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饶毅公开质疑新晋院士:成果不如副教授?

2025-11-26
3921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详见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其中,多位高校现任书记、校长当选两院院士。


名单公布后,著名生物学家,前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公开质疑2025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新晋院士,称“校领导,如果不是对自己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也不能突破底线,成为全校最负面的榜样。做不好的、有不良影响事情,就不应该把自己放在“榜样”的位置。要么辞去院士、要么辞去副校长/常务副书记,两者不宜同时。”


原文如下:

屏幕截图 2025-11-26 222309.png
屏幕截图 2025-11-26 222320.png
校长,要不要为人师表?


只有利益之争,没有标准、没有原则、更无责任


绝对不会有人在地板上挖个洞钻到土壤里面去。


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在学校是学生瞩目的师长。


校领导,如果不是对自己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也不能突破底线,成为全校最负面的榜样。


对于学校纪委书记,人们普遍认为应该道德水平更高,至少不会想到是“关系大王”。


担任校领导一年,多少学生众目睽睽?三十年多少学生?


影响多大?


怎么教育学生:同学们,生态研究不用经常去野外,高原研究不用经常超过海拔两百米,土壤研究不用经常搞脏了衣服?


怎么给孙辈贴心传经送宝:在中国,关系可以搞定一切,别去一线工作,奶奶太宝贝你了,告诉你成功的秘密?


想过吗?


做不好的、有不良影响事情,就不应该把自己放在“榜样”的位置。


要么辞去院士、要么辞去副校长/常务副书记,两者不宜同时。


远离一线是培养优秀科学家的最佳环境

公示材料,目的就是让大家看。


一、“论著报告”


2025年参选的公示材料显示:候选人10篇代表性论文,7篇发表于2022年之后。


大部分文章不过两三年,不用时间考验,赶紧发、赶紧顶戴花翎,这是为了肯定天才。


候选人第一次参选是在2021年。到2025年,说2021年之前的大部分文章不行,在那以后再匆匆忙忙发2025年自认为代表性的大部分论文。各位看官不要误解,这不可能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在特殊激励下,天才迸发。


二、“奖项”


一个是省级、非第一完成人。看官不要误解,这“不是”长期在北京,“而是”获青海的奖。


另外用“工作先进个人”凑一个。二三十岁全职行政人员,“这不是”通过学生在野外工作、自己在北京办公室获得“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而是“含辛茹苦”的结果。


三、最佳成才环境是办公室


在办公室工作久了,有好的地板与土壤隔离,就会特别有利于出现天才。以后应该多让年轻人二三十岁专职行政,在天才的最佳环境,让我国天才辈出。


不要把年轻人浪费到实验室里了,不要在科研一线废了年轻人。


四、最佳地理位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曾经长期位于八宝山附近。


后改称“中国科学院大学”,现在位于雁栖湖。


两者共同特点的远离科学院一线研究所(如位于大屯路的“地理与资源研究所”),而且与研究所之间交通不便,但环境优雅,风景宜人(至少雁栖湖如此)。


附件:


640 (47).png
640 (48).png
640 (49).png

详细附件内容见饶议科学《远离一线是培养优秀科学家的最佳环境》

青藏高原的研究,应该依赖谁?


研究青藏高原,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显然对于青藏高原的研究者来说,是很适用的指导方针。


我国有关科研工作者,不乏前赴后继,奔赴青藏高原,研究其环境、气候、土壤....。


中国科学院就专门设立了“青藏高原研究所”,其中部分师生,经常在一线,在青藏高原,辛勤工作。


但是,也有人年纪轻轻就坐办公桌,全职担任行政工作,可能假期去过条件远优于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野外考察”,以办公室的一般行政工作而在假期考察,却胜过其他人长期的全职一线工作。


更有趣的是,在2021年候选之后,大量增加“代表性论文”。为此,以“青藏高原研究所”为第一地址,成为一篇挂“Nature”(具体是《自然 综述 地球与环境》)的杂志名称的综述文章的第一作者。


在现代论文,第一作者是做具体工作,通讯作者是全权负责。一般都是学生第一作者,教授通讯作者。我们讨论的英雄,已经是领导了,却成为第一作者,而且通讯作者是青藏高原研究所货真价实的研究员。


如果是两位教授平等合作,当然就是两位教授并列在后面列为同时通讯作者。他们的学生列为同时第一作者。列行政部门领导为第一作者、行政部门领导突然挂一个其从未任职的研究所的地址,当然就非常有趣。


青藏高原的研究,会因此事件而得到鼓励,还是相反?是一批师生在沉痛思考的问题。


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还是平时在办公室、假期偶尔出去考察考察?就是一大批地学工作者今天面临的选择。


附:第一地址、第一作者(非通讯作者)


640 (39).jpg
640 (40).jpg

更多文章详见饶议科学:

640 (50).png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5

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论坛(JOFM 2025)
JOFM 2025期刊论坛将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论坛,将于 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聚焦期刊领域的核心关切与未来方向, 围绕最新期刊信息资讯动态、期刊前沿发展趋势
2025-12-19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将于2025年12月26-28日在西双版纳举行。主要围绕“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5-12-26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通信、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
通信、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5-7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以“汇聚国际科
2025-12-19
【高录用快见刊】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
第七届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将于12月19日-2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ITCA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依旧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2025-12-19
相关资讯

AiScholar艾思科蓝与萨拉曼卡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构建全球化科研合作新范式

推动学术资源的全球无障碍 流动,为科技创新提供新动能。

55197

7

2025-03-14

55192

58

2025-01-10

破纪录!他博士毕业一年后,即当选院士!

破纪录!他博士毕业一年后,即当选院士!

3692

3

2025-11-26

北京大学,成立新学院!

北京大学,成立新学院!

3763

4

2025-11-21

突发!伯克利大学爆发冲突,血迹满地,多人被捕!

突发!伯克利大学爆发冲突,血迹满地,多人被捕!

3894

4

2025-11-21

重磅!教育部等6部门发文:鼓励青年教师发国内期刊

重磅!教育部等6部门发文:鼓励青年教师发国内期刊

4127

5

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