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黎夏
  • 所属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
  • 所属院系: 地理科学学院
  • 职称: 学生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地理信息科学、元胞自动机与多智能体、遥感应用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93.01-1996.10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 1983.09-1986.07 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79.09-1983.07 北京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7.09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2010.09-2017.08 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 2007.01-03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地理系客座教授(兼职) 2003.09- 中山大学特聘教授 1986.07-2003.09 广州地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遥感室副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0.01-2003.09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助理; 1997.01-1998.12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 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地”耦合的高精度全球土地利用演变模拟及应用”(首席科学家,项目编号2017YFA0604400,2017-2022年,中央财政专项经费 1375 万元)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理过程建模的多尺度空间协同与精细化模拟:以城市群增长为例” (负责人,批准号41531176,2016-2020年,总经费360万人民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城市群联合扩张和生态敏感资源保护的协同模拟与预警” (负责人,批准号41371376,2014-2017年,总经费75万人民币) 4)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东莞市2012年生态控制线遥感动态监测数据更新及野外巡查”(负责人,批准号4225441 ,2012-2013年,总经费108万人民币) 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对地观测传感网一体化数据融合与同化方法” (负责人,批准号2011CB707103,2010-2015年,总经费380万人民币) 6)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东莞市‘十二五’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演变及整合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批准号4225441 ,2010-2013年,总经费57万人民币) 7)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东莞市生态控制线遥感动态检测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批准号4225440,2010-2013年,总经费46.5万人民币)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资源环境及演变下的智能化地理模拟及决策支持” (负责人,批准号40830532,2009-2012年,总经费150万人民币) 9)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遥感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其在东莞市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7102334,2009-2010年,总经费19万人民币) 10)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基于约束条件的东莞市适度人口规模研究”(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348,2009-2010年,总经费49万人民币) 11) 教育部三期“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及空间模拟与优化研究”(负责人,2008-2011年,总经费500万人民币) 12) 广州市南沙区水务和环境保护局“广州市南沙区湿地遥感监测”(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297,2008-2009年,总经费5万人民币) 13) 广州市番禺区环境保护局“广州市番禺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编制” (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269,2008-2009年,总经费79万人民币) 14)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基于遥感和GIS的东莞市生态环境资源核算” (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258,2007-2008年,总经费46万人民币) 1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基于网格计算的地理模拟系统” (负责人,批准号2006AA12Z2062,项目编号37000-4104177,2007-2009年,总经费88万人民币) 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源环境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批准号40525002,2006-2009年,总经费160万人民币) 17)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东莞市城市扩张与城市生态环境变化遥感动态监测专题研究” (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173,2006-2007年,总经费89万人民币) 18) 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委托“深圳市热岛效应遥感分析”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109,2006-2007年,总经费8.6万人民币) 19) 深圳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所委托“城市用地自动识别系统设计与开发”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7101133,2006-2007年,总经费6万人民币) 20) 深圳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所委托“深圳市空间热环境遥感分析”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121,2005-2006年,总经费8万人民币) 21) 深圳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所委托“基于WebGIS技术的图文互连系统开发”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120,2005-2006年,总经费3万人民币) 22) 深圳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所委托“基于GIS的人居环境动态评价系统的开发”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108,2005-2006年,总经费6万人民币) 23) 深圳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所委托“深圳绿地遥感识别系统开发”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206109,2005-2006年,总经费8.48万人民币) 24) 深圳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所委托“基于城市扩张模型的市政设施动态选址系统开发”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7101082,2005-2006年,总经费10万人民币) 25) 与广州瑞图信息合作的广州市科技技 “SUN-CA资源环境空间模拟系统研制”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7101118,2005-2006年,总经费8万人民币) 26) 与香港大学合作的重大基础及国际科技合作 “雷达遥感对土地利用及湿地变化的快速监测”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37000-4108075,2005-2006年,总经费10万港币) 27) 教育部 “985工程” 二期“GIS与遥感的地学应用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105203200400006,2004-2008年,总经费1130万人民币)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元胞自动机的动态转换规则的知识挖掘和自学习”项目(负责人,批准号40471105,2005-2007年,总经费33万人民币)。 2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区域发展空间格局演变模拟及规则自动挖掘”项目(负责人,批准号20040558023,2005-2007年,总经费6万人民币)。 3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雷达遥感在广东湿地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编号031647,2004-2005年,总经费6万元)。 31) 香港科研基金会(RGC)资助的“Short-interval Monitoring of Land Development with Satellite SAR Images Using Object-oriented Image Analysi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s” 项目(第二主持人co-PI,批准号HKU 7301/04H,2004-2006年,总经费65万港元)。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载雷达对华南土地利用变化的快速监测研究”项目(负责人,批准号 40071060,2001-2003年,总经费39万人民币) 33) 参加组织实施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筹建及运行工作(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总经费250万人民币) 34) 与香港大学合作的香港科研基金会(RGC)资助的“CA模型的不确定性研究”项目(中方负责人,2002-2004年,总经费74万港元) 35) 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遥感动态信息影象库”项目(主要研究人员,2002-2003年,总经费20万人民币) 36) 香港大学资助的“雷达图象的处理及应用”项目(负责人,2000-2002年,总经费10万港元) 37) 广东省科技厅“雷达影像土地覆盖自动识别专家系统”重点科技项目(负责人之一,2001-2002年,总经费25万人民币) 38) 深圳国土规划局资助的“深圳资源与环境可持续空间发展的评价模型”课题(负责人,1999-2000年,总经费6万元) 39) 广东省科委资助的“珠江三角洲空间数据库的遥感信息开发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1999-2000年,总经费22万元) 40) 广东省科委“广东省金科网络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研究”重点项目的子课题“珠江三角洲空间数据库遥感信息开发研究”(负责人之一,1999-2000年,总经费25万元) 4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珠江口近二十年岸线变迁环境影响的遥感与GIS分析”项目(负责人,编号980375,1999-2001年,总经费8万元) 42) 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广东省主要农情动态监测与快速预报研究”的子课题“广东省水稻估产研究”(主要研究人员,1999-2001年,总经费31万元) 43) 广东省科学基金“珠江三角洲耕地持续利用决策模拟技术研究”项目(主要研究人员,1999-2001年,总经费8万元) 44) 与香港大学合作的香港Croucher基金会资助的“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土地发展的模拟模型研究”项目(中方负责人,1998-2000年,总经费164万港元);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45) 与香港大学合作的香港科研基金会(RGC)资助的“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农田流失”项目(中方负责人,1996-98年,总经费64万港元);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46) 广东省科学院“遥感在珠江三角洲水稻大面积估产中的试验”项目(负责人,1992-1993年,总经费1.7万元) 47) 广东省环保局资助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氮磷静态容量研究”项目(主要研究人员,1991-1993年,总经费3万元) 48) 广州地理研究所资助“地理信息系统试验研究”课题(负责人,1991-1993年,总经费1万元) 49) 广东省海岸办资助的“广东省海岛遥感调查”项目(主要研究人员,1991-1993年,总经费5万元) 50) 广东省科学基金“遥感定量方法在伶仃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1989-1991年,总经费1.3万元) 51) 国家科学基金“珠江三角洲动态遥感试验”项目(主要研究人员,1991-1993年,总经费4万元) 52) 广东省科委资助的“遥感技术在伶仃洋规划整治开发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主要研究人员,1985-1988年,总经费2万元) 发表著作: 1) 陈明辉,黎夏.2014. 城市空间扩张模拟与生态控制线优化预警模型研究. 中国建筑北京:工业出版社. 153 pp. 2) 黎夏,刘小平,李少英. 2010. 智能式GIS与空间优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75 pp 3) 黎夏,叶嘉安,刘小平,杨青生. 2007.地理模拟系统: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 北京:科学出版社. 312 pp. 4) 黎夏,刘凯. 2006. GIS与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340 pp. 5) 叶嘉安,宋小冬,钮心毅,黎夏. 2006.地理信息与规划支持系统.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6 pp. 6) Li X. 2005. Advanced GIS Modelling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China Education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294 pp. 7) 古秋深,饶开燕,黎夏. 1990.伶仃洋遥感应用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108 pp. 主要荣誉: 1) 所指导的博士生(刘小平)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2011)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5) 3) 国家人事部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 4)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 5) 广东特支计划(南粤百杰)(2015) 科技奖励: 1)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TWAS) 地球科学奖(2013年) <国际个人奖;地球科学领域每年只授予1人> 2) “地理模拟系统与规划决策支持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类)一等奖 (2010年,排名第一) 3)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emote Sensing刊物(美国)2004年ESRI最佳科学论文奖(一等奖,第二作者) 4) 广东省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2003年,第一作者) 5) 主持的“单元自动演化CA模型与GIS在城市模拟及规划的研究”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排名第一) 6)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emote Sensing刊物(美国)2002年ESRI最佳科学论文奖(三等奖,第一作者) 7) 广东省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年,第一作者) 8) 丁颖科技奖获得者(2001年) 9) 中国地理学报优秀论文奖(1999年) 10) 广东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排名第一) 11) 主持的“遥感和GIS对城市扩张与农田流失的监测及可持续土地发展的规划”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排名第一) 12) 中国地理学会1997年第四届“青年地理科技奖”(排名第一) 13) 主持的“遥感定量方法在伶仃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排名第一) 14) 广东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排名第一) 15) 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二等奖荣誉 (1992年) 16) 主要参加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氮磷静态环境容量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排名第五) 17) 广东省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排名第五) 18) 主要参加的“遥感技术在伶仃洋规划整治开发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排名第三) 19) 获广东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排名第二)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