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选启动!这些院士候选人,再获国家奖
两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无论对于高校、科研院所还是企业单位,拥有两院院士,在引领青年人才成长、带动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都意义重大。
现有数据显示,经过近5届(2015-2023年度)两院院士增选,全国目前共有1166名学者曾被提名为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或进入第二轮评审。其中,有747名候选人在高校任职,约占总数的64%。
报告汇总的近5届两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包括2015、2017、2019、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二轮候选人,以及2023年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21位院士候选人斩获3项国家奖
两院院士的稀缺性,决定了只有真正做出有影响力和价值的创新成果的科学家才能当选。国家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对杰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的最高嘉奖,由此成为院士评选的重要参考。
统计显示,在2008-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获奖名单中,共有将近620位两院院士候选人都曾作为第一完成人斩获国家奖,约占全部候选人的53%。其中,曾进入中国科学院初步候选人、中国工程院二轮候选人名单的学者,手握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比例超过了63%。
在近5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中,曾主持2008-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学者约占38%;近5届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这一比例超过了65%。其中,有21位两院院士候选人作为第一完成人斩获3项国家奖,近140位候选人手握2项国家奖,26位候选人曾摘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为院士储备力量中的种子选手。
18位院士候选人实现重磅科技奖“大满贯”
国家科学技术奖之外,一些重磅科技奖项的获得者也与两院院士有着极高的重合度——
于2017年设立的全国创新争先奖,迄今共颁发了三届,近百位学者在获奖之后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梁何利奖自1994年颁发至今,近300位学者在获奖之后成功当选两院院士。2002年以来,光华工程科技奖共颁发了280余项,其中70余位学者在获奖之后晋级院士。
统计显示,近5届两院院士候选人中,有18位学者实现了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的“大满贯”,他们中的17位都曾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冲击两院院士的潜力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研究员、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均在主持完成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同时,获得了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拥有冲击2025年两院院士的雄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