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陆光涛,(1)学历: 1999/09—2003/06,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 1994/09—1997/06,广西大学,生物技术实验中心,硕士; 1986/09—1990/06,山东大学,生物系,学士。 (2)研究工作简历 2010/12—2011/11,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植物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从事植物内生抗性的研究。 2009/01—至今,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教授。主要从事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研究及黄原胶生物合成机理研究工作。侧重研究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的表达调控机理。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地区项目,以及1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 2003/07—2008/12,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黄原胶生物合成机理研究工作。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加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性的功能基因组学”。 1990/07—1994/08,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工作。主讲课程本科课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所主持的科研项目: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野油菜黄单胞菌一个新的黄原胶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2005.01~2007.12。 2、野油菜黄单胞菌调控黄原胶合成的新基因的研究,2008.01~2010.12。 3、野油菜黄单胞菌一个影响III型分泌系统表达的新基因致病的分子机理,2010.01~2012.12。 4、野油菜黄单胞菌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HpaR1致病的分子机理,2012.01~2015.12。 5、野油菜黄单胞菌中一个感受蛋白组氨酸激酶的功能研究,2014.01~2017.12。 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 黄单胞菌新的致病性调控系统与化学通信信号的研究,2015.01~2019.12。 三、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HpaR1与Clp共同调控致病生化因子表达之模式研究,2019.01~2022.12。 取得的主要成果对微生物多糖的合成机理、合成调控开展持续性研究。在野油菜黄单胞菌中发现了一些调控胞外多糖(黄原胶)合成的新途径、新机理及一些与胞外多糖合成有关的新酶类。如:克隆和鉴定了一簇(包含3个基因,XC_3813-3815)与胞外多糖合成有关的新基因,有关的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微生物学国际主流刊物《Microbiology(SGM)》(2007)。从野油菜黄单胞菌中鉴定了一个腺苷激酶与胞外多糖合成有关,这是在国际上首次从黄单胞菌属细菌中鉴定到该酶的存在,该酶过去一直被认为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而不存在于原核生物,相关论文已在微生物学国际权威刊物《Journalofbacteriology》(2009)发表。研究了糖代谢相关基因对黄原胶合成的影响,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的多个糖代谢相关基因在胞外多糖合成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相关工作已在《Microbiology(SGM)》发表研究论文2篇(2007,2009)。发现了一个转录调控因子以独特的方式调控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论文在国际刊物《ScientificReports》(2016)上发表。另外,我们还分离到黄原胶高产野生型菌株,构建了2株黄原胶高产基因工程菌株,并优化一套黄原胶发酵工艺。 对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开展持续性研究,获得多项原创性成果。以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Xcc)为研究模型,对其III型分泌系统的表达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Xcc中鉴定和研究了一个双向调控III型分泌系统表达的转录调控因子,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植物病原菌的一个转录调控因子能够依据环境的变化,正向和负向调控III型分泌系统的表达,研究论文已在分子植物病理学国际权威刊物《MolecularPlant-MicrobeInteraction》(2011)上发表。在国际上首次鉴定了一个调控III型分泌系统的双组分调控系统感受蛋白组氨酸激酶,研究论文已在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的国际权威刊物《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14)发表。在黄单胞菌属病原菌中发现了一个新的III型分泌系统装置蛋白,研究论文已发表在《ScientificReports》(2017)。近年,发现黄单胞菌中拥有一个具有ATP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双功能蛋白,并发现其磷酸酶活性能够影响Xcc的III型分泌系统的表达。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植物病原细菌的磷酸酶能够调控的致病性,相关研究论文已在《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18)发表。上述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已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 近年来,已在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26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11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其中第一完成人2项。作为主要人员(第三)完成的项目《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的调控及效应子研究》,获得了2016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