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天津大学,Nature Chemistry!

2025-07-30
3821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640 (9).png


研究背景


烷基胺广泛应用于医药、材料、农药等的制造。N(烷基)-O键的氢解是合成有机胺的有力工具。


关键问题


然而,电化学氢解制甲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的电氢解反应选择性很低

CH₃NO₂电氢解反应通常在N-甲基羟胺(CH₃NHOH)中间体处停止,导致CH₃NH₂的选择性非常低(<10%)。这可能是由于CH₃NHOH的N-O σ键极化程度较低,难以进一步裂解。

2、缺乏有效的电催化剂来推动反应的进行

尽管芳基硝基化合物的电催化氢解已经较为容易实现,但CH₃NO₂到CH₃NH₂的电氢解仍面临巨大挑战,缺乏有效的电催化剂来推动反应进行,同时催化剂调节机制和pH值对CH₃NH₂形成的影响尚不明确。


新思路


有鉴于此,天津大学张兵等人设计了一种富含低配位原子的铜电催化剂,在较低的电位下,以99 %的选择性和97 %的法拉第效率将硝基甲烷转化为甲胺。低配位的铜位点在N-甲基羟胺的吸附上诱导了一个大的偶极矩,以促进N-O氢解。调控pH改变了速率控制步骤,导致甲胺的产生具有pH依赖型火山趋势。作者展示了1.5 mol甲胺的安培级生产,以及简单的产物纯化,氘代甲胺和药物的克级合成,以及其他N-O键的氢解。这项工作为烷基N-O键氢解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通用的方法,可以与传统的热化学方法竞争。


技术方案:

1、通过计算辅助设计LC-Cu电催化剂

作者通过DFT计算发现低配位Cu(LC-Cu)可显著增强CH₃NHOH的吸附和N-O键断裂,降低氢解动力学势垒,提高CH₃NH₂的选择性。

2、合成了LC-Cu的合成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

通过电还原CuO纳米棒前体制备了低配位铜(LC-Cu)电催化剂,并通过电化学表征验证了其高活性和计算预测的合理性。

3、揭示了LC-CuCH₃NO₂电还原中的作用机制

原位拉曼光谱表明CH₃NO₂在LC-Cu和CS-Cu表面均生成CH₃NHOH中间体,但仅LC-Cu能高效转化为CH₃NH₂。LC-Cu具有更低的活化能、更强的电场响应和更优的吸附构型,显著促进N-O键氢解,实现高选择性和低电位反应。

4、探讨了电解质pHCH₃NO₂电还原为CH₃NH₂的影响

研究表明电解质pH显著影响CH₃NO₂电还原为CH₃NH₂的效率,通过调节pH,可在LC-Cu上高效生成CH₃NH₂。

5、展示了大规模电还原CH₃NO₂合成CH₃NH₂

作者通过优化电极和电解液pH,建立流动反应器,实现CH₃NO₂高效电还原合成CH₃NH₂,产率和法拉第效率显著提升,展现出良好的耐久性和应用前景。

6、证实了电还原方法的通用性

通过电还原CD₃NO₂高效合成了CD₃NH₂,并将其应用于多种氘代药物的合成,显著提高了产率和效率。该方法还扩展到其他N-O键的氢解,展现出良好的普适性。


技术优势:

1、设计并合成了高效铜电催化剂

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丰富低配位位点的铜电催化剂(LC-Cu),在pH为5.8的缓冲溶液中实现了99%的选择性和97%的FE将硝基甲烷电还原为甲胺,性能显著优于传统催化剂,反应效率提升约10倍。

2、成功实现了安培级的甲胺电合成

作者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揭示了pH对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的影响,该方法成功应用于1.5 mol甲胺的安培级生产、氘代甲胺和药物的克级合成,以及其它脂肪族手性和非手性胺的合成,展示了其潜在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细节

LC-Cu电催化剂的计算辅助设计

研究旨在开发高效的CH₃NHOH氢解催化剂以提高CH₃NO₂电还原为CH₃NH₂的选择性。通过DFT计算,研究了CH₃NHOH和CH₃NH₂在常用电极上的吸附自由能(Gad),发现Cu具有最高的CH₃NH₂/CH₃NHOH比率,是最佳催化剂。然而,仅使用Cu时,CH₃NH₂产率提升有限。进一步研究表明,低配位Cu(LC-Cu)通过增强d-σ*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CH₃NHOH的吸附强度、降低了N-O键强度和氢解动力学势垒(Ea),从而促进了CH₃NHOH的活化。与配位饱和的Cu(CS-Cu)相比,LC-Cu在吸附CH₃NHOH时展现出更强的偶极矩(0.38 vs. 0.23)和极化率(1.0 vs. 0.5),且在更正的电位下实现更强吸附。电场增强时,LC-Cu上CH₃NHOH的N-O σ键与表面夹角减小更明显,电荷分离更显著,促进了电子转移。这些特性使LC-Cu成为高选择性电还原CH₃NHOH为CH₃NH₂的理想催化剂。


640 (10).png

图  计算辅助设计LC-Cu催化剂提高CH3NHOH转化CH3NH2性能


LC-Cu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作者通过电还原CuO纳米棒前体制备了低配位铜(LC-Cu)电催化剂。XPS、XRD等表征确认了还原Cu的存在,原位拉曼和XAS揭示了CuO到Cu的转化过程,且LC-Cu具有丰富的低配位位点。电化学测试表明,LC-Cu的过电位更低,CH₃NO₂还原动力学更有利。在0.15 V下,CH₃NO₂还原选择性可达99%,CH₃NH₂的法拉第效率(FE)达97%。与配位饱和的Cu(CS-Cu)相比,LC-Cu在更正电位下即可实现高效还原,且产率高出约20倍。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表明质子主要来源于磷酸盐。这些结果验证了LC-Cu的高活性和计算预测的合理性。


LC-Cu促进活性的来源

通过原位拉曼光谱监测了CH₃NO₂在CS-Cu和LC-Cu表面的电还原过程,发现两者均能生成CH₃NHOH中间体,但仅LC-Cu能显著促进其进一步氢解为CH₃NH₂。实验表明,CH₃NHOH在LC-Cu上的N-O振动峰向低频移动,且在较小负电位下对电场响应显著,其活化能比CS-Cu低5-6倍。DFT计算显示,随着电位负移,CH₃NHOH的N-O键与LC-Cu表面夹角减小,键长增加,且在低电位下即可实现高CH₃NH₂选择性。此外,LC-Cu还能在较低电位下实现其他N-O键的氢解,生成脂肪胺,进一步证实了其在促进N-O键氢解中的高效性。这些结果揭示了LC-Cu在CH₃NO₂电还原中的独特优势及其作用机制。


640 (11).png

图  LC-Cu在促进CH3NH2形成中的作用


pHCH3NO2-to-CH3NH2电化学转化的影响

作者探讨了电解质pH对CH₃NO₂电还原为CH₃NH₂的影响。实验表明,CH₃NH₂的形成随pH增加先升后降,pH 5.8为最佳,此时在-0.15 V下CH₃NH₂产率最高。微动力学建模显示,CH₃NO₂还原为CH₃NHOH的速率决定步骤(RDS)随pH变化:在低pH下,CH₃NHOH还原为CH₃NH₂的活化能(Ea)较高,限制了CH₃NH₂的生成;随着pH升高,CH₃NHOH的吸附增强,其还原Ea降低,但在pH大于2.8时,CH₃NO₂活化的RDS限制了CH₃NHOH的生成,导致CH₃NH₂产率降低。此外,随着pH增加,CH₃NHOH的N-O键与LC-Cu表面夹角减小,吸附增强,而CH₃NO₂的活化难度增加,这也是pH依赖性的原因。通过调节pH,可在LC-Cu上高效选择性地生成CH₃NHOH和CH₃NH₂。


640 (12).png

图  pH值对CH3NH2生成的影响及成因


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可扩展的CH3NH2合成

在确定最佳电极和电解液pH后,作者建立了25 cm²双电极流动反应器,用于大规模电还原CH₃NO₂合成CH₃NH₂。通过用甘油氧化代替OER,生成高价值的甲酸(FA),降低了电池电压。实验表明,在1.25 A至12.5 A电流下,CH₃NH₂的法拉第效率(FE)超过70%,产率最高可达55.4 mmol h⁻¹。在3.75 A下,CH₃NH₂和FA的产率分别为22.6 mmol h⁻¹和29.15 mmol h⁻¹,FE分别为97%和55.7%。此外,CH₃NH₂在1.25 A下连续合成57小时,FE为78%,电池电压稳定在1.3 V,显示出良好的耐久性。通过蒸馏和盐析,获得了纯度>99%的CH₃NH₂盐酸盐,展现了该方法在可持续合成CH₃NH₂方面的实际潜力。


640 (13).png

图  CD3NH2的克级合成及其在氘代药物应用中的用途


应用拓展

作者通过电还原方法高效合成了多种氘代胺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物应用价值。首先,利用CD₃NO₂的电还原合成了CD₃NH₂,产率高达90%,并将其应用于合成多种氘代药物,如多那非尼、甲基-氘代双雌美拉烷-d3和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R-1001-d5,显著提高了合成效率和产率。此外,通过CD₃NH₂制备了α,α-氘代重氮甲烷(CD₂N₂),并成功应用于药物的氘代反应。该方法还扩展到其他N(烷基)-O键的氢解,实现了多种脂肪族胺的高效合成,包括环状脂肪族羟胺的N-O键氢解,产率优异。这些结果表明,电还原方法在N-O键断裂和氘代药物合成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高效性,为药物合成提供了新的绿色合成路径。


640 (14).png

图  将方法推广到其他N-O键氢解反应


展望


总之,本研究发现低配位Cu电催化剂对CH₃NO₂电还原为CH₃NH₂具有显著效果,其选择性达99%,法拉第效率(FE)为97%。低配位Cu表面的CH₃NHOH吸附强且活化能低,使反应高效进行。pH调控速率决定步骤(RDS),形成CH₃NH₂的火山关系。该方法可实现1.5 mol CH₃NH₂的安培级生产,适用于氘代甲胺和药物合成,展现了广泛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克服了N(烷基)-O键氢解的难题。


参考文献:

Li, R., Yang, R., Li, Q. et al. Strong dipole-promoted N–O bond hydrogenolysis enables ampere-level electrosynthesis of methylamine. Nat. Chem.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5-01864-2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4

学术会议

第十届现代管理、教育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MMET 2025)
第十届现代管理、教育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08月22-24日在中国南京召开。会议主要围绕会议主要围绕“现代管理”“教育”“社会科学”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5-08-22
【合作ACM出版|高录用稳检索|价格实惠】第五届互联网金融与数字经济国际学术会议(ICIFDE 2025)
第五届互联网金融与数字经济国际学术会议(ICIFDE 2025)将于2025年8月15-17日于中国-哈尔滨举行。大会将汇聚互联网金融、数字经济的创新学者和行业专家,共享学术盛宴。
2025-08-15
【IEEE出版|院士/Fellow报告|EI稳定】第五届智能通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C 2025)
第五届智能通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C 2025)定于在南京隆重举行,旨在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提供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的平台,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创新的学术氛围,激发更多合作机遇。
2025-08-15
【IEEE 出版丨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电子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T 2025)
第四届电子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T 2025)将于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成都隆重召开。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参加本次会议。
2025-08-22
【SPIE出版,河南工业大学校内召开】第七届无线通信与智能电网国际会议(ICWCSG 2025)
第七届无线通信与智能电网国际会议(ICWCSG2025)定于2025年8月8-10日在中国大连举行。会议旨在为从事“无线通信”与“智能电网”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2025-08-08
【欧洲会议|可线上线下参会】第七届结构抗震与土木工程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ICSSCER 2025)
第七届结构抗震与土木工程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ICSSCER 2025)将于2025年8月15-17日在中国石家庄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09-10
相关资讯

7所高校,齐发Nature!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在Nature发文!

48247

39

2023-03-03

5所“双一流”,齐发Nature!

近日,山西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47561

20

2023-02-27

中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Nature Sustainability!

中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Nature Sustainability!

3954

3

2025-07-29

北京大学,Nature Materials!

北京大学,Nature Materials!

3947

5

2025-07-26

南京大学,4个人发一篇Science!

南京大学,4个人发一篇Science!

3999

4

2025-07-23

中国地质大学最新Nature

中国地质大学最新Nature

4241

5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