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导师:严格了学生不满,放松了学生偷懒

2022-12-14
7184

您治史三十多年,不仅著作等身,还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可否请您谈谈,选择和培养学生,您最看重他(她)什么特质?先天禀赋是否重要?您如何对学生开展史学训练?会特别注重训练哪些方面的能力?


如果我真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那都是学生本身够优秀。这不是客气话,现在的计划教育取向,本身优秀的学生都不一定能表现优秀,遑论其余。


前段时间接受山东大学研究生的采访,也问到类似的问题,这次回答与其相近。我招收的学生不算多,博士生平均一年一人左右,硕士生更少一些。史学是一门很辛苦的学问,不“合适”的人很难做好,所以招生确实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


现在讲究学术正确(“必记本”注:套用美国“政治正确”的说法),老师可不敢说“看重”考生的什么特质。具体的要求,首先当然要通过大家都一样的笔试。口试的时候指导老师稍有些主动,不过现在也不容易了。


如我们四川大学贯彻上级指示,博士招生面试一次要十位正教授同时出席,整个过程还要录像,至少录音。这举措据说是为了保护学生,却把老师当成犯罪嫌疑人,很能体现大学老师在管理者心目中的形象。且这样口试效果未必好,因为考生忽然面对十位教授的大阵仗,自己先就紧张起来,善读书的临场发挥未必佳,善发挥的读书又不一定好(天才除外)。


在以前的口试中,我希望了解考生平时看不看书、看了多少书,是不是在思考问题,以及思考了什么样的问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或她是否适合跟着我学,也就是看学生对未来学习的预设是不是在我力所能及的领域。这不是说客气话,因为我们现在实行的是计划学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时任务还较离谱,例如规定学生读书期间要在特定刊物上发表多少篇论文)。


现在各学校的教育取向不一,有的相当趋新,有的又比较“保守”。我对研究的领域持相当开放的态度,但只能在我擅长或足以应对的领域里招生。简言之,在各式各样的限制之下,老师和学生在研究方向和风格方面,起码要有一些共同之处,多多益善。

如果一开始师生就不合拍,双方可能在痛苦中度过两三年、三四年。老师只是增添痛苦,学生就吃亏太大,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术成长。


至于先天禀赋,对从事史学研究而言,有没有天赋一定是有差别的。若有特定方面的天赋,会比普通人强一些。不过天赋异禀的人终是少数,所以学术训练的作用和目标,都是要使没有某方面能力的人能够通过训练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若天赋大体相当,更能看出训练的差异。


我对学生的要求以严格著称,首先体现在阅读量大,有学生背后甚至用“恐怖”来形容;另外就是谈话时直来直去,不留面子,有时可能还语中带刺,让爱面子的学生很不舒服。过去自以为这是对他们好。2008年的汶川地震,十万人瞬间离去,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未必人人都愿意为成长而痛苦,此后开始放松。


不过坦白的说,至少对学术成长而言,效果并不好(“必记本”注:有位在台湾教书的朋友,也是因严格而让学生不满,后来就放松了。他也告诉我,学生的“出息”也从此同比下降)。所以这真是两难。


我知道现在提倡学外国,对学生要永远鼓励赞扬。但外国还有其他一些我们没有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所以这样做是不是真有利于学生成长,我有些怀疑。尽管如此,也在尽量学着做。


具体到我对学生的训练,理论上我是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即让学生能发挥其长处,而尽量弥补其短处。这话易说不易做,成功时彼此都很愉快,但不少时候也会有痛苦,尤其是在指出并纠正学生缺点的时候。这恐怕是老问题了。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据说朱子就是这样教书的。


昔年胡大时(季随)从朱子学《孟子》,日问其一条,季随以所见解之。朱子总以为非,说他读书卤莽不思。胡“思之既苦,因以致疾,晦翁始言之”。大概朱子对愤悱的要求太高,让胡季随得了抑郁症。陆九渊就以为,像这种简单的内容,不妨“早说于他”。


以前我教学生,会更多指出哪些不对和不能做,希望能借此诱导其“自得之”,逐步走上正确道路。后来发现这样总让学生感觉没做好,总在受打击,显得过于严苛,也常使他们产生郁闷之感(对此我深感抱歉)。后也曾改为陆九渊式的正面引导,即直接说出某题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更好,怎么做最好。希望给出由近及远的选项,让学生择其性所近者而从之。


结果似也不理想,可能是学生尚未至愤悱之时,老师就主动提供了选项(因为怕迟了会产生抑郁)。有学生就表示:老师说的似乎都很好,但所说最低的要求也可能太好,我们做不到。可知教书不容易,左右都难逢源。


我的理解,所谓“因材施教”,不能因学生程度不高就授之以低;在进行诱导时,也不能完全将就其实际程度,最少要在其实际程度前面一点点——既给人以希望,而又不“道破”。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型”,非常难做到,只能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了。


由于是“因材施教”,所以我不会抽象地特别注重训练某些方面的能力。不过我比较注意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述能力,而且要在单位时间或字数里表出自己最想要表达的意思,并提出依据证明之。因为现在刊物对论文大致都有篇幅的规定,而所有的学术会议也都规定发言的时间。


我上讨论课,就把这方面的训练当作一个主要目标,引导学生习惯于最先说出最主要的,然后说出次主要的,并证明其所说是重要的,不重要的就不说。我们现在求职,不也需要在几分钟内说明自己,证明自己,并“售出”自己吗?


本文为《学术月刊》编辑张洪彬与罗志田教授关于博士生培养的一次访谈,原载于《学术月刊》2016年第12期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学术月刊、必记本  作者:罗志田(1952年—),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已收藏 1
点赞 3

学术会议

【IEEE出版 | 兰州大学校内举办】第19届复合医学工程国际会议(CME 2025)
第19届复合医学工程国际会议(CME 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至3日在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举行,会议由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会(ICME)主办, 兰州大学承办。
2025-08-01
【高层次|国际化|连续11届EI检索】第十二届行为与社会计算国际会议(BESC 2025)
行为与社会计算国际会议(BESC)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论坛,旨在汇聚来自人工智能、计算社会科学、自然语言处理、商业与市场,以及行为与心理科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和行业实践者,共同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
2025-10-16
【院士报告,JPCS独立出版,EI检索】2025年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AMSM 2025)
2025年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AMSM 2025)2025年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AMSM 2025)将于2025年7月25日至27日在中国沈阳举行。
2025-07-25
【IEEE出版|EI稳定检索|往届快至会后3.5个月检索】第五届计算机科学与区块链国际学术会议(CCSB 2025)
第五届计算机科学与区块链国际学术会议(CCSB 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至3日在中国深圳市召开,会议旨在为计算机科学与区块链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思想、促进合作的平台。
2025-08-01
【IEEE出版 | 往届提交后两个月检索】第四届半导体与电子技术国际研讨会(ISSET 2025)
2025年第四届半导体与电子技术国际研讨会(ISSET 2025)将于2025年7月25日-27日在中国西安举行。ISSET 2025将围绕“半导体”与“电子技术”等相关最新研究领域展开。
2025-07-24
【七专题会场|高层次专家报告|稳定检索】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国际学术会议(SDER 2025)
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国际学术会议(SDER 2025)将于2025年8月1-3日在中国深圳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08-01
相关资讯

国家杰青两会提案: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35周岁年龄限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资助规模与待遇

“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提高对博士后的资助强度及规模,减少对博士后‘类学位’式的管理制度。”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的提案关切。

49436

23

2023-03-14

教育部官宣:博士扩招!目前在学61.25万!

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

44723

20

2024-03-05

4634

2

2024-03-12

重磅!施一公&颜宁,联合培养博士生!

施一公和颜宁,我国高教界非常著名的师徒,两人曾在清华大学携手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成果。

5556

2

2024-03-08

郑强教授,受聘两所高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聘请其为,医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聘请其为战略发展顾问。

3468

2

2024-03-05

华师大老书记,施一公的祖父,成为亚洲最长寿男性!

施平老人迎来了他的113周岁生日......

5687

2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