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大疫当前,科学家请不要沉默

2020-02-21
3340

更多学术热点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艾思学术+

扫码_搜索联合传播样式-白色版.png


最近,在采访疫情相关的科学话题时,有十年科技新闻从业经验的笔者遇到了无数次的“婉拒”和“直拒”:


“千万不要说是我说的,否则很快就会‘人肉’我了。”


“还是不要提我的名字了!”


“这个问题别正式发表啊!”


“你这个话题太‘敏感’了。”


“因为之前接受过采访,单位已经提醒我了,所以……”


甚至为了一个科普话题,笔者联系十位科学家,最后只有一位同意发声。


科学家们为何不愿意发声?


病毒狡猾莫测,信息鱼龙混杂。为了宣泄紧张情绪,也因为被谣言所惑,一些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对科学家进行狂欢式的“群殴”。


而一些科学家、科学机构的不愿言、不敢言,又进一步加大了公众与科学家之间原本就存在的距离。


这个局面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科学界被流言蜚语击得不战自退、“万马齐喑”了。


何至于此?


在当前人人都是“传声筒”的时代,众声喧嚣是常态。自媒体和社交平台一方面让民众更方便获得信息,更好发挥其监督职能;但另一方面,一旦“正道”消息不能及时传播,它们也可让各种“小道消息”一夜之间满天飞。


目前,利用公众急于知晓病毒来源、传播特点和救治方法等心理,一些谣言制造者更是断章取义、无中生有,让一些科学素养不高的公众被误导,进一步形成舆论的“蝴蝶效应”。


对此,荷兰莱顿大学传播学者克罗斯(A·Chorus)曾提出一个影响谣言传播因素的著名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或R= i×a/c)。


即谣言产生与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而与公众的判断能力成反比。


换言之,谣言传播的影响力与信息的及时透明、公民的科学素养紧密相关。


在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仍是一块短板。


从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看,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47%,而目前美国这一比例为28%,加拿大为42%(2014年)、瑞典为35%(2005年)。这一数字与当前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速度极不相称。


若以上述理论和数据为依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次疫情中谣言的泛滥也与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普欠账不无关系。比如,科学规律的得出需要一定的认知过程,这是科学界的常识,正如新冠肺炎的诊疗指南现在已经更新到了第六版。


但当科学家对这一新的未知病毒发展作出的阶段性判断出现某些偏差时,一些自媒体揪住问题进行无限放大,煽动公众对科学家和科研机构进行无底线攻击,全面否认科学界的贡献,让一些不分昼夜与病毒战斗的科学家感到寒心,选择沉默。


但科学界也应该反思,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过去对科普工作不够重视,科学精神没有深入人心,才让危急时刻科学家的形象如此容易被抹黑。


其实,让公众走近科学、信任科学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疫当前尤其如此。这更需要科学家在这些特殊时刻敢于做科普,尽可能地让公众站在科学的一边,用科学战胜谣言。


正如原中国科技馆馆长李象益所说,公众可以在辟谣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分析、去辨析,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提高和培养他们的素质”。


如果说信息公开是最好的辟谣“疫苗”,科学家的发声就是最有针对性的“药物”。


也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科学和证据指导政策。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将陷入分裂和不和,迈向黑暗的深渊。”


让我们为那些战斗在疫情一线、默默坚守岗位的科学家们喝彩,也为那些敢于直面流言、发声释疑的科学勇士们鼓掌。


一个失去科学家声音的社会,将被谣言裹挟。


我们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逆流而上,回应疑问,粉碎谣言。


作者:冯丽妃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科学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已收藏 0
点赞 0

学术会议

【IEEE出版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
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将在中国青岛举行,会期是2025年117-9日,为期三天,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 欢迎投稿参会!
2025-11-07
【SPIE出版】第五届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CAID 2025)
第五届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CAID 2025)将于 2024年10月31日-11月02日在中国南昌举行。本次会议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主要围绕“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与数据
2025-10-31
【ACM出版|稳定EI检索|设优秀论文评选】2025年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与传播国际学术会议(ICCDC 2025)
2025年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与传播国际学术会议(ICCDC 2025)将于10月31日-11月2日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与传播等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2025-10-31
【IEEE出版,终轮征稿】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ECT 2025)
聚焦“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的最新研究,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ECT 2025)将于 2025年10月24-26日在中国江门举行。延续EIECT的“分享·交流”精神,我们
2025-10-24
【IEEE、快至会后4个月检索|重邮主办】第六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ICE 2025)
第六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ICE 2025)将于2025年11月7-9日于安徽省芜湖市举办,本届会议由安徽工程大学主办,IEEE Xplore、EI、Scopus收录
2025-11-07
【10.17末轮截稿|连续5届EI检索|ACM出版】第六届医学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SAIMS 2025)
第六届医学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SAIMS 2025)将于2025年10月24-26日召开。本届会议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
2025-10-24
相关资讯

小论文一般多少字?

小论文一般多少字?具体多少字要看要求,一般是2000到3000字左右,少的也有800到1000,多的到5000也有。

25094

0

2022-07-23

考试评分是ABC代表多少分?

考试评分是ABC代表多少分?考试评分是ABC一般代表A/B/C三个级别,分数分别为85到100(A级),75到84.5(B级),60到74.9(C级),60以下就是不及格,也就是D。

24810

0

2022-07-22

在SCI期刊发表的论文会被SCOPUS期刊收录吗?

在SCI期刊发表的论文会被SCOPUS期刊收录吗?这是一个备受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SCOPUS(Elsevier’s Scopus)都是国际知名的文献索引数据库,但是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在SCI期刊发表的论文会被SCOPUS期刊收录吗?下面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吧。

7007

0

2023-06-14

参加学术会议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细节呢?

参加学术会议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细节呢?学术会议是一项比较严谨的学术活动,也是学者们促进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不少作者是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因此对学术会议需要注意的细节是不太了解的,那么参加学术会议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细节呢?下面艾思科蓝小编告诉大家参加学术会议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6529

0

2023-05-17

EI会议论文完整 的发表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EI会议论文完整的发表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众所周知,EI是划分为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两种论文形式的,一般来说,EI期刊论文的学术水平都是要比EI会议论文的要高的。而且两者的发表流程也不太相同,因此很多习惯了发表期刊论文的作者在投稿EI会议论文的时候总会出现差错,那么EI会议论文完整的发表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由艾思科蓝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解答一下吧。

8907

0

2022-12-02

SSCI论文返修延期会被拒吗?

ssci论文返修延期会被拒吗?ssci论文投稿后多数是会要求返修的,一些作者面对众多的审稿意见,修改起来也较为复杂,而且编辑部给出的修改期限较短,因此想要延期修改。不少小伙伴担心ssci论文返修延期会被拒稿,那么返修延期会被拒稿吗?一般是不会的,作者会有延期的机会,但是要注意态度,要仔细和编辑部说明情况。下面艾思科蓝小编来跟大家说说ssci论文返修延期会不会被拒稿。

11362

0

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