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事业,一流平台!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2025年人才引进公告
一、单位简介
国防科技大学是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教育院校。1959年被确定为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博学位的院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等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计划。 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位于湖南长沙,起源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期的导弹工程系以及长沙工学院时期的机械与仪器加工工艺及设备等学科专业,2017年由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调整组建而成。学院主要面向智能无人作战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人工智能、生物智能和混合智能,在军事智能人才培养中发挥领头骨干作用,培养大批奋战在强军兴国各条战线的高层次人才,在智能平台、智能感知与控制、智能通信与导航、智能集群、智能保障等方向打造“智能无人”新亮点。 一流的学科专业 学院主要有三大学科。在最新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建设水平均位居国内前列,三个学科均为军队一流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纳入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冲刺计划,三个学科均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牵头建设军事智能军事学一级学科。 学院坚持“智能引领、一流标准、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紧盯无人智能作战人才培养重大需求,对标无人智能作战人才岗位任职方向、能力要求和培养目标,设置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导航工程、无人作战工程、无人装备工程5个军人本科专业。同时,充分发挥控制、机械、仪器3个一级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优势,贯彻“仪器做前端、机械搭平台、控制做系统”的学科交叉理念,面向地方本科生开设自动化(无人机)、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3个专业,为国防军工企业和人工智能相关新兴科创企业培养输送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军优秀教师5人,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9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杰青2人,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四青”人才6人,军队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人选20余人,建成了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和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各1个。 一流的科研环境 星间链路支撑北斗三号全球组网运行,超精密加工为国产光刻机等重大任务提供光学元件或加工装备,磁悬浮控制支撑国产磁浮列车驰骋在北京、长沙等全国各地,微机电陀螺、微加速度计等体系化布局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无人系统载荷关键技术突破,在国内率先完成无人车长距离自主驾驶等任务挑战。 一流的保障平台 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系统配套的良好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建有体育馆、恒温游泳馆、室内健身房等一批功能先进、体系完善的现代化设施。学校拥有一站式教育配套,从幼儿园到高中,让子女享受全龄段优质教育资源。 一流的精神文化风采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为学校致训词时明确,“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高地”是习主席从强军兴军战略高度所明确的新时代学校定位,高地文化是强军文化在学校的具体表达,“五色五美十道光影”是高地文化的概括凝练,源自从“哈军工”以来的实践孕育和各转隶单位的文化传承。在“高地文化”引领下,学院“智胜文化”蓬勃发展,组建6个文体俱乐部和5个科技俱乐部,举办学院“智胜杯”系列赛事,“未智而来”无人机表演灯光秀,努力打造精神高地,为加速奋进世界一流提供强有力精神文化支撑。 二、专业需求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专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数学、物理学、通信工程、航空与宇航、软件工程、力学、超精密加工、神经系统科学。 三、人才层次 一、科技领军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或者当选发达国家院士的专家; 2.国家级人才工程领军层次人选; 3.全国创新争先奖或者相当奖励的获得者;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或者相当水平团队的带头人; 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或相当奖励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6.发表引领本领域前沿方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7.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或者技术负责人; 8.国防科技领域重大工程型号的总设计师或者副总设计师; 9.担任国际学术组织理事以上职务或者全国一级学会负责人; 10.经国内外同行权威认定,具有以上相当学术技术水平的专家。 二、学科拔尖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人才工程拔尖层次人选; 2.省(部)级人才工程领军层次人选; 3.中国青年科技奖或相当奖励的获得者; 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的获得者; 5.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或者相当奖励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6.在本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7.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工程项目的核心骨干; 8.国防科技领域重大工程型号各大系统的总设计师或者副总设计师; 9.担任国际学术组织委员以上职务或者全国一级学会副理事长以上职务; 10.经国内外同行权威认定,具有以上相当学术技术水平的专家。 三、青年科技英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层次人选; 2.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或者相当层次基金的获得者; 3.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或者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工程项目,或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 5.省(部)级人才工程拔尖层次人选; 6.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等国内优秀博士后人才; 7.在本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具有较大影响力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8.掌握独特技能和专长,对加强相关方面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才; 9.经国内外同行权威认定,具有以上相当学术技术水平的青年骨干。 四、学术新秀人才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或学科评估A类学科或综合世界排名前200名海外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人才工程青年层次以上人选; 2.省(部)级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或者相当层次基金的获得者; 3.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或者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4.省(部)级科技重大专项等工程项目、或者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 5.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学校“德雅青年博士后”支持计划人选; 6.省级以上一流课程、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排名前3),教学比赛二等奖以上及相当奖励获得者; 7.在本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具有一定影响力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8.掌握独特技能和专长,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的; 9.经国内外同行权威认定,具有以上相当教学能力或者学术技术水平的青年人才。 五、博士后 具有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答辩(进站半年内必须取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应当在35周岁以下。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研究方向与招收方向或课题相关,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 六、优秀硕士人才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的或具有“双一流”建设高校学习、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重点补充行政管理岗位和教辅岗位。 四、人才层次 ①直接选拔招录军官 ②公开招考文职人员 ③特招入伍 ④直接引进文职人员 ⑤合同专职引进 ⑥合同兼职引进 ⑦博士后 科技领军人才:通过③④⑤⑥项途径引进 学科拔尖人才:通过③④⑤⑥项途径引进 青年科技英才:通过③④⑤项途径引进 学术新秀人才:通过①③④⑤项途径引进 德雅青年博士后:通过⑦项途径引进 优秀硕士人才:通过②项途径引进 五、待遇标准
取得博士学历学位的授予上尉军衔,待遇级别定位十五级,包含薪酬、科研启动费、科研绩效津贴、科研岗位津贴、课时费、交通补助、健康体检、安家补助费、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家属优待、子女学业、驻地人才优待、探亲休假等。【支持学术新秀人才优先申请学校科研计划,安家补助费标准为15-20万元】。
薪酬: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级别军队编制内文职人员工资津贴、福利待遇。现行标准是应届博士生试用期满后应发工资约为12500元/月,并按照规定比例缴纳六险一金。
安家补助费:通过学校同意认定后发放,标准为税前15-20万元。
其他:科研岗位津贴、科研绩效津贴、课时费、其他福利待遇以及子女教育等福利同直接引进的军队文职人员。
参照军队相同或者相近条件军官,合理确定军衔等级、待遇级别和专业技术职务;入职后按照现役军官享受各项待遇。
*以上综合考虑学历、业绩等因素,与本单位相同条件、同等资历文职人员保持协调平衡;入职后按照军队规定享受文职人员各项待遇。
*以上均享受租房补助、住房、医疗、子女教育
(七)博士后
年薪税前最高40万,按月发放基本工资、租房补助,按年发放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安家费3万元,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在站期间子女入军队幼儿园、子女学校与学校现役军官同等对待。德雅青年学者博士后税前年薪40万、安家费5万。
六、人才需求
史老师:0731-87005042;15674990817
金老师:0731-87005051;13574120062
ruby.jin@foxmail.com,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网【快捷投递: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跳转至网页→点击“立即申请/简历投递”→投递对应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