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韩布兴院士/康欣晨,Nature Synthesis!

2025-09-24
4736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640 (54).png


研究背景


甘氨酸是一种在蛋白质和药物合成中至关重要的氨基酸,具有巨大的工业价值。利用丰富的碳源(如草酸,OA)和无机氮源(如硝酸盐)进行直接电化学C-N偶联,为甘氨酸合成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途径。


关键问题


然而,甘氨酸的电合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反应动力学迟缓,效率和选择性低

甘氨酸的电合成涉及复杂的多电子和多质子转移过程,导致基本反应动力学迟缓且不匹配,从而使甘氨酸的形成效率和选择性较低。

2、速率决定步骤的加速困难

加速速率决定步骤的动力学是提高甘氨酸选择性的有效策略,但这需要特定的中间体相互作用和高效的电子转移能力,目前仍是一项挑战。


新思路


有鉴于此,中科院化学所韩布兴院士、康欣晨研究员等人通过将离子液体(IL) 1-乙基-2,3-二甲基咪唑硝酸盐( EmmimNO3)锚定在Bi上,开发了IL@ Bi催化剂。对于草酸和NO3-的共还原,IL@Bi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286.2 m A cm - 2时对甘氨酸( FEglycine )的法拉第效率达到81.1 %,优于纯Bi和已报道的最先进的催化剂。实现了甘氨酸的大规模合成,甘氨酸产率为3.6 mol h-1 gcat -1。以等离子体活化的N2为氮源,甘氨酸选择性达到89.0 %。机理研究表明,草酸和NO3-首先被还原为乙醛酸肟(GAO),接受电子后可被还原为甘氨酸。在IL@Bi催化剂上,电子转移遵循接力机制,电子最初从Bi转移到Emmim+,形成Emmim·自由基,然后将电子捐赠给GAO,导致比直接电子从Bi转移到GAO更快的转化途径,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技术方案:

1、合成并表征了Bi和IL@Bi电极

作者通过电还原制备了Bi和IL@Bi电极,IL含量4.7 wt%,呈六方棒状结构,Bi为0价。ATR-SEIRAS和XPS表明IL与Bi有强相互作用和配位作用。

2、表征了电化学 C–N 偶联性能

IL@Bi电极在C-N偶联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电流密度和甘氨酸法拉第效率,显著优于Bi电极。

3、研究了中间体与电子转移机制研究

原位ATR-SEIRAS和EPR分析表明,IL@Bi上甘氨酸生成增强,GAORR动力学提升,Emmim⁺还原为自由基,促进GAO还原,验证中继电子转移机制。

4、探究了电子转移增强的结构基础与普适性

¹H NMR显示Emmim⁺与GAO有强氢键,IL@Bi向GAO转移更多电子,促进反应。Emmim⁺增强表面疏水性,抑制HER和盐沉淀,提升稳定性。该方法对多种氨基酸合成具普适性。


技术优势:

1、首次设计并制备了IL@Bi催化剂

作者通过锚定咪唑鎓离子液体,成功将甘氨酸电合成的法拉第效率提升至 81.1%,同时实现了 286.2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和3.6 mol h-1 g-1的高产率,并在大规模合成中获得高纯度产品。

2、发现了咪唑鎓自由基介导的中继电子转移机制

本文揭示了咪唑鎓自由基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并作为电子中继体,将电子从 Bi转移到中间体乙醛酸肟。这一机制显著加速了GAO还原反应GAORR的动力学,是实现高选择性的关键。


技术细节


材料合成与表征

本研究通过电还原Bi₂O₃和IL@Bi₂O₃前驱体制备了Bi和IL@Bi电极。ICP-OES分析显示IL@Bi中IL含量为4.7 wt%。XRD结果表明IL@Bi具有六方结构和棒状形态,且Bi处于0价态。EDS元素映射证实IL均匀锚定在Bi表面。ATR-SEIRAS分析中,IL中C=N键的峰发生红移,表明IL与Bi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N 1s XPS拟合结果显示IL@Bi中存在Bi–N键,进一步表明Bi与Emmim⁺之间存在配位作用。这些结果表明,IL与Bi之间不仅有良好的物理结合,还存在化学上的相互作用,为IL@Bi在电催化反应中的优异性能提供了结构基础,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催化机制。


640 (55).png

图  甘氨酸的电合成


电化学 C–N 偶联性能

电化学实验表明,在C-N偶联反应中,IL@Bi电极的电流密度高于Bi电极。在-1.3 V vs RHE时,IL@Bi的甘氨酸法拉第效率(FEglycine)为81.1%,电流密度为286.2 mA cm⁻²,显著高于Bi的44.0%和214.6 mA cm⁻²。IL@Bi的甘氨酸分电流密度为232.1 mA cm⁻²,是Bi的2.46倍。此外,IL@Bi提高了甘氨酸醛(GAO)的转化率并抑制了析氢反应(HER),其FEGAO和FEH₂分别为5.5%和5.6%,而Bi上分别为21.3%和28.8%。活化能测试显示,IL@Bi的活化能为14.93 kJ mol⁻¹,显著低于Bi的22.40 kJ mol⁻¹,表明IL@Bi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这些结果表明,IL@Bi在甘氨酸电合成中具有更高的效率和选择性,同时有效抑制了副反应的发生。

 

640 (56).png

图  材料表征


640 (57).png

图  OA和NO3 −(NOx)在Bi和IL@Bi电极上的电化学C-N偶联


中间体与电子转移机制研究

原位ATR-SEIRAS分析显示,IL@Bi上甘氨酸峰强度更强,GAO峰强度减弱,表明GAORR动力学显著增强。循环伏安(CV)曲线表明,IL@Bi在-0.32 V vs RHE处有Emmim⁺还原为Emmim·自由基的峰。EPR谱证实,电解10分钟后,IL@Bi产生强烈的Emmim·自由基信号(g=2.004),而Bi上未观察到。IL@Bi的GAORR峰电位(-0.82 V)比Bi(-1.07 V)更正,且电流密度更高,证明IL@Bi增强了GAORR动力学。EPR实验进一步证实,Emmim·自由基可以自发地将电子转移给GAO,形成GAO·自由基,并且Emmim·可以被轻松再生,从而验证了中继电子转移机制。这些结果表明,IL@Bi通过Emmim·自由基的中继电子转移机制,显著提高了GAORR的效率和动力学。


640 (58).png

图  中间体和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


电子转移增强的结构基础与普适性

¹H NMR证据表明,Emmim⁺与GAO之间存在强氢键相互作用。电荷密度差异图显示,IL@Bi向吸附的GAO转移了0.32e⁻,远高于Bi的0.09e⁻。氢键作用拉近了GAO与Emmim·的距离,促进了电子转移。此外,Emmim⁺增加了表面疏水性,通过静电排斥有效抑制了HER和盐沉淀,增强了稳定性。该方法推广到其他α-酮酸与NO₃⁻的偶联反应时,IL@Bi在合成亮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时,均表现出更高的电流密度和氨基酸法拉第效率,展现出良好的普适性。这些结果表明,IL@Bi催化剂不仅在甘氨酸合成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还在其他氨基酸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640 (59).png

图  机制和普遍性研究


展望


本研究设计了IL@Bi催化剂用于甘氨酸电合成。在0.5 M OA + 0.5 M NaNO₃中,-1.3 VRHE下,IL@Bi实现81.1%的甘氨酸法拉第效率,生产速率为3.6 mol h⁻¹ gcat⁻¹,碳氮选择性分别为89.2%和88.8%,4小时产生1.5 g甘氨酸,且稳定性优异。机理研究表明,IL@Bi上的IL加速GAORR动力学,抑制HER,电子从Bi转移到Emmim⁺形成Emmim·,再转移到GAO促进甘氨酸形成,同时Emmim⁺增强表面疏水性抑制HER。


参考文献:

Wang, H., Cheng, Y., Wang, Y. et al. Imidazolium radical-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 enhances electrochemical C–N coupling for glycine synthesis. Nat. Synth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4160-025-00892-7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4

学术会议

【ACM 独立出版∣往届已EI、Scopus检索∣合作SSCI】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
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将于10月17日-10月19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计算机技术数字经济等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2025-10-17
【IEEE出版|已连续5届稳定快速EI检索】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CEIC 2025)
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学术会议(ICCEIC 2025)将于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广州举办,聚焦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前沿,涵盖网络安全、硬件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创新等多个核心议题及交叉
2025-10-17
【SPIE出版丨连续多年EI稳定检索!】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GRSM 2025)
为交流近年来国内外在地球、地理科学和遥感测绘领域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展示最新成果,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2025-10-17
【院士报告|EI检索稳定|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将于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在西安举行。能源工程/热能动力及控制/ 热力发动机及应用/制冷与低温/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
2025-10-10
【IEEE出版,五邑大学主办,设评优】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ECT 2025)
聚焦“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的最新研究,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ECT 2025)将于 2025年10月24-26日在中国江门举行。延续EIECT的“分享·交流”精神,我们
2025-10-24
【稳定检索|线上线下参会|马理工主办】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
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马来西亚新山市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10-17
相关资讯

7所高校,齐发Nature!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在Nature发文!

48536

39

2023-03-03

5所“双一流”,齐发Nature!

近日,山西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47804

20

2023-02-27

顾臻/王金强,最新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顾臻/王金强,最新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3729

4

2025-09-25

清华大学,Nature!

清华大学,Nature!

3707

3

2025-09-25

中山大学,Nature Materials!

中山大学,Nature Materials!

3762

4

2025-09-25

吉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JACS!

吉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JACS!

3681

3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