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重磅!西安交通大学,今日Nature!

2025-06-19
4360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对坚固且具延展性的合金的探索,已持续数百年。

然而,迄今为止所开发的所有合金——包括近年来的高熵合金——在室温下具有良好拉伸延展性的材料,其屈服强度很少能接近2 GPa。

极少数能够达到这一强度的材料,且大多为超高强度钢,但这类钢的应力–应变曲线通常出现平台区和锯齿状波动,因为其拉伸变形过程中存在塑性不稳定(如吕德斯带),其延展性充其量也只是“准均匀”。

在此,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张金珏、孙军&马恩等研究者报道了一类经过精密设计的多主元素合金(Fe₃₅Ni₂₉Co₂₁Al₁₂Ta₃),其成分通过融合专业知识的机器学习方法获得。相关论文以题为“Machine-learning design of ductile FeNiCoAlTa alloys with high strength”于2025年06月18日发表在Nature上。


640 (27).png


金属合金因其在极端工况下的卓越强度而备受青睐,尤其适用于严苛的结构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块体合金,其屈服强度(σy)已可达到约2 GPa,同时保有一定拉伸延展性(应变ε超过8%)。

例如,部分超高强度钢(如含碳量约为0.18–0.47 wt%的中锰变形-分配(D&P)钢)已实现这种强度–延展性的协同表现。

然而,这类钢的加工硬化能力不足,因此常伴随明显的吕德斯带或Portevin–Le Châtelier带现象。

因此,常规单轴拉伸测试中所报告的“均匀伸长率”(εu)往往由碳溶质诱导的应变带主导,属于锯齿状塑性流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均匀延展性。

若吕德斯带消失(如部分2 GPa级马氏体时效钢中所见),其εu也仅有约3.8%。

要想在高强度(σy)与大均匀延展性(εu)之间取得更优平衡,一个潜在路径是探索近年来兴起的高/中熵合金(HMEAs),通过引入多种主元素形成复杂组分合金体系。

然而,这一策略尚未兑现预期。尽管已有大量基于面心立方(FCC)主相、具高延展性与韧性的高熵合金(HEAs)被开发,但它们的屈服强度普遍偏低。

除了溶质原子(或局部化学有序,LCO)、晶界与孪晶界外,纳米析出相被认为是提升强韧性的关键机制,例如在铝合金、钢和镍基高温合金中,这些纳米析出相可作为位错障碍源与缠结源,从而提高应变硬化能力。

但遗憾的是,当前这类纳米析出强化的HEAs的屈服强度通常低于1.2 GPa,其根本原因在于多组分金属间化合物(MCIPs)的体积分数普遍不足(<55%)。

尽管已有异质结构的CoCrNi合金通过复杂工艺(如77 K下的低温轧制)实现了约2 GPa的屈服强度与13%的均匀延展性,但这类合金难以工业推广。

另一些报道的“高延展性”HEAs,其实多数由吕德斯带贯穿整个试样标距所致,如一例具层状结构的各向异性合金(Ni₁.₅FeCoCr₀.₅)₈₇.₅Al₇.₅Ti₅.₀,虽报告εu达16%、σy为2 GPa、极限强度(σUTS)为2.1 GPa,但其应变过程并不均匀;再如VCoNi中熵合金也实现了2 GPa的σy,但其应力–应变曲线起始即为吕德斯应变主导。

此外,尽管一些合金(如FeNiCoAlTaB体系)尝试引入非相干B2析出相与L1₂共存以增强强度,但其B2含量远未达到理想值,最终σy仅约1 GPa、σUTS约1.4 GPa,尽管εu可达约20%。

综上,目前尚无一种HMEA能全面超越最先进的超高强钢,且尚未发现具有约2 GPa屈服强度并兼具高均匀延展性的HMEA。

这自然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能否在“强度–延展性图”的右上角继续推进?在高熵合金的巨大组分空间中筛选最优候选极具挑战性。

尽管“主动学习”已被广泛用于高效搜索,但其需要多轮迭代与复杂模型。

为提高效率,研究者融合了领域知识精确限定筛选范围,从而显著提升了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

最终,研究者确定了一个最佳成分配比的多主元素合金:Fe₃₅Ni₂₉Co₂₁Al₁₂Ta₃。

通过铸后多种轧制与热处理工艺,该合金实现了此前所有块体合金未能企及的性能区间:其屈服强度–均匀延展性组合从1.5 GPa(31%)到1.95 GPa(15%)不等。

其中一个典型样品表现出1.75 GPa的σy、2.4 GPa的σUTS(对应真实应力可达3 GPa)、高应变硬化率(Θ > 2 GPa)以及25%的真正均匀伸长率,展示出强度与延展性的极致协同。

这一性能提升的关键在于极限推进微观结构的异质性:不仅引入了大量相干的L1₂型纳米析出相,还包含大量非相干的B2型微粒。

这些B2微粒因其多组分特性和较低的化学有序能,成为一种可变形相,能够在内部积聚位错,进而维持高应变硬化速率,有效延长材料的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640 (28).png

图1基于领域知识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发现超高强度和延展性的FeNiCoAlTa高熵合金。


640 (29).png

2 HEA05合金的微观结构特征和成分分布。


640 (30).png

3 Fe35Ni29Co21Al12Ta3 HEA05合金的机械性能


640 (31).png

图4 HEA05合金在拉伸应变下的位错密度演化。


综上所述,研究者基于领域知识引导的机器学习方法,成功设计并开发出一种高熵合金 Fe₃₅Ni₂₉Co₂₁Al₁₂Ta₃。该合金呈现出高度异质化的微观结构,包含在FCC基体中密集分布的多组分金属间化合物(MCIPs),其中既有相干的L1₂型纳米析出物,也有非相干但具高硬度与低弹性模量的B2颗粒。

这种析出相组合不仅显著提升了合金强度,还能与位错充分作用,在大应变范围内维持超过2 GPa的高应变硬化速率(WHR)。

此外,B2型MCIPs具备良好的延展性,且易于积聚位错,进一步拓宽了应变硬化能力。该高熵合金在实现2 GPa屈服强度的同时,仍保持接近单质金属的优秀均匀延展性,其综合力学性能已超越目前最先进的块体钢材。

研究者的设计策略结合了主动学习驱动的重合金化路线与大量析出强化机制,尤其引入具延展性且具应变硬化潜力的第二相,为其他合金体系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范式。

这一策略显著推动了强度–延展性性能边界(向“性能图右上角”逼近),并拓展了在极端服役条件下对材料选择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Sohail, Y., Zhang, C., Xue, D. et al. Machine-learning design of ductile FeNiCoAlTa alloys with high strength.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160-2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160-2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5

学术会议

【EI期刊出版】第四届电力工程与电气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PEET 2025)
智慧储能研究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支持的第四届电力工程与电气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PEET 2025)将于2025年6月27-29日在中国呼和浩特市举办
2025-07-18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主办 - EI稳检索】第五届教育、信息管理与服务科学国际学术会议(EIMSS 2025)
第五届教育、信息管理与服务科学国际学术会议 (EIMSS 2025)将于2025年07月11-13日在马来西亚召开。EIMSS 2025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管理与服务科学的前沿研究,促进多学科交叉和合
2025-07-18
【高层次|国际化|连续11届EI检索】第十二届行为与社会计算国际会议(BESC 2025)
行为与社会计算国际会议(BESC)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论坛,旨在汇聚来自人工智能、计算社会科学、自然语言处理、商业与市场,以及行为与心理科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和行业实践者,共同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
2025-10-16
【即将截稿!EI稳定检索|往届会后四个月检索】第二届大数据与数字化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DDM 2025)
第二届大数据与数字化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DDM 2025),将于2025年7月18-20日在中国新疆召开。在当今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大数据与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推动组织变革、优化决策过程和增强竞争
2025-07-19
【院士报告,JPCS独立出版,EI检索】2025年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AMSM 2025)
2025年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AMSM 2025)2025年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AMSM 2025)将于2025年7月25日至27日在中国沈阳举行。
2025-07-25
【IEEE出版|EI稳定检索|往届快至会后3.5个月检索】第五届计算机科学与区块链国际学术会议(CCSB 2025)
第五届计算机科学与区块链国际学术会议(CCSB 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至3日在中国深圳市召开,会议旨在为计算机科学与区块链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思想、促进合作的平台。
2025-08-01
相关资讯

7所高校,齐发Nature!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在Nature发文!

48153

39

2023-03-03

5所“双一流”,齐发Nature!

近日,山西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47472

20

2023-02-27

顶刊再+1!看浙大“女娲”AI模型

顶刊再+1!看浙大“女娲”AI模型

4773

3

2025-07-10

博士生一作!北京理工大学,Nature Protocols!

博士生一作!北京理工大学,Nature Protocols!

4048

4

2025-07-09

南策文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大学,最新Nature子刊!

南策文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大学,最新Nature子刊!

4683

4

2025-07-08

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最新Nature子刊

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最新Nature子刊

4109

4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