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科蓝公众号
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闫巧娟,博士,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1997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后留校任教,2004年晋升副教授,2009年晋升教授。长期从事农产品生物转化方面的科学研究,主要在食品相关酶制剂及其水解产物、功能性低聚糖、天然功能成分和微生物产有机酸等方面开展工作。近十年来,在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半乳糖苷酶和甘露聚糖酶等的产酶菌株筛选、基因克隆表达、酶的纯化和性质及水解特性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得到多个性能优良的新型酶。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省部级奖励3项。 教育经历 2001.09.01-2005.03.01,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1994.09.01-1997.03.01,硕士,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1990.09.08-1994.07.01,工学学士学位,北京农业大学,食品工程 开授课程 1、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2017-2018,第一学期,星期二,东校区 2、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2016-2017,第一学期,星期二,东校区 3、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2015-2016,第一学期,星期二,东校区 4、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2008-2009,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东校区 5、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2008-2009,第一学期,星期三星期五,东校区 6、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2007-2008,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东校区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1、2020.1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温β-半乳糖苷酶的分子改造、高效表达和作用机制,主持 2、2019.03.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酶对传统发酵食品(馒头、豆豉、腐乳)的品质改善研究,主持 3、2017.1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耐酸、耐热及蛋白酶抗性的新型木聚糖酶发掘与分子改造,主持 4、2016.1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家族β-1,3-葡聚糖酶和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制备低聚糖的益生活性构效关系 5、2016.01.01-,国务院其他部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6、2014.09.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β-葡聚糖酶的发掘、性质及应用基础,主持 7、2012.09.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耐热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发掘、分子改造及其作用机理,主持 8、2012.01.0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新型微生物产有机酸的条件优化,主持 9、2011.08.01-,863计划,食品酶发酵与制剂化关键技术,主持 10、2010.08.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嗜热真菌耐热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高效分泌表达和作用机制,主持 11、2010.07.30-,国家科技部,玉米芯高效转化功能性糖技术应用示范 12、2007.07.07-,973计划,利用纤维质材料发酵生产乳酸的放大基础研究(后3年) 13、2007.07.01-,973计划,利用纤维质材料发酵生产乳酸的放大基础研究(前2年) 14、2006.12.01-,主管部门科技项目,低温木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 15、2006.12.01-,863计划,高活性甘露聚糖酶及木聚糖酶高效制备技术 16、2006.12.01-,863计划,高效生产木二糖和改善馒头品质的新型木聚糖酶 17、2006.01.01-,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黄芪中蛋白质成分的生物活性和利用价值,主持 18、2005.09.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芪中生物活性蛋白的纯化和性质研究,主持 19、2005.09.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生物木聚糖酶组的结构和功能 20、2005.06.22-,自选课题,黄芪中蛋白质成分的纯化和利用价值研究,主持 21、2004.01.01-,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新型植物来源饲料添加剂研制 横向项目 1、2020.03.18-2021.12.31,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低糖和无糖型山楂新产品的研发 2、2020.01.01-2021.12.31,山楂籽低聚木糖和专用木聚糖酶生产技术 3、2019.12.02-2020.12.31,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瓜尔寡糖的酶法生产技术开发 4、2019.11.04-2020.12.31,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新型益生元发酵乳的研发 5、2018.11.20-2023.11.20,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山楂(果糕类)新产品的研发 6、2018.05.20-2021.05.20,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专用蛋白酶和乳清蛋白肽生产技术研发 7、2018.02.28-2021.02.28,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耐高温特异性木聚糖酶高效生产低聚木糖技术,主持 8、2017.09.01-2020.09.01,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功能性寡糖和活性肽生产技术,主持 9、2016.11.23-2019.11.18,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特异性甘露聚糖酶及魔芋寡糖生产技术,主持 10、2016.04.12-2021.04.11,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瓜尔豆胶酶法生产低聚合度半乳甘露糖技术开发 11、2015.12.01-2020.11.30,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及可得然寡糖生产技术开发 12、2014.12.28-2015.12.27,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米粉的品质评价及高抗性淀粉含量米粉的研发 13、2014.11.22-2019.11.22,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半纤维素酶生产技术开发 14、2012.09.07-2017.11.01,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耐热木聚糖酶产业化技术开发 15、2010.11.16-2014.11.15,横向项目,耐热木聚糖酶生产技术开发 16、2010.09.10-2013.09.10,横向项目,低聚木糖和低聚半乳糖高效清洁生产技术,主持 17、2008.10.30-2013.10.30,横向项目,利用农业废弃物高效生产低聚木糖的技术开发 专利 1、一种地杆菌α-L-岩藻糖苷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CT,2019,201911231875.1,发明专利 2、一种益生菌发酵山楂果丹皮的生产方法,2019,201911126598.8,发明专利 3、一种降血压活性小麦蛋白肽及其制备方法,2019,201911058174.2,发明专利 4、一种泡盛曲霉β-1,3-1,4-葡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9,201910479903.5,发明专利 5、蛋白质McMan5A作为甘露聚糖酶的应用,2019,201910476109.5,发明专利 6、一种巴伦葛兹类芽孢杆菌壳聚糖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2019,201910146270.6,发明专利 7、一种樟绒枝霉脂肪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9,201910145557.7,发明专利 8、一种产壳聚糖酶的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2019,201910128764.1,发明专利 9、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活性的发酵产品的制备方法及其专用解淀粉芽孢杆菌,2018,201811195573.9,发明专利 10、一种巴伦葛兹类芽孢杆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8,201811105536.4,发明专利 11、一种米黑根毛霉α-淀粉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8,201810139908.9,发明专利 12、蛋白质AxMan113A作为β-甘露聚糖酶的应用,2018,201810073244.0 ,发明专利 13、一种嗜热杜邦菌α-淀粉酶的高效制备及其应用,2018,201810070844.1,发明专利 14、一种魔芋甘露寡糖的制备方法及其专用β-甘露聚糖酶突变体,2018,201810006702.9,发明专利 15、一种米黑根毛霉来源的β-1,3-葡聚糖酶及其应用,2017,201711125875.4,发明专利 16、一种微孢根霉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7,201711061271.8,发明专利 17、一种新型米黑根毛霉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2017,201710383874.3,发明专利 18、一种嗜热真菌角质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7,201710080156.9,发明专利 19、一种利用复合酶水解瓜尔豆胶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及甘露寡糖的方法,2016,201610808818.5,发明专利 20、一种富含半乳甘露聚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2016,201610808817.0,发明专利 21、一种类芽孢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6,201610416008.5,发明专利 22、一种β-甘露聚糖酶mRmMan5A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6,201610324502.9,发明专利 23、一种细菌β-半乳糖苷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6,201610011707.1,发明专利 24、几丁二糖的一种新功能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2015,201510923633.4,发明专利 25、一种环境来源外切几丁质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5,201510511301.5,发明专利 26、内切几丁质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在生产几丁二糖中的应用,2014,201410645625.3,发明专利 27、一种葡聚糖分支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4,201410053914.4,发明专利 28、一种L-天冬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4,201410040397.7,发明专利 29、一种真菌羧酸酯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3,201310066622.X,发明专利 30、一种角质酶及其制备方法与生产专用菌株,2012,201210286810.9,发明专利 31、一种制备α-淀粉酶的方法及其专用菌株与相关蛋白,2012,201210210022.1,发明专利 32、一种生产α-酮戊二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菌株,2011,201110329273.7,发明专利 33、米黑根毛霉菌株及其在制备β-葡聚糖酶和凝乳酶中的应用,2011,201110312302.9,发明专利 34、一种α-半乳糖苷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2011,201110311080.9,发明专利 35、获得定向突变基因的方法和基于其发现的酸性β-1,3-1,4-葡聚糖酶,2011,201110310945.X,发明专利 36、木聚糖酶的表达方法及其专用DNA片段,2011,201110089691.3,发明专利 37、β-甘露聚糖酶及其制备方法,2011,201110089684.3,发明专利 38、一种b-葡萄糖苷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0,201010557211.7,发明专利 39、一株绿青色拟青霉及其应用,2010,201010199383.1,发明专利 40、一种制备b-葡聚糖酶的方法及其专用菌株,2010,201010197404.6,发明专利 41、一种耐热b-1,3-1,4-葡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2010,201010115773.6,发明专利 42、β-木糖苷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0,201010033635.3,发明专利 43、一种制备β-甘露聚糖酶的方法及其专用菌株,2009,200910236065.5,发明专利 44、一种耐热木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08,200810225733.X,发明专利 45、一种利用玉米芯生产L-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米根霉,2008,200810224696.0,发明专利 46、木霉SC9及利用木霉SC9制备耐冷木聚糖酶的方法,2008,200810224159.6,发明专利 47、一种利用固定化酶生产低聚木糖和木糖的方法,2008,200810222275.4,发明专利 48、蒙古黄芪凝集素的一种新用途,2008,200810118359.3,发明专利 49、一种生产甘露聚糖酶的方法及其专用固定化生物膜,2008,200810056527.0,发明专利 50、制备耐热木聚糖酶、耐热b-木糖苷酶或耐热b-葡萄糖苷酶的方法,2007,200710063139.0,发明专利 51、一种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2006,200610113358.0,发明专利 52、黄芪凝集素蛋白及其制备方法,2005,200510011480.2,发明专利 53、一种黄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2004,200410009594.9,发明专利 54、新型液压饲草压捆机,0324,03245028.1,实用新型 55、利用酶处理提取黄芪多糖的方法,0215,02158188.6,发明专利 56、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纯化方法,0114,01144170.4,发明专利 57、黄芪多糖和黄芪皂甙的提取分离方法,0010,00109690.7,发明专利 58、一种细菌β-1,3-葡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发明专利 59、一种β-甘露聚糖酶mRmMan5A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CT,发明专利 60、一种细菌β-1,3-葡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1PCT进中国,发明专利 61、一种太瑞斯梭孢壳霉磷脂酶C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发明专利 62、一种微泡菌β-半乳糖苷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发明专利 63、一种黑曲霉糖苷水解酶26家族β-甘露聚糖酶的高效表达及在制备部分水解甘露聚糖的应用,发明专利 64、一种微孢根霉脂肪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发明专利 65、一种山楂核乙酰化低聚木糖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66、一种Tyzzerella nexilis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及其在合成乳糖-N-三糖Ⅱ和乳糖-N-新四糖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67、一种Haloferula sp.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及其在合成乳糖-N-三糖Ⅱ和乳糖-N-新四糖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68、一种产γ-聚谷氨酸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固体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发明专利 69、一种山楂核乙酰化低聚木糖及其制备方法1,发明专利 70、一种米曲霉磷脂酶C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发明专利 71、Haloferula sp. 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在合成人乳寡糖中的应用PCT,发明专利 72、一种沙质微泡菌β-半乳糖苷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CT,发明专利 73、一种具有高阿拉伯木聚糖活力的耐热木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发明专利 74、一种β-甘露聚糖酶的制备方法及在制备部分水解甘露聚糖中的应用PCT,发明专利 荣誉及奖励 1、201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 3、200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4、2003,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