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于敏:氢弹之父!隐姓埋名28载,守护国防安全一生

2022-08-17
4278

艾思科蓝.gif


电视剧《功勋》热播的时候,很多观众都对于敏的故事感动不已。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核物理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这个名字第一次为人所知正是因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的人生,是一张书桌,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隐姓埋名28载,从零开始探索氢弹理论研究,与时间赛跑,守护国防安全的一生。

如果必须用几个定语来形容于敏所做的工作,那只能是贯穿始终、攻坚克难、引导方向、决定作用!

1.png
▲ 科学家于敏

01



“你考98分,是因为你只能考98分;而学霸考100分,是因为试卷上只有100分”。


网上的这个段子很有趣,但如果用来形容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却会显得有些想象力不足。


于敏当年北大读书时期,有一次考试题目太难,大家都拿了二三十分,只有于敏拿了100分,吊打整个北大数学系……


而他的求学之路也十分坎坷。




幼时,差点被日军的卡车撞死;
高中毕业因家境困窘濒临失学,是一个同学的父亲不忍心这样的天才被埋没才资助他上了北大
在大学时又生重病生命垂危,是物理系同学们集体献血才挽救回来;
......



一次又一次的偶然或许造就了某种程度的必然,两弹一星的事业也成就了天才施展拳脚的舞台。

1951年,在北大当助教不足一年的于敏,加入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朝永振一郎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当他得知于敏从没有出过国门,更是未受过任何国外名师的指导,称赞于敏是中国“国产专家1号”。

1952年11月1日,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一个小岛上爆炸,毛主席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02



上世纪60年代初,是我国原子弹研制的攻坚时期。当时的背景是:经济困难,科技落后,苏联专家撤出,一切要靠自己。


1960年,于敏被调进轻核理论小组,做一些预先研究。1961年1月12日,于敏转到氢弹研究。自此,和他的很多同伴一样,他的名字进入绝密档案,直到1988年才解密。


原子弹成功爆炸的1964年10月,到1965年11月突破氢弹原理构型,仅一年时间,到1966年12月28日的氢弹原理试验(塔爆,12.2万吨,从材料原理构型是百分之百的氢弹)又是仅仅一年时间,再到1967年6月17日试爆武器级的330万吨空投氢弹,这个速度远远超越了其他四个核大国,并赶在了法国前面。



2.png
▲中国第一颗氢弹


这超乎寻常的惊人速度背后是于敏在轻核理论小组将近五年的前期探索。


由于保密原则,这五年他没有被告知任何关于原子弹的信息,完全依靠个人的天赋从最基础第一性原理、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出发点滴摸索氢弹原理,否定了放光模型,解决了诸如氘氚反应截面在内的大量理论难题,就像在一间漆黑幽深的迷宫,一点点摸索出了光亮…


在氢弹攻关的阶段,于敏几乎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孤军奋战,他所依靠的仅有一台每秒五万次的打孔计算机。而这台全国仅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95%的时间算原子弹,只有5%留给氢弹设计。


于敏把自己埋在数以万计的演算纸、运算纸带里从大量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数据中,他以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逐渐理出头绪找到关键!终于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原理到构形的基本完整方案。



03



在四川绵阳,有一个口口相传的神秘禁区。当地百姓们说:这里是研制中国核武器的地方。


1969年,于敏带队来到四川北部梓潼县一个叫曹家沟的深山老林里,一开始住的是漏雨的牛棚,人可以住牛棚,可娇贵的计算机却无法在牛棚里工作,无奈之下科研人员又被迫撤回北京。


就这样九所的科研人员在北京和四川三线深山里来回撕扯。科研人员拿着微薄的工资,上的是四川农村户口,在北京上班算出差,这一出差就整整二十年,九所的科研人员就在首都北京当了二十年的黑户。


原子弹有了,氢弹也有了,为什么还要继续隐姓埋名研制核武器?于老说:




我们的武器在地下,是固定的。人家卫星一看你这个位置都知道,核武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丧失威慑能力,我们就要重新受到核讹诈。



3.png
▲于老


在泰山压顶的重担下,于敏带领人迎难而上,直接啃最硬的骨头,在极短的时间内,独立探索出中子弹原理和中子弹应具有的主要物理特征和技术指标,提出三次核试验定型的实现途径,最终于1988年完成了中子弹的研制。


第二代核武器的技术特点是武器动作中的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反应提供条件,一步失效则后续步骤全部失效,每一步都堪称悬崖,随时可能坠入深渊导致完全失败!


而为了掐断后来者的道路,在国际上到处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向中国施压,如果整个进程稍加延误,该做的核试验没有做,就被迫加入禁核试条约的话,则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数十年的努力会瞬间归零,我们将永远也无法真正研制出适用于实战的第二代小型化的核武器!


于敏从理论上预估到美国核武器已经接近物理极限,这让他夜不能寐。


审慎地选择技术途径,从规划二代核武器发展的技术路线,提出物理模型,梳理关键问题,到制定核试验方案,再到每一次核试验后取得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总结出物理图像和动作过程,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再提出改进方案。


七十年代中期的技术探索,到整个八十年代的奋力攻关,再到九十年代初加快核试验,二十余次核爆在西北荒漠的地下不断震颤,多种新型核武器依次研制成功,完成了多次重大的技术跨越,这背后的理论总负责人都是这位当时已年过六旬的老人。



04



1999年9月18日,于敏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勋章。在那里,他更替老友邓稼先见证了中央领导为“两弹一星”元勋颁奖的全过程!


15年后,89岁的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近半个世纪与“核”共舞,于敏和他创造的核保护伞护佑着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永远杜绝了华夏大地再被大规模入侵再遭铁蹄蹂躏的惨祸。



4.png
▲于敏与妻子

正如一位朋友说的,他老人家本是天庭核子武德真君下凡转世,功成身退又重新位列仙班,从此天上多了一颗星。他没有走,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凝望着他的事业,继续守护着他的国家和人民……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见微知远、大象新闻、网络等,由艾思科蓝整合。



已收藏 3
点赞 8

学术会议

第九届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SP 2024)将在西安举行, 会期是2024年4月19-21日, 为期三天。
2024-04-19
第五届地质、测绘与遥感国际学术会议(ICGMRS 2024)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将于2023年4月12-14日在武汉召开。会议征集地理/地质/测绘/测量/遥感/海洋/监测/摄影/图像处理/无人机等论文
2024-04-12
第五届计算机视觉、图像与深度学习国际学术会议(CVIDL 2024)定于2024年4月19-21日在中国珠海隆重举行。会议旨在为从事计算机视觉、图像与深度学习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
2024-04-19
第六届信息科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SEAE 2024)定于2024年4月19-21日在中国武汉召开。ISEAE 2024主要围绕“信息技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4-04-19
第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CEA 2024)将于2024年4月12-14日于中国杭州举行。ICCEA 2024旨在为从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
2024-04-12
第五届教育、知识和信息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EKIM2024)定于4月19至21日在中国成都隆重举行。ICEKIM 2023将围绕“教育”与"知识”、“信息管理”等研究领域提供一个讨论、分享的平台。
2024-04-19
相关资讯

爆火刷屏的张益唐是谁?北大天才博士、宁在美国刷碗也不回国、58岁一文成名......

此前,张益唐已攻克数学界一大难题: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并完成相关论文的消息震惊整个数学圈。

45312

5

2022-11-08

他博士毕业论文写了1255页,28岁评教授,38岁当院士!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这里有答案!

41994

4

2023-02-07

新中国首届院士,中国物理学界泰斗——饶毓泰

江西临川以频出才子而远近闻名,但多为文人骚客,科学界人士少之又少,饶毓泰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5691

4

2023-05-26

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惊艳出圈!

近日,一位“90后”女博士惊艳出圈,她的“tittle”也令众多网友表示惊讶。

40775

25

2023-05-16

47岁读博、5年后当教授,他是怎么做到的?

47岁决定转行到学术界,5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位,跟比自己小20岁的人一起上课,利用工作及陪伴孩子的间隙进行实验研究,对于Roger Tipton来说,这也许是破除中年危机的最好方式。

5436

3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