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2025-10-09
4767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北京时间10月7日,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名单。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 (John Clarke)、米歇尔·H·德沃雷特 (Michel H. Devoret) 和约翰·M·马丁尼斯 (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化”。 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


640 (41).png

近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名单。John J. Hopfield、Geoffrey E. Hinton获奖,获奖理由是“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皮埃尔·阿戈斯蒂尼 (Pierre Agostini)、费伦茨·克劳斯 (Ferenc Krausz) 和安妮·卢利尔 (Anne L’Huillier),以表彰他们在阿秒光脉冲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用纠缠光子验证了量子不遵循贝尔不等式,开创了量子信息学”。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对我们理解复杂系统的开创性贡献”。一半由美国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获得,表彰他们“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变性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另一半由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获奖,以表彰他“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一半颁给了罗杰·彭罗斯 (Roger Penrose)以表彰其给出的黑洞形成的证明,并成为广义相对论的有力证据。另一半由赖因哈德·根策尔 (Reinhard Genzel)、安德烈娅·盖兹 (Andrea Ghez)共享,表彰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超高质量高密度物质”。

201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吉姆·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和日内瓦大学教授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获奖,理由是“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方面的发现”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截至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获奖最多的领域,共有6位华人科学家获奖。

1956年,31岁的美籍华人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提出“李-杨假说”,并于1957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7年,美籍华人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美籍华人崔琦因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2009年,英国华人科学家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知识


作为根据诺贝尔遗嘱设立的五大奖项之一,物理学奖被授予“在物理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与其他诺贝尔奖相比,物理学奖的荐举和甄选过程更长、更缜密。诺贝尔物理学奖规则规定,获奖者的贡献必须“已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意味着诺贝尔委员会往往会在科学发现的数十年以后才会为此颁发奖项。自1901年设立至今,诺贝尔物理学奖已走过百年历程,记录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无数个里程碑,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 独享还是共享?

根据规定,一项诺贝尔奖最多可以颁给两项不同的成就,奖金将均分。而如果一项成就是由2到3个人共同完成,那么奖金将联合授予他们。一份奖金最多由3人分享。

② 人选空缺怎么办?

自1901年至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项已颁发117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这6年未颁奖。正如组委会所说:“如果候选人的贡献没有达到要求,那么奖金就会被保留至第二年。如果第二年仍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么,奖金将回流至基金会的初始基金里。”此外,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也鲜少颁发。

③ 最年轻和最年长的获奖者

俗话说,出名要趁早。迄今为止,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是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年仅25岁的他凭借用X射线研究晶体内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贡献,与父亲亨利·布拉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迄今,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长的获奖者是亚瑟·阿什金,他在2018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已经96岁。获奖理由是“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


④ 史上获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在诺贝尔奖历史上,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1956年约翰·巴丁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他因超低温理论再次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3

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论坛(JOFM 2025)
JOFM 2025期刊论坛将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论坛,将于 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聚焦期刊领域的核心关切与未来方向, 围绕最新期刊信息资讯动态、期刊前沿发展趋势
2025-12-19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将于2025年12月26-28日在西双版纳举行。主要围绕“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5-12-26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通信、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
通信、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5-7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以“汇聚国际科
2025-12-19
【高录用快见刊】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
第七届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将于12月19日-2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
2025-12-19
【IEEE出版】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ITCA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依旧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2025-12-19
相关资讯

华南理工大学陈俊龙教授,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评价机构ScholarGPS发布2024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在最新公布的榜单中,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教授以卓越的学术贡献入选

43795

23

2025-02-22

祝贺!颜宁等获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科学技术奖公布

祝贺!颜宁等获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科学技术奖公布

4093

4

2025-11-11

优秀!一作发Nature封面,28岁即任985教授、博导!

优秀!一作发Nature封面,28岁即任985教授、博导!

4141

4

2025-11-06

中国科学院院士,递补为中央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递补为中央委员!

4718

2

2025-10-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副部长,获领域最高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副部长,获领域最高奖!

4518

4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