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女生当上浙大博导!回应来了
国内高校越来越多“90后”“95后”教授、博导涌现。
近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该院2025年新进教师风采。其中,出生于1996年的江佳凤受到关注。
江佳凤 图据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8月13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佳凤确实是今年刚招收的老师,目前还没有开展正式教学,新老师需要培训之后才能开始教学工作。
对于外界所关注的其成为博士生导师一事,该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代表着江佳凤具备招收博士生的资格,哲学学院也每年都招收博士生,但是未必轮到新人老师。
“因为我们哲学学院的老师有五六十位,每年招收的博士生也就20名左右,哪有新人老师一来就招收博士生的?”对于外界对江佳凤的关注,该负责人说,今年哲学学院引进了三位新的年轻老师,还有一位也是1996年出生,确实没有想到会受到如此关注。
根据该院公开资料,此次招收的新人教师中,还有一位名为郭敬的女老师。资料显示,郭敬1996年生,河南郑州人,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宗教学。
郭敬 图据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郭敬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梵语巴利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研究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佛教哲学、梵汉佛典比较、宗教社会学、南亚佛教研究等。
江佳凤
我的学术成长经历其实和很多青年学者一样,都经历过迷茫、痛苦和自我怀疑的阶段。支撑我走过来的,最根本的还是对哲学本身的热爱和一份坚持的信念——这可能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心底最真实的动力。
青年教师确实要同时面对教学、科研、项目经费等多方面的现实压力。但对我来说,哲学研究始终是一件能带来深层快乐的事情,它是我理解世界、安顿心灵的独特方式。
面对考核压力,我觉得关键在于“守”:守住自己的研究节奏和方向,允许自己有“厚积”的空间。哲学思考尤其需要沉淀,很难急就章。与其被短期指标打乱步伐,不如相信扎实的积累终会迎来“薄发”的时刻。保持定力,着力深耕。
正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在学术殿堂中,不能仅凭资历深浅论英雄,归根结底还是要拿扎实的学术成果说话。
年龄不该成为学术人才成长发展的隐形“天花板”,要实现人尽其才,就该打破各种机械的条条框框。当然,打破条条框框并非降低人才评价标准,而是要聚焦最核心、最本质的学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