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李志欣
  • 所属院校: 广西师范大学
  • 所属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图像理解,机器学习,跨媒体计算,自然语言处理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李志欣(1971-),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本科毕业;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10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史忠植研究员。 2010年至今于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任教,2015年晋升教授,2018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智能科学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图像理解、机器学习、跨媒体计算、自然语言处理等。在工作和学习期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并参与了包括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录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18篇,EI收录7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录用51篇(SCI收录11篇,EI收录40篇)。代表性论文发表于EngineeringApplication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EAAI)、PatternRecognitionLetters(PRL)、JournalofVisualCommunicationandImageRepresentation(JVCIR)、InternationalJournalofMachineLearningandCybernetics(IJMLC)、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s(MTA)等重要国际期刊;ICME、ICMR、ICASSP、ICIP、IJCNN、PRICAI等知名国际会议;《软件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电子学报》等优秀国内期刊。 博士学位论文“图像语义标注和检索的研究”获2011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学习工作经历 1988年9月-1992年6月,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自动控制专业,本科 1992年7月-1998年5月,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自动化室,助理工程师 1998年6月-2001年8月,伟易达集团,深圳开发部,工程师 2001年9月-2004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 2004年7月-2007年8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 2007年9月-2010年6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 2010年7月-至今,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晋升副教授,2015年晋升教授,2018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讲授课程 机器学习(研究生) 算法设计与分析(本科生&研究生) 程序设计基础(本科生) 研究兴趣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跨媒体智能计算与检索 自然语言处理 获奖情况 博士学位论文“图像语义标注和检索的研究”(李志欣)获2011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论文“Modelingcontinuousvisualfeaturesforsemanticimageannotationandretrieval”(李志欣,施智平,刘曦,史忠植)获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论文“Fusingsemanticaspectsforimageannotationandretrieval”(李志欣,施智平,刘曦,李志清,史忠植)获2011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科研项目 1“集成注意机制与知识推理的图像描述生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966004,负责人:李志欣,20201-202312 2“跨媒体语义映射与智能检索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663004,负责人:李志欣,20171-202012 3“基于主题发现的图像语义理解与识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165009,负责人:李志欣,20121-201512 4“融合外部知识与多级注意的图像描述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019GXNSFDA245018,负责人:李志欣,20201-202312 5“面向智能检索的跨媒体语义映射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6GXNSFAA380146,负责人:李志欣,20169-20198 6“基于概率主题建模的图像语义映射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2GXNSFAA053219,负责人:李志欣,20124-20153 7“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项课题,编号:JGY2015031,负责人:李志欣,20156-20188 8“跨媒体语义挖掘关键技术的研究”,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心开放课题,编号:KF1405,负责人:李志欣,20151-201712 9“联合视觉与自然语言的端到端行人再辨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866004,负责人:张灿龙,20191-202212,排名第二 10“多光谱图像目标融合跟踪关键技术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7GXNSFAA198365,负责人:张灿龙,20179-20208,排名第二 11“面向多源数据集成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及其应用”,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编号:桂科AD16380008,负责人:李先贤,20169-20198,参与 12“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K单体型组装算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363035,负责人:吴璟莉,20141-201712,排名第三 13“智能机器人自主行动推理的形式化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3GXNSFAA019345,负责人:周生明,20134-20163,排名第二 14“智能机器人自主知识与自主行动推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262005,负责人:周生明,20131-201612,排名第三 15“大规模数据共享的隐私模型与保护技术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课题,编号:2012CB326403,负责人:李先贤,20131-201412,排名第四 16“Web搜索与挖掘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60933004,负责人:李晓明/何清,20101-201312,参与 17“基于视感知的图像视频语义获取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903141,负责人:施智平,20101-201212,排名第四 18“非结构化信息(图像)的内容理解与语义表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编号:2007CB311004,负责人:史忠植,20071-201112,参与 19“基于感知机理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编号:2006AA01Z128,负责人:何清,20071-200812,参与 20“基于感知学习和语言认知的智能计算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60435010,负责人:史忠植,20051-200812,参与 发明专利 1李志欣,兰丹媚,张灿龙基于协同训练的垃圾评论识别方法,专利号:ZL2017100784826,申请日:2017年2月14日,授权日:2019年10月18日 2李志欣,张佳,张灿龙一种自注意对抗学习的半监督语义分割方法,申请号:2019112785335,申请日:2019年12月13日(已受理) 3李志欣,权宇,魏海洋,张灿龙基于场景级与区域建议自注意模块的目标检测方法,申请号:201910790376X,申请日:2019年8月26日(已受理) 4李志欣,彭智,唐素勤,张灿龙一种凸显核心内容的文本自动摘要方法,申请号:2019105520236,申请日:2019年6月25日(已受理) 5李志欣,凌锋,张灿龙,周韬一种两级网络的图像文本跨媒体检索方法,申请号:2019103553451,申请日:2019年4月29日(已受理) 6李志欣,游锋生,张灿龙一种混合博文与用户关系的社交媒体好友推荐方法,申请号:2018102583192,申请日:2018年3月27日(已受理) 7李志欣,林兰,张灿龙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图像自动标注方法,申请号:2017110025954,申请日:2017年10月24日(已受理) 软件著作权 1李志欣,权宇基于场景级与区域建议自注意模块的目标检测系统v10登记号:2019SR0818075,软著登字第4238832号,开发完成日期:2019年6月20日 2周韬,李志欣,凌锋基于遮挡与尺度不变性的目标检测系统v10登记号:2018SR599403,软著登字第2928498号,开发完成日期:2018年6月20日 3周韬,李志欣基于对抗网络的图像分类系统v10登记号:2018SR599397,软著登字第2928492号,开发完成日期:2018年6月20日 4刘宁,李志欣基于Gabor特征的图像分类系统v10登记号:2017SR664930,软著登字第2250214号,开发完成日期:2017年8月30日 5李志欣图像语义标注和检索系统[简称SIARS]v10登记号:2018SR345079,软著登字第2674174号,开发完成日期:2017年6月30日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