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米白面吃太多,糖尿病风险或增加30%,增加优质蛋白成破局关键
近年来,全球人口经历了快速的饮食转型,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急剧上升,包括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肥胖等。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全球范围内,每年有1100万人死因可归于不良饮食。
近日,马德拉斯糖尿病研究基金会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ietary profiles and associate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India from the ICMR–INDIAB survey-21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低质量碳水(精米、白面等),与患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肥胖、腹型肥胖的风险分别增加30%、20%、22%和15%。
此外,用植物蛋白、乳制品、蛋类或鱼蛋白等热量替换碳水化合物,与降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风险相关,用动物蛋白(鱼、蛋除外)、脂肪替代碳水则无效。
图:论文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印度ICMR–INDIAB队列中18090名成人,通过饮食信息获取了参与者的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分析了其与代谢风险之间的关联,并分析了等热量宏量营养素替代对代谢风险的影响。
结果发现,印度参与者的饮食以高摄入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精米、白面等)、高饱和脂肪和低蛋白质为特点。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平均占总能量的62.3%,其中精制碳水占28.5%;脂肪摄入量平均占总能量的25.2%,尤其是饱和脂肪;而蛋白质仅占总能量的12%。
与碳水摄入量最少的人相比,摄入量最高的人(能量占比69%),患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全身性肥胖、腹型肥胖的风险分别增加30%、20%、22%和15%。
进一步对碳水亚型分析发现,较高的精制谷物、磨制全谷物和添加糖的摄入,均与代谢风险上升相关。
碳水摄入量与代谢风险关联(图:论文截图)
替代分析发现,蛋白质替代碳水可降低代谢风险,而脂肪替代无效。
具体来说,用优质蛋白代替碳水化合物,与降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风险相关,且与全身或腹部肥胖风险无关,包括植物蛋白、乳制品、蛋类或鱼蛋白,而用动物蛋白(除了鱼或蛋类)替代碳水则无效,用脂肪替代碳水也无效,甚至可能会增加肥胖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若不减少总碳水摄入,单纯用全麦或小米粉替代精制谷物,也无法降低代谢风险。
研究指出,基于这项研究结果,核心是减少低质量碳水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如增加豆类、牛奶、鸡蛋等在饮食中的比例,同时摄入健康食用油,以降低代谢疾病风险。
综上,研究强调了饮食结构在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中的重要性,强调减少精制碳水,增加优质蛋白,并摄入更健康的食用油,是降低代谢疾病风险的关键第一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