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科学家颜宁离美归国!加入的深圳医学科学院非同寻常…

2022-11-02
43772

医科院计划2025年建成,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目前,全国仅有一家国家级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不足十家省级的医学科学院(如四川省医科院),深圳作为一座城市要建一家医科院,极为少见,而且起点很高,对标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等世界顶级的医学研究及资助机构。


它之所以被中央寄予厚望,能吸引颜宁出国后又回国,关键就在于其“全新机制”


深圳市医科院将仿效NIH,同时设立院内、院外项目,院外项目通过“招标制”“悬赏制”“赛马制”等多种方式,向粤港澳大湾区、全国甚至及全球开放,资助院外机构或学者开展研究或实施跨领域间的合作研究。


1. 定位新:要做“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


负责医科院筹建工作的深圳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周丽萍指出,与传统的医科院相比,深圳市医科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机构,它更核心的功能是承担政府赋予的在医学科技研究方面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 


一方面,市政府将设立“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委托深圳市医科院进行专业化管理。


另一方面,深圳市医科院将成为全市医学科研的统筹管理及公共服务平台,牵头搭建全市统一的医学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及网络,通过协同创新机制,高效配置和利用全市医学科技资源。


它还是一个引领全市医学科技发展的战略性机构,要结合深圳这座城市的战略需求,主动做好顶层设计,超前布局,抢占国际医学科技制高点


“深圳市医科院的建设思路,是成为一个枢纽型的科研机构,相当于‘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将政府战略意志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科学家的研究兴趣、产业界的产业需求链接起来,将国家、地方和产业的需求有机地转化为前沿选题,组织各方力量协同创新开展研究。”——深圳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 周丽萍


2. 机制新:不设编、不定级,“很多东西自己说了算”


深圳市医学科学院的运作却非常灵活,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学术委员会是院内最高学术机构,尊重科研人才的稀缺性,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院长也面向全球招聘。通俗地说,有点像“企业化”运作。

它虽然登记为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但本质上是一个法定机构(类似于前海管理局),能利用深圳的特区立法权,将一系列先行先试做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院一法”,即政府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依法自主办院,而不用被传统事业单位的体制“捆住手脚”。


有了这一灵活自主的“法律武器”,可以说,全球哪一种运作模式最高效,最有利于产学研出成绩,都有可能及时被拿来“为我所用”。


3. 解决“聚集难、协同难”“把分散的蛋糕聚在一起,做得更大”


目前在深圳从事医学研究的团队已有很多,比如各高校、医院、公卫机构的科研团队,以及各生物医学研发机构。


而即将建设的深圳市医科院,绝不是来抢饭碗的,相反,要帮助大家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


“深圳市医科院不是要跟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抢资源,抢人才,而是要成为一个协同创新的机构,通过项目和资金为纽带,把这些院校和研究院所连接起来,为他们的临床研究及转化提供服务。”周丽萍表示。


目前,国内普通存在医学科技资源配置分散的问题,“多头管理”,多部门重复投入,彼此缺乏沟通,研究项目多头申请、多头立项,资源交叉浪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


而深圳市医科院将成为一个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特别是针对当前研究转化瓶颈,建立一个“ 1+N+X”的临床研究及转化协同创新体。


“1+N+X”协同创新体


依托深圳市医科院建设国际化高水平转化医学中心,重点建设转化医学核心设施、资源深度开发与共享设施、关键技术支撑设施等。其中,包括建设一所300张床位的高水平国际化临床研究医院。


依托或协同市内外医疗机构建设临床研究协同网络,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临床研究大协同平台。


抓住中央赋予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机遇,围绕药品、器械及技术转化做制度创新、体系重塑、流程改造等,促进前沿技术和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在深圳转化应用。


“深圳市医科院将建设一个医学科技的基础支撑平台,包括生物样本库、动物实验中心、卫生健康科学数据中心等,全市乃至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企业及科研人员都可以来用。”周丽萍说。 


4. 解决“转化难”“你大胆搞研究,我们帮你打通转化链!”


我国的医学研究成果并不少,但普遍遇到“转化难”的问题,大量研究成果无法变为实际产品或者方案,应用到人的身上,或是不能得到广泛推广。


制约“转化率”的环节有很多,能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不多、能力不足,对新技术的监管政策滞后,新技术应用定价难,新药、新技术能否纳入医保……在任何一个节点被“卡住”,都会让研究成果被“压箱底”,无法走向市场。


今后,以深圳市医科院为枢纽的协同创新体,将重点解决“转化难”的问题,服务好转化路上的每一个环节,为监管政策的制定、医保支付制度的设计、服务体系的改善及优化提供决策咨询及建议,打造一条龙的“转化链”。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将允许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在转化项目中持有股份,直接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提升他们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深圳市医科院还将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形式,“入股”转化企业,逐步从单一科技研发向科研产业混合体过渡。

“现在设立的深圳医学科学院,更在意的是对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的支撑作用,这也是医科院放在坪山的原因,坪山是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之一。”——深圳市人大代表 金心异


5. 解决“保障难”


“不仅靠政府资助,还能拉慈善和风投!”


资金是科研的“粮草”,但目前医学科技创新普遍缺乏长期稳定持续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


为解决“保障难”的问题,深圳市医科院将代表政府承担起医学科技专项资金配置职能,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做大资金盘子,支撑深圳的医学研究可持续发展。 


资金来源由 3 部分组成:政府专项资助、深圳市政府将设立医学研究专项经费,委托市医科院进行管理、社会资助、转化收益。


深圳市医科院将通过设立联合基金、接受慈善捐赠、引入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慈善基金会和风险资本投入医学研究,并逐步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引导基金”。


推动一大批药物、器械及新技术在深圳转化及生产,转化收益直接反哺深圳市医科院,成为资金筹措的重要来源。


目前国内传统的医科院通常仅有院内项目,经费仅面向本院科研人员。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在2018财年的373亿美元预算中,约有81%用于院外项目,资助遍布世界各地的3000所大学、医学院和研究机构。


得益于开放型的资助机制,NIH组织实施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癌症登月计划”“全民健康研究计划”等,占据了人类健康研究的制高点。


深圳市医科院将仿效NIH,同时设立院内、院外项目,院外项目通过“招标制”“悬赏制”“赛马制”等多种方式,向粤港澳大湾区、全国甚至及全球开放,资助院外机构或学者开展研究或实施跨领域间的合作研究。 


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寄希望于借助全新的机制“变道超车”,抢占国际医学科技制高点。 


总结


初期重点聚焦三大研究领域及方向——


  • 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以解决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聚焦肿瘤、心血管疾病、脑和精神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关键医学问题,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治中的瓶颈问题。

  • 国际先进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引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发展,攻克一批急需突破的先进临床诊治关键技术。重点部署再生医学、疾病基因组医疗等前沿技术研发。

  • 可持续发展健康研究:深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城市,围绕儿童、青少年、妇女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积极开展研究,形成深圳模式、深圳经验,为国家也为全球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经验。

主要任务是建成“四平台一智库”:


即医学科技的协同创新平台、资助管理平台、基础支撑平台、人才培育平台、战略研究智库。 具体分“三步走”


  • 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深圳市医科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学协同创新共同体。

  • 到2035年,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科技引领健康城市建设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市医科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深圳医学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

已收藏 0
点赞 23

学术会议

【英文期刊出版】第六届心理健康与教育、人文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MHEHD 2025)
第六届心理健康与教育、人文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MHEHD 2025)将于5月23-25日在唐山召开,主要围绕心理健康与教育、人文发展等相关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交流平台。
2025-05-23
第十一届水利、土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暨工程安全与智能化论坛(ICHCE&ESI 2025)
第十一届水利、土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暨工程安全与智能化论坛由河海大学主办,多个研究所以及高校联合举办,将于2025年6月13-15日在河海大学举办,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投稿或参会。
2025-06-13
【特设优秀评选!IEEE出版,EI稳定检索!】第七届下一代数据驱动网络国际学术会议(NGDN 2025)
第七届下一代数据驱动网络国际会议暨网络与大数据高端论坛(NGDN 2025)将于2025年6月6日至8日在中国沈阳举行。大会主要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数据驱动网络”的最新研究展开。
2025-06-06
【IEEE出版|往届会后3个月EI检索】第五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国际研讨会 (ISCTIS 2025)
由西安欧亚学院主办,第五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国际研讨会 (ISCTIS 2025)将于2025年5月16-18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召开,会议主题围绕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进行展开。
2025-05-16
【 往届见刊后1个月检索|连续EI稳检索】第五届能源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际学术会议(NEMD 2025)
第五届能源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际学术会议(NEMD 2025)将于2025年5月16-18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桂林理工大学主办,新能源/太阳能/储能/物理与材料科学相关
2025-05-16
【IEEE出版|西安石油大学主办】第十届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SP 2025)
第十届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SP 2025)将在西安举行,会期是2025年5月16-18日,为期三天,欢迎参会!大会安排主旨报告,特邀报告,以及数个专题讨论会(形式包括口头报告,海报展示
2025-05-16
相关资讯

国家杰青两会提案: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35周岁年龄限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资助规模与待遇

“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提高对博士后的资助强度及规模,减少对博士后‘类学位’式的管理制度。”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的提案关切。

49186

23

2023-03-14

教育部官宣:博士扩招!目前在学61.25万!

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

44462

20

2024-03-05

4468

2

2024-03-12

重磅!施一公&颜宁,联合培养博士生!

施一公和颜宁,我国高教界非常著名的师徒,两人曾在清华大学携手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成果。

5352

2

2024-03-08

郑强教授,受聘两所高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聘请其为,医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聘请其为战略发展顾问。

3313

2

2024-03-05

华师大老书记,施一公的祖父,成为亚洲最长寿男性!

施平老人迎来了他的113周岁生日......

5331

2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