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97岁“药神”王振义:8年攻克白血病,让患者吃上13元救命药

2024-09-03
4007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在医学科学界有段“一门四院士”的佳话,一位院士曾先后培养出陈竺、陈赛娟、陈国强3位院士,在上海血研所,师徒接力8年攻克白血病,让患者吃上13元救命药,将中国声音传向了世界。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也是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唯一一位内科医生


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于上海,受外祖母影响,王振义选择了从医,他辛勤苦读,从震旦大学医学院顺利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然后便被分派到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

640 (2).png
青年时的王振义

从事血液学专业的每一个阶段王振义都潜心钻研,还让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理念,将自己和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编撰成书籍。

作为一名医生,他认为应该尽可能汲取广博的知识,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1994年,王振义先生获得世界肿瘤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凯特林癌症医学奖”,他在1999年写下了《肿瘤的诱导与凋亡疗法》这本书后来被美国一位权威教授评为全球百年内86篇,最具有影响的代表论著之一。

让癌细胞“弃邪归正”


王振义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关于肿瘤细胞,就像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变坏了,那我到底是打他好呢,还是教导他好呢?”

过去的治疗方法,就是一定得杀死肿瘤细胞。这样做,虽然除掉了肿瘤细胞,但正常细胞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王振义使用“诱导方法”,相当于在“劝导肿瘤细胞不要做‘坏人’,要做‘好人’,‘迷途知返’‘弃邪归正’”。正是因为王振义的另辟蹊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人类肿瘤治疗历史上第一种可以被治愈的肿瘤,他的方案在国际上被誉为“上海方案”。

王振义和助手发现,全反式维A酸可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86年,他首次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使用了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疗法,这也催生了“维A酸胶丸”的面世。

640 (3).png

王振义研发的“维A酸胶丸”,主要的治疗机理是,患者在服药之后,药物可以将在患者体内蔓延的肿瘤诱导细胞分化为正常细胞,阻止肿瘤细胞继续损害人体。这样,当所有的肿瘤细胞都被分化成正常的细胞后,患者也就可以痊愈了。

放弃专利

让患者吃上290元救命药


为了拯救更多患者,王振义在研发出“救命药”之后,放弃了专利申请,从而让这种“救命药”现在的售价仅为290元/盒(当时13元),还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这与其他肿瘤类疾病动辄数万元的治疗费用形成了天壤之别。

“首先要解决病人的问题,我不想赚钱或提高名誉,我只想病人能好。”这是王振义朴实又纯粹的愿望。“我们受到的教育——学校里的教育、社会上的教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都是医生要将病人放在第一位,不能额外地要钱。”

“当然,如今科学研究、发明创造都需要钱,因此我不鼓励这个时代的科研人员放弃专利。但医生不能总想着发财,救死扶伤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640 (3).jpg

作为改写人类医疗史的伟大研究者、国际知名的血液专家,王振义一生获奖无数,但大部分奖金都被他捐了。

1996年“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100万元奖金,王振义拿出40万元给医院、40万元给学校、5万元分发给在一起工作的职工;2011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将500万元奖金中的450万元按规定给了医院,除自己留一部分外,其余则分别赠与参加全反式维A酸研究的团队成员;2020年,他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后,把350万奖金全部捐给了医院作为扶贫基金。

王振义每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定期捐款,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汶川大地震后,他委托弟子陈竺转交给四川残疾伤员10万元捐款。他还在遗嘱上写明,自己去世后,所有的积蓄都要留给有需要的病人。

“拿着国家的津贴,不能白吃饭”


98岁高龄时,王振义仍工作在医、教、研第一线,他曾说过,“拿着国家的津贴,不能白吃饭”。每周四上午,针对收治的病人案例和学生提出的疑难杂症,王振义都会在查阅资料后和大家讨论处理方案,风雨无阻坚持了18年,这种“查房法”被他称为“开卷考试”。

640 (4).png

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在72岁那年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并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看2个小时的学术资料。正如王振义本人所说的那样,他从始至终都将自己放在了学生的位置上,医学的海洋无边无际,为人师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

在王振义的眼里,人生最大的快活有两件事:一是学习,“把不知道的事变成知道”;二是治好病人的病。

一门四院士,桃李满天下


时至今日,王振义已经100岁高龄了,从医多年的他培养出的“得意门生”也不在少数。

当年,他发现在医院进修的陈竺,在血液学研究方面有天赋,便将其破格录取为研究生,还送陈竺等一些学生去国外进修,学成归来的陈竺也没有辜负王振义的期望
做出了不俗的成绩,他通过努力接替了老师王振义成为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并提出了肿瘤“靶向治疗”的观点,在白血病治疗上有着突出贡献。

陈竺(左)和陈赛娟(右)院士夫妇与王振义

除此之外,王振义还带出了陈赛娟、陈国强两位院士,以及21名博士、32名硕士,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不管这些学生后来走上了什么位置,获得了什么成就,他们对老师王振义的崇敬、钦佩之意丝毫不减。

王振义院士曾说过,一个人的学术经历总是由低到高,随着情况的变化也会有所下降,所以要一代一代传承,使得这条抛物线叠加上升,最高点始终是向上的。

从医八十载,王振义救死扶伤,坚守医者仁心的品质,用一腔热血和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医学的神圣,虽然他总说觉得时间不够,留下很多遗憾,但他为医学事业、为人民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3

学术会议

第七届人文教育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HESS 2024)将于10月11日-13日在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交流平台。
2024-10-11
2024年第四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EIECS 2024)将于2024年9月27日至29日在中国延边举行。会议往届均已成功见刊、EI、Scopus检索,本届会议征稿已开启,欢迎投稿参会!
2024-09-27
第五届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技国际学术会议(ICCSMT 2024) 定于2024年10月18-20日在中国厦门举行。会议旨在为从事“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技”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
2024-10-18
2024年第四届机械制造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MMIC 2024)将于2024年11月1-3日在中国沈阳·沈阳理工大学举行。 本会议将围绕“机械制造、智能控制”的最新研究领域展开探讨交流。
2024-09-27
第八届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ITCE 2024)
2024-10-18
第五届机器学习与计算机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MLCA 2024)定于2024年10月18-20日在中国杭州隆重举行。本届会议将主要关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应用面临的新的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着力反映国际机器
2024-10-18
相关资讯

手握1000篇论文、3次当选院士,默罕默德·萨万为何对中国情有独钟?

发表超 1000 篇论文、十二项发明专利学者默罕默德·萨万与中国的故事

38258

5

2024-08-27

211大学“90后”系主任发了一篇重磅论文,校长专程看望

5月21日上午,校长华桂宏来到仙林校区化成楼,看望慰问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操瑞青。

6553

5

2024-05-30

王永志院士:一生干了3件事,3件事干了一生

王永志院士:一生干了3件事,3件事干了一生

4435

4

2024-09-09

入校仅3年,“青椒”晋升教授!升任985副院长!

仅三年他便完成了入职山东大学后从普通助理研究员到教授的跨越。。。

4445

3

2024-09-09

3767

4

2024-09-03

从政24年,61岁博士成为该国首位女总统:就职典礼向普京发出邀请

61岁博士克劳迪娅·辛鲍姆当选墨西哥新任首位女总统!

5238

3

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