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读博=“赌博”?985博士亲述:考博可能是寒门改命的唯一捷径

2024-04-22
2769

2004年,互联网上流传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讲述的是一名寒门学子通过自己18年的不懈奋斗,终于靠着一纸硕士学位证在上海找到了年薪七八万的工作,融入到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会市,取得了和大都市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



当年这篇文章一经发出,火爆全网,引起了太多寒门子弟的共鸣,而当年正在读初中的我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虽然我家境小康,但也坚定了我“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我发愿要考一所好大学,要去更大的城市看一看!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自己拿到了天大的博士学位,也在天津这座二线城市定居扎根,也确实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受益者!但是这几年我自己观察:身边读博的农村孩子怎么越来越少!所以当有一些寒门子弟问我要不要读博的时候,我就不由得为他们捏把汗!


之所以捏把汗的原因就是我发现并且这些家庭环境相对优渥的师弟师妹们真的很拼,一个比一个能吃苦!所以我就怕农村的孩子在拼这方面,在吃苦这方面如果都占不到优势,那在经济条件、家庭给的支持方面的劣势可就要突显出来了,并且这个劣势是比较绝望的,它是靠自身努力没办法在读博这4-5年内弥补的!


只要读过博士的人都知道:读博读到最后读的是心理,读的是你有没有退路,敢不敢放弃!有很多悲剧都是因为没有了退路,不敢退学,不能退学,最后被逼上了绝路!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有退路!

就拿最简单的科研资源来说,那简直是天差地别!


比如同届的同学中有父母是高校教授的,他自己的课题组没有他做试验的设备,他就直接到他父母试验室里把试验做了,说不定还有他父母的学生帮忙,你说这种情况你让寒门怎么跟他比呢?


又比如你处理试验数据的时候需要编一个小程序,自己编的要从头学,既费时又费力,你在淘宝上一搜,3000元就能搞定,作为寒门你舍不舍得花这笔钱去买时间?


再比如你需要发篇SCI才能毕业,但是你屡次被拒稿,现在有一个开源的SCI水刊,基本上投了改一改就中,但是版面费要2万元一篇,你导师又不给你出这笔钱,但是他说发这个也能毕业,作为寒门你舍不舍得花这笔钱,或者你能不能凑上这2万?

这些都是些实实在在摆在寒门面前的问题,确实是没有办法回避的!

但是虽然寒门读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还是建议要读博!因为读博对于寒门来说是最快缩小与同龄人的捷径!既然我们从出生那一刻就在一些方面处于劣势了,就已经跟一部分同龄人拉开差距了,并且这种劣势和差距是家庭带给我们的,跟我们自己努不努力没有关系!如果你想缩小或者抹平这种差距,你光靠堆时间肯定会是不够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堆时间,所以你需要一个更高且更公平的平台——一二线大城市!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想在一二线大城市就业,通常硕士学位就够了啊,为什么要读到博士呢?因为你家里给不了你任何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是想体面的在一二线城市生活,你手里的博士学位一方面是身份的象征,绝大多数人还是对博士这个title刮目相看的,另一方面就是最直接的薪资收入,同样一家公司同一个部门,博士的起薪还是要比硕士高不少的!

所以说以上的种种,我还是推荐寒门子弟能读博就读博!但是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说的几点,说是步履薄冰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我们没有退路!


一、导师选择一定要谨慎!

按照现在博士的招生政策,985高校的博士招生名额基本都是被硕博连读和直博的给占去了,特别是大佬,根本不用等到考博的,博士名额已经满了,考博基本就相当于丧失了优先选择权,还比较容易遇到渣导,因为渣导大概率是招不满,手里还有名额!

所以读研是很重要的一关,能考上985/211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以便后面直接申请硕博连读,避免落入无导师可选的境地!如果我们只能走考博这条路,那在选导师的环节一定要谨慎在谨慎,一旦选到渣导,后果不堪设想!

筛选渣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知网先把这位导师近10年带过博士的学位论文下载下来,看一下这些博士读博期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如果每位博士的成果都是3篇以上高水平论文,那大概率这位导师不会差!顺便再看看致谢,推算一下博士的平均毕业年限,平均延1年的话都可以接受!


二、为人处世一定要自信!

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很多寒门学子因为家境的原因,会表现出一种自卑、一种不自信,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敢跟导师主动交流,完全是被动接受!在当今这样的时代,这种做法真的是太吃亏了。一定要自信勇敢,大胆的跟导师和师兄师姐说出自己的想法,说错了又能怎么样呢?

还要尽快融入到课题组的集体中,要跟大家打成一片,集体活动要尽量参加,不要自己孤立自己!与人相处,要不卑不亢,彼此真诚相待就可以了!


三、读博规划一定要未雨绸缪!

读博无外乎以下几种能力,一定要尽快全面掌握:

信息筛选能力:对应着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能力!

信息凝练能力:对应着写文献综述的能力,更具体指的就是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能力,比如你写开题报告、写小论文的Introduction,写大论文的绪论,核心不就是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嘛!现在AI这样的成熟,很多信息凝练的工作AI就可以帮你搞定,要抓紧时间学起来!

数据获取能力:这就涉及到做试验或者做仿真,如果你偏向于做试验的,那就尽快主动帮助师兄师姐做试验,一方面是尽快掌握试验技术,另一方面是尽快收集数据!如果你偏向于做仿真,那就尽快开始学习软件或编程,最好的方法是以你师兄师姐的程序为基础,先搞清楚做到可以复现师兄师姐的程序,然后在他们的基础上再修改,这样做效率是最高的!并且现在资源很多,要注意收集!

论文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人是天生就会写学术论文的,都是刻意的训练才掌握的写作能力!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方法就是照葫芦画瓢,找你觉得写的好的论文进行模仿!不要求你一上来就用英文写,用中文写就可以,然后用AI直接翻译成英文,再用AI进行简单润色就可以!语言永远不是你写论文的拦路虎!

人际交往能力:一定要眼光长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师兄师姐帮你了,至少要请人吃顿好的,逢年过节,可以为导师准备一份礼物!人情这一方面一定是该投资就投资,你要相信你早毕业一年你就多挣好几万,参加工作的月薪可比导师给的那点儿多多了,一定要算总账。


四、博士毕业后职业路线选择建议!

临近博士毕业的一年,针对于就业要早做打算!

在求职方向选择方面:我的建议是进国央企或者对口的研究所!如果特别需要钱的话,我才推荐去私企或民企!最不推荐的就是高校教职这条路!

在城市选择方面:一定要重点参考当地的房价,推荐北方二线城市,置房压力没有那么大!

除此之外,如果有实习的机会的话,可以去一些不错的公司实习3个月,可以丰富丰富自己的简历!但切记实习这件事一定要跟导师商量,导师不让你去,你就千万别去!实习是个锦上添花的事儿,千万别因为这件事得罪导师,那就得不偿失了!


五、总结

我对于寒门要不要读博这件事儿的意见还是偏向于能读尽量读,因为我觉得对于寒门来说这是最快缩小与同龄人的捷径!但是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 导师选择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选到渣导!

  2. 为人处世一定要自信,要积极主动,主动出击!

  3. 读博规划一定要未雨绸缪,各方面的能力要尽快熟练掌握,把握读博的主动!

  4. 未来工作方面要早做打算,积极争取!



有一句话叫“寒门难出贵子”,大家通常理解的角度是寒门如果想走出来真的太难太难,但是也请各位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这句话,既然寒门想走出来难,但一旦走出来了,是不是成为贵子的概率更高呢!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任何抱怨和内耗都会让我们裹足不前,我们需要战胜的永远是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由AEIC学术交流中心原创,作者工藤正男(笔名)。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已收藏 5
点赞 1

学术会议

第八届能源、环境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EEMS2024)
2024-06-07
第四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国际研讨会(ISCTIS 2024)将于2023年6月21日-23日在中国西安举行。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大会上通过主题演讲、口头
2024-07-12
第六届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AITA 2024),由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AEIC学术交流中心承办,多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组织协办
2024-06-14
第五届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MSEM 2024)将于2024年6月07-09日于中国沈阳召开。
2024-06-07
随着前9年的成功,ICEMEE在2024年迎来了第10届。很荣幸地宣布,第十届能源材料与环境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EE 2024) 将于2024年06月14日至16日在新加坡举行。
2024-06-14
第七届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国际学术论坛(ISTTCA 2024)将于2024年6月21-23日在天津举办。
2024-06-21
相关资讯

他博士毕业仅9年!从博士到两院院士,6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领导学科7年全球第一

院士是我国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称号,是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5846

4

2024-04-22

4978

5

2024-05-07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答辩导师团阵容如此豪华

是我国博士研究生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人物

2586

5

2024-05-31

37岁读研,45岁成博士,64岁当院士,他时常提醒自己...

也许正因为有这份坚持和韧性,他们这辈科学家才能做出比肩国际的研究成果。

2617

5

2024-05-30

211大学“90后”系主任发了一篇重磅论文,校长专程看望

5月21日上午,校长华桂宏来到仙林校区化成楼,看望慰问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操瑞青。

4645

5

2024-05-30

25位院士!最年轻院士,大盘点

其中30多岁就当选院士的,共有5人!真是开挂的科研人生!

4635

2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