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2025-10-09
4011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北京时间10月6日,2025年诺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名单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 Mary E. Brunkow、Fred Ramsdell 和 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


640 (26).jpg

近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24——年诺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名单Victor Ambros and Gary Ruvkun获,获奖理由是“发现微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2023年——美国两位科学家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获奖,获奖理由是“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得针对COVID-19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开发”。

2022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Pääbo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已灭绝的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

2021年——美国两位科学家David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共同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

2020年——美英三位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小知识


从1901年到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了115次。没有颁发的9年分别是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1942年。

从1901年至2024年,共229人获奖,13位女性获奖者。

115次颁奖中,40次为单独获奖者,36次为2人共享,39次为3人共享。

最年轻的获奖者是加拿大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1923年因“发现胰岛素”获奖,时年31岁。

最年长的获奖者有两位,分别是美国科学家Peyton Rous,1966年因“发现病毒诱导肿瘤”获奖,以及德国科学家Karl von Frisch,1973年因“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获奖,时年均87岁。

640 (50).png

231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有14位女性。分别是1947年的Gerty Cori,1977年的Rosalyn Yalow,1983年的Barbara McClintock,1986年的Rita Levi-Montalcini,1988年的Gertrude B. Elion,1995年的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2004年的Linda B. Buck,2008年的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2009年的Elizabeth H. Blackburn和Carol W. Greider,2014年的May-Britt Moser,2015年的屠呦呦,2023年的Katalin Karikó以及2025年的Mary E. Brunkow。

屠呦呦


640 (27).jpg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成为国内第一位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得者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女性。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30年年底,名字源于《诗经》中“呦呦鹿鸣”的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

1967年5月23日,针对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性,全世界100多个国家2亿多疟疾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剧增高的情况,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

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她领导的研究小组从系统收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入手,汇集了2000多种方药,从中筛选出200多种供研究,最后找出了青蒿素。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结晶。随后,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几年后,有机化学家完成了结构测定;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1979年,屠呦呦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2011年,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

2015年6月,沃伦·阿尔珀特奖基金会官网宣布,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已收藏 0
点赞 2

学术会议

【周一截稿!ACM 独立出版∣往届已EI、Scopus检索】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
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将于10月17日-10月19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计算机技术数字经济等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2025-10-17
【IEEE出版|已连续5届稳定快速EI检索】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CEIC 2025)
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学术会议(ICCEIC 2025)将于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广州举办,聚焦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前沿,涵盖网络安全、硬件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创新等多个核心议题及交叉
2025-10-17
【SPIE出版丨连续多年EI稳定检索!】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GRSM 2025)
为交流近年来国内外在地球、地理科学和遥感测绘领域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展示最新成果,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2025-10-17
【IEEE出版,五邑大学主办,设评优】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ECT 2025)
聚焦“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的最新研究,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ECT 2025)将于 2025年10月24-26日在中国江门举行。延续EIECT的“分享·交流”精神,我们
2025-10-24
【稳定检索|线上线下参会|马理工主办】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
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马来西亚新山市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10-17
【10.17末轮截稿|连续5届EI检索|ACM出版】第六届医学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SAIMS 2025)
第六届医学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SAIMS 2025)将于2025年10月24-26日召开。本届会议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
2025-10-24
相关资讯

华南理工大学陈俊龙教授,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评价机构ScholarGPS发布2024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在最新公布的榜单中,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教授以卓越的学术贡献入选

43153

23

2025-02-22

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

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

5444

5

2025-10-10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4342

6

2025-10-10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4346

4

2025-10-09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3830

3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