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家族基因太强大?这对扎根寄生虫研究的“父女双院士”,谱写了两代科研传奇!

2021-02-08
9793

“如果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依然年轻,即使再有一次生命,我选择的也将是这项事业”。已是耄耋之年的唐崇惕院士曾不止一次地对她的学生说。



这是她,对科研的坚持和信仰。




 01 唐门家风 

 “年富家贫,以才学立此竞争时代” 



唐崇惕院士出生在福建的一个中医世家,自幼便与寄生动物领域研究结下深厚的渊源。祖父是一名悬壶济世中医,在霍乱爆发的年代,因治疗患者不幸被传染而去世,留下一句“当思年富家贫,全凭才学,学若无成,何以立此竞争时代”成为了激励唐家后人刻苦学习的家训。



父亲唐仲璋院士,是我国寄生虫学的开拓者,一生都致力于寄生虫病害的研究。在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再加上当时国人健康深受寄生虫害疾病影响,这便深深地触动了唐崇惕要研究寄生虫病害领域的决心。


微信图片_20210208183022.jpg

唐崇惕与父亲唐仲璋院士逝世前一个月的合影




02 科研的候鸟 

 “以实验室为家,以家为实验室” 



1954年,唐崇惕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工作,成为著名动物学家张作人教授的助手,协助并指导研究生的实验工作。1957年,唐崇惕被调到福建师范学院,成为父亲唐仲璋的助手,父女俩开始并肩作战。


那个时期的全国上下,一度被笼罩在寄生虫病害的阴霾里。尤其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寄生虫疾病猖獗,无论对人体或是牲畜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主席作诗的《送瘟神》就描写了血吸虫病这个“瘟神”,使国人遭殃的景象。


微信图片_20210208183040.png

人民日报上刊登毛主席的《送瘟神》


在早期艰苦的条件下,唐崇惕经常背着简陋的实验器材,靠着两条腿走遍了寄生虫病流行的重灾区。从东海之滨到江南水乡,再从黄土高原到内蒙古大草原,一年中几乎有大半年时间都奔波于各地,祖国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了她探索小虫奥秘世界的足迹,还因此被门下的学生戏称为“科研的候鸟”。



在外调查采样,没有舒适的实验室。那么,一方祠堂,一个戏台,再摆上简陋的显微镜,便成了唐崇惕的“流动实验室”,随时随地都能开展科研。


微信图片_20210208183100.png

唐崇惕在内蒙古大草原


在与父亲一同研究绦虫病时,唐崇惕也经常是废寝忘食,只要传来任何实验的消息,父女俩人筷子一撒,立马又跑回实验室进行试验解剖和观察。


“以实验室为家,以家为实验室”,这是唐崇惕对于科研的痴狂与专注。正是这样的态度与精神,使唐崇惕在寄生虫的整体生物学和生态学上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并发表了100余篇科学论文,获13项国家科技奖。



 03 为人师表 

“春风化雨即是乐,不以浮名伴此生”



唐崇惕院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还是一名勤恳的教育工作者。一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51人,博士研究生32人,博士后5人,进修生约15人,成为厦门大学终身教授。



面对科研,唐崇惕院士的态度一向以“严”字当头。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是做不好,那么必定是要返工的,哪怕是延毕也不能敷衍了事;“海盗”行为是绝对不可以有的,这是对科研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此外,她也从不将学生当作自己的科研“工具”,告诉学生“你们自己的课题发表文章,不要署我的名为作者”。在课堂上,唐崇惕院士总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鼓励学生独立开展课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春风化雨即是乐,不以浮名伴此生”,这是唐崇惕对于教育的热忱与奉献。


微信图片_20210208183116.png

唐崇惕院士与学生在西洞庭湖


唐仲璋、唐崇惕两代人为我国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父女同为双院士也在业内引为一段美谈。



除了这对“父女双院士”,我国科研业内还有不少同样强势的家族基因“组合”。比如,钟南山院士与表哥戴尅戎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李德仁、李德毅三兄弟为同宗院士;田昭武、田中群为父子院士。


有网友笑称:“优秀果然是基因里遗传的”。其实,无论是不是老天爷赏饭吃,想要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一番造诣,都离不开个人的艰苦努力。



毕竟,优秀的人,往往都是聪明的勤奋者。每一位院士都是从无数英才中挑选出来,做出过无数贡献,值得我们尊敬的大神。



尤其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的牺牲与奉献是无法用几句话表述清楚的,但是那些人和那些精神却持续地影响着我们......



版权申明:文章参考素材综合自中国科学报,由艾思学术整理撰写,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已收藏 0
点赞 0

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论坛(JOFM 2025)
JOFM 2025期刊论坛将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论坛,将于 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聚焦期刊领域的核心关切与未来方向, 围绕最新期刊信息资讯动态、期刊前沿发展趋势
2025-12-19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
2025-12-19
【连续4届快速EI检索|高录用】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AR 2025) - 冬季会场
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AR 2025) - 冬季会场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东莞隆重举行。进入21世纪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科学的进步
2025-12-12
【IEEE出版 | 曾获中国科协认证】第六届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EMAT 2025)
第六届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EMAT 2025)将于2025年11月28-30日在中国-东莞召开,旨在将“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术”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促进学术交流。
2025-11-28
【IEEE出版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
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将在中国青岛举行,会期是2025年117-9日,为期三天,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 欢迎投稿参会!
2025-12-05
【即将截稿!往届已检索!稳定检索】第二届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与交互设计国际学术会议(ICADI 2025)
2025年第二届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与交互设计国际学术会议(ICADI 2025)将于2025年11月28-30日在中国天津举行。本次会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办主办。
2025-11-28
相关资讯

AiScholar艾思科蓝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人工智能时代产学研融合新范式

4月7日,广州科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奥股份”)旗下AiScholar艾思科蓝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以下简称“UTM”)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数字管理技术及学术会议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此次合作标志着AiScholar艾思科蓝在国际化战略布局上迈出重要一步,也是以“AI+科研”驱动学术生态创新的又一里程碑。

55712

104

2025-04-08

31951

4

2024-08-23

AiScholar艾思科蓝学术委员会在广州正式成立

7月13日,AiScholar艾思科蓝学术委员会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

52288

5

202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