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9-21日,第五届人工智能、自动化与高性能计算国际会议(AIAHPC 2025)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合肥,共襄学术盛宴,碰撞思想火花。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多域数据协同处理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联合协办,IEEE南京分会提供技术支持,并由AiScholar艾思科蓝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保障。
会议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共呈现6场专家前沿报告、9场青年学者报告以及65组海报展示,形成了集主题报告、口头汇报、海报展示与实时互动于一体的多元学术交流生态。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4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踊跃参与,包括纽芬兰纪念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知名机构。会期密集的学术碰撞与深度对话,有效促进了跨单位、跨领域的学术合作与创新思考,获得与会者的广泛好评。
大会合照
会议当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谈海生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主持工作由华中师范大学邓贤君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伟教授及曹晨红副教授共同担任。从左至右分别为邓贤君教授、龚伟教授及曹晨红副教授主持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IEEE Fellow、合肥工业大学吴信东教授,国家杰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兴华教授,IEEE Fellow、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欢欢教授,IEEE Fellow、纽芬兰纪念大学Trung Q. Duong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闵革勇教授,国家杰青、北京理工大学邢成文教授等六位专家分享了他们的前沿研究成果。他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创新的视角和生动的阐述,激发了全场热烈互动,将学术讨论氛围不断推向高潮。《Bidirectional Enhancement with a Knowledge Ocean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 and Knowledge Graphs》《Drone Swarm Security Protection》《Causal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纽芬兰纪念大学Trung Q. Duong教授做主题报告《Quantum Machine Learning and Optimization for 6G Networks》《Multimodal Perception for Intelligent Surgical Robots》《Resource Deployment and Service Optimization for Intelligent Edge Networks》《Signal Processing for Space-Air Information Networks》此外,本次会议特设口头报告与海报展示环节,旨在为学者们提供深入的交流平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青海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者们积极参与,逐一展示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就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为鼓励创新,会议特设了优秀论文奖、优秀青年学者报告奖和优秀海报奖,并各评选出三名获奖者。这些充满潜力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领域蓬勃的未来。本次会议成功构建了一个跨地区、跨机构、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为业内同仁搭建起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与会者们在此深度交流,思维碰撞、灵感交融,共同度过了一段精彩而充实的时光。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自动化与高性能计算等前沿创新领域,是一场致力于以智能技术推动全球产业变革的学术盛会。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大模型、知识图谱、智能感知、自主系统、人机协同与智能计算等关键方向厘清了新发展路径,也为全球智能制造升级、智慧服务落地与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与发展动力。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强化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不断深化与全球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协作。汇聚国际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智慧力量,共同探索智能技术重塑未来人机融合社会的新范式,为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智能化进程持续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