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科学家故事】吴孟超:医者仁心,心系百姓

2025-05-26
5613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屏幕截图 2025-05-26 232135.png


科学家故事

图片


由于长年使用手术剪钳,他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包括中指也因长期用力捏合而相向弯曲,形似鹰爪。这双历经沧桑的手,曾无数次为肝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即便已经到了97岁高龄,他依然成功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手术。他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1]这位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手术台的英雄就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1922年8月31日,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5岁时随母亲前往马来西亚与父亲团聚。在马来西亚的童年里,他一边协助父亲割橡胶,一边坚持学业。17岁时,他踏上归国的航程,三年后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47年,一次课堂上,他聆听了著名外科专家裘法祖教授的讲解,这激发了他成为外科医生的强烈愿望。毕业后,他加入了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后更名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启了外科军医生涯,并有幸成为裘法祖的弟子[2]。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肝胆外科几乎是一片空白,裘法祖建议吴孟超朝这个方向发展。在裘法祖的指导下,吴孟超决心投身肝胆医学[3]。他找到英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与同事共译,1958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首部肝脏外科医学译著[4]。同年10月,医院组建以吴孟超为首的“三人小组”,研究肝胆外科。


为攻克手术难题,“三人小组”从肝脏解剖学理论入手,计划制作肝脏管道铸型模型。经过多次尝试,1959年2月,吴孟超受乒乓球制作原料赛璐珞启发,成功制作出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年底,“三人小组”共制作肝脏标本108个、固定标本60个[4]。通过制作标本,吴孟超熟稔肝脏内部构造及血管走向,为日后手术打下坚实基础。


1960年,吴孟超提出人体肝脏“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颠覆了此前肝脏仅分左、右两叶的认知。该理论为肝脏手术奠定了解剖学基础,沿用至今,成为我国肝脏手术成功的基石,并为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5]。


1975年,一位名叫陆本海的农民,腹部异常隆起,走访了十多家大型医院均无果,最后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吴孟超。吴孟超没有丝毫迟疑,立即接纳了这位病人。经过详细诊断,陆本海被确诊为肝巨大血管瘤,手术风险极高。但吴孟超决定冒险一试,为他进行手术。手术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整整12个小时,吴孟超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最终成功切除了一个长63厘米、宽18.5厘米、厚10厘米,重达36斤的巨大瘤子。这个瘤子的体积和重量在医学史上极为罕见,至今仍是世界之最[6]。


1979年,在国际外科学术盛会上,60多个国家中仅有三位学者宣读肝脏外科论文。其中,前两位外国学者的肝癌切除病例总数仅为18例,而吴孟超一人在17年间成功切除了18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总成功率高达90%以上[7]。这一成就狠狠回击了那些曾预言中国肝脏手术要达到国际标准至少需二三十年的外国专家。吴孟超因此被增补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其论文也荣获一等奖。


在七十余载的从医生涯中,吴孟超完成了高达一万六千例手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都极致严谨负责,总是提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中国肝胆外科领域的中坚力量中,有八成是他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2]。他言传身教,不仅要求学生练就妙手,更要胸怀仁心。


2021年5月22日,当吴孟超院士离世的消息传来,无数国人沉浸在悲痛之中。这位将一生献给医学事业的老人,用99载人生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在手术台上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不仅是外科技术的革新者,更是精神灯塔的点亮人,留给后世一座永远闪耀的医学丰碑。


参考文献:
[1] 本刊综合.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J].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3,(06):43-45.
[2] 寇若兰.吴孟超:披肝沥胆数十载的医学人生[J].科学启蒙,2021,(Z2):74-75.
[3] 陈孝平.深切缅怀中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吴孟超院士[J].腹部科,2021,34(05):329-330.
[4] 李慧君.“肝胆英雄”吴孟超[J].小康,2022,(34):20-21.
[5] 本刊编辑部.吴孟超:妙手仁心背后的赤子情怀[J].初中生学习指导,2023,(02):18-19.
[6] 胡亚东.吴孟超院士二三事[J].钟山风雨,2021,(05):38-42.
[7] 孟庆醒.吴孟超:医者仁心,如星辰闪耀[J].新世纪智能,2023,(ZA):55-59.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3

学术会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连续3届EI检索|ACM独立出版】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教育国际学术会议(ICAIE 2025)
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教育国际学术会议(ICAIE 2025)将于11月21日-11月23日在中国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2025-11-21
【IEEE出版 | 曾获中国科协认证】第六届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EMAT 2025)
第六届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EMAT 2025)将于2025年11月28-30日在中国-东莞召开,旨在将“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术”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促进学术交流。
2025-11-28
【IEEE出版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
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将在中国青岛举行,会期是2025年117-9日,为期三天,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 欢迎投稿参会!
2025-12-05
【天津大学丨EI检索】第十届能源系统、电气与电力国际学术会议 (ESEP 2025)
第十届能源系统、电气与电力国际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11月28-30日在中国天津隆重举行。ESEP 2025致力于促进国际间的知识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能源与电力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2025-11-28
【IEEE/EI检索、快速录用/重庆大学主办】第四届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国际学术会议(ICICML2025)
第四届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国际学术会议(ICICML 2025)将于2025年11月21日-23日于中国重庆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
2025-11-21
【IEEE出版|往届已检索】第七届智能控制、测量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 (ICMSP 2025)
第七届智能控制、测量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 (ICMSP 2025)将于2025年11月28-30日在中国西安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11-28
相关资讯

手握1000篇论文、3次当选院士,默罕默德·萨万为何对中国情有独钟?

发表超 1000 篇论文、十二项发明专利学者默罕默德·萨万与中国的故事

41672

6

2024-08-27

杨振宁夫人翁帆发文

杨振宁夫人翁帆发文

4534

4

2025-10-27

刘道玉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的真实原因

刘道玉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的真实原因

4216

3

2025-10-20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科学家——陈志坚,来自福建农村,已包揽各大“诺奖风向标”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科学家——陈志坚,来自福建农村,已包揽各大“诺奖风向标”

4410

4

2025-10-13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科学家——陈志坚,来自福建农村,已包揽各大“诺奖风向标”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科学家——陈志坚,来自福建农村,已包揽各大“诺奖风向标”

5005

5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