿、相佳佳、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陈荣军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A skin-permeable polymer for non-invasive transdermal insulin delive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快速皮肤渗透的两性离子聚[2-(N-氧化物-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OP)可以有效地渗透角质层、有活力的表皮和真皮进入循环。


OP被质子化为阳离子,因此富含于酸性皮脂和含有脂肪酸的细胞旁角质层脂质中,随后通过角质层间脂质薄层扩散。在角质层下,在正常的生理pH值下,OP变成中性两性离子,在细胞膜上“跳跃”,使其能够通过表皮和真皮有效迁移,并最终进入真皮淋巴管和体循环。结果,OP-聚合的胰岛素有效地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对1型糖尿病小鼠经皮施用剂量为116 U·kg-1的OP-聚合胰岛素,可迅速将小鼠的血糖水平降低至正常范围,经皮剂量为29 U·kg-1可使糖尿病小型猪的血糖水平正常化。因此,皮肤可渗透的聚合物可以实现胰岛素的非侵入性透皮递送,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皮下注射,并且潜在地促进通过透皮递送对其他基于蛋白质和肽的治疗的患者友好的使用。


640 (46).png


通过局部应用透皮输送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和肽,在方便性、患者依从性、避免变性和最小首过效应方面是有利的。然而,它被认为是不可行的,因为独特的皮肤结构提供了不可渗透的屏障,包括疏水角质层(SC)层,10-15微米厚的基质,脱水和死亡的角质细胞嵌入高度有序的脂质层,以及活表皮和真皮中的紧密连接。皮下注射胰岛素仍然是1型和晚期二型糖尿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并伴有疼痛、针头恐惧症、皮肤并发症和患者依从性差。非侵入性胰岛素给药已被广泛探索,但尚未成功。


已经探索了各种策略来增强生物大分子的皮肤渗透性,包括使SC脂质双层流化的化学渗透增强剂、强制渗透的电子设备、在皮肤表面产生瞬时通道的超声波和喷射注射,以及将SC刺入皮肤组织的微针。这些侵入性技术损害了皮肤的完整性,增加了不便、感染和安全问题。


640 (47).png

OP和OP-I的SC渗透机理研究(图源自Nature )


人们可以想象,需要一种可透过皮肤的材料集中在皮肤表面,然后通过SC的疏水性角膜细胞间脂质基质有效扩散到亲水性活表皮中。阳离子肽可以静电结合到皮脂和SC中带负电荷的烷基羧酸上,已经对其进行了透皮给药试验,据报道,有些肽具有皮肤渗透性。然而,这种皮肤渗透不是通过扩散穿过角膜细胞间脂质基质起作用的,因为强结合将它们固定在SC中而不扩散,而是通过包括毛囊和汗腺在内的附肢途径起作用,因此在人体中是无效的,因为附肢面积占人体皮肤面积的不到0.1%。


该研究首次提出并证明,一种特殊的超亲水“快速透皮聚两性离子材料”—— poly[2-(N-oxide-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简称 OP) 能够高效穿越皮肤各层结构,包括角质层、活性表皮层以及真皮层,最终进入淋巴系统和体循环。更重要的是,当研究人员将 OP 与胰岛素结合后,形成的 OP–胰岛素复合物(OP–I)能够通过简单涂抹方式进入血液,并实现媲美甚至优于皮下注射的降糖效果。这一发现不仅打破了“大分子药物无法通过完整皮肤进入体内”的传统认知,更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糖尿病治疗模式,为数以亿计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带来革命性福音。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729-x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4

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论坛(JOFM 2025)
JOFM 2025期刊论坛将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论坛,将于 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聚焦期刊领域的核心关切与未来方向, 围绕最新期刊信息资讯动态、期刊前沿发展趋势
2025-12-19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
2025-12-19
【院士报告|连续4届快速EI检索】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AR 2025) - 冬季会场
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AR 2025) - 冬季会场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东莞隆重举行。进入21世纪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科学的进步
2025-12-12
【IEEE出版 | 曾获中国科协认证】第六届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EMAT 2025)
第六届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EMAT 2025)将于2025年11月28-30日在中国-东莞召开,旨在将“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术”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促进学术交流。
2025-11-28
【IEEE出版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
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将在中国青岛举行,会期是2025年117-9日,为期三天,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 欢迎投稿参会!
2025-12-05
【IEEE丨6届EI检索】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新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ESEE 2025)
新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ESE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欢迎专家学者投稿与参会!
2025-12-19
相关资讯

重磅!中科大、清华大学创造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48406

20

2023-05-31

985高校,突破半世纪极限!

据西北工业大学官微消息,日前,西北工业大学空天微纳系统创新团队在飞行器减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通过模仿我国库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状分形沙垄结构,设计出仿沙垄舌形多层分形减阻微纳结构。该结构减阻率较之前国际报道的最好水平提高了52%,减阻风向摄动角度从35°增加到了60°,减阻性能已突破半世纪以来小肋气动减阻技术性能极限。

47621

25

2023-04-04

山东大学陈玉国等团队发现PIEZO1功能获得突变通过破坏心肌脂质稳态和铁超载驱动心肌病

山东大学陈玉国等团队发现PIEZO1功能获得突变通过破坏心肌脂质稳态和铁超载驱动心肌病

4410

4

2025-11-20

南方科技大学梁超团队发现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调控新机制

南方科技大学梁超团队发现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调控新机制

3805

5

2025-11-20

复旦大学畅磊/邵春林发现调节肠道损伤中的巨噬细胞炎症的新机制

复旦大学畅磊/邵春林发现调节肠道损伤中的巨噬细胞炎症的新机制

3808

5

2025-11-20

复旦大学缪长虹等团队研究设计可注射免疫工程化短纤维促进神经再生以预防术后疼痛

复旦大学缪长虹等团队研究设计可注射免疫工程化短纤维促进神经再生以预防术后疼痛

3801

5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