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发过Cell、当过16 年博导!最后却被辞退,无奈开出租车为生......

2023-11-20
4236

2013年,新加坡上映了一部电影“德士当家”。主人公原型是1952年出生在中国的蔡明杰。


谁是蔡明杰?


1973年,他考入南京大学生物系,硕士毕业后,成为南京大学一位讲师;

1985年,他前往斯坦福大学读博;

1990年,他获得斯坦福博士学位的同年,Cell上发表了一篇名为“Yeast centromere binding protein CBF1, of the helix-loop-helixprotein family, is required for chromosome stability and methionine prototrophy”的研究论文,而蔡明杰正是除了通讯作者之外的唯一作者。

后来,蔡明杰先后得到了华盛顿大学遗传学系著名的博士后奖项、担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类似于中科院)下属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

名校学历傍身、顶刊论文加成、入职高端研究所......蔡明杰的求学之路放到现在,也是令无数科研人艳羡的存在。

转折发生在2008年。彼时,拥有教授头衔、有着16年独立领导实验室经验的首席研究员蔡明杰,被所在单位没有任何补偿地炒了鱿鱼。究其缘由,不过是56岁的他在产出上已经跟不上年轻学者。因为新加坡整个国家都是一种「不养闲人」的心态,这一点与现在国内流行的「非升即走模式」极其相似。

56岁在职场属于高龄,而且2008年全球又爆发经济危机,很难找到工作,他只能找到开出租车的工作。2009年,可能是史上最高学历的出租车司机上线了。他一边开车,一边记录所见所闻,2013年写了一本书:《出租车司机的日记》,后来还拍成了电影。

非升即走,争议不断

从清华大学部分院系试点“非升即走”,内地高校的这项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断断续续走了二十余年,其间争议不断。是去一所省级高校做一个有编制的讲师,还是去一所985高校做一名承受非升即走压力的副研究员,成为了很多科研学者面临的难题。

这个初衷良好的改革设计,当下面临的困境也亟待解决。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陈武元曾表示,问题并不在“非升即走”制度本身,而在于许多高校目前还未建成完善的教师评估体系。教师升与不升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评价,遇到不公正评价如何申诉,流动的渠道是否通畅等,都需要明确。

而评估标准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当前许多高校的年薪制不是给教师“减负”,而是“加负”。实际操作中,不乏一些“无厘头”的考核方式。陈芒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某些学校涉及“非升即走”的考核标准,要求被考核者3年内甚至1年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和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这种考核方法,实际上是违背科研规律的,科研成果的生产一般是波动的,而非每年或者每隔几年平均“产出”。

而关于“谁升谁走”,国外大学普遍采用“评审制”,对“升”没有名额限制,只要达到一定水平即可。而国内高校则多采用“名额制”,指标有限,有人升,就有人走。而关于近些年围绕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争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早前曾撰文论及。

他的总结是,此项改革的难点在于,一方面,改革者在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理念和方案方面存在差异——大学与企业的差别、学术标准与行政程序之间的矛盾等,都是争论的焦点;另一方面,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如何落地的实际问题。全国各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试验大多数是在现有体制之外引入一些“新人新办法”的增量尝试,很少有系统性的整体改革。

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盘活高校教师流动的市场机制,最终实现高校的依法自主办学,具体到“准聘-长聘”制度,亦是如此。但是,任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性,高校体制改革也不例外。

在这条制度探索之路上,希望高校能够站在青年教师的角度上,将心比心地展开制度设计,不辜负有能力、有才学的教授的辛苦付出,也能让更多优秀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才尽其用。正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导龚炯所说:“大学要有大学精神,要用人文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员工,要善待科研人员和大学老师。“青椒”确实很辛苦。他们在科研和教学上有很多工作,学校至少要给他们一个体面的生活,让他们不要为了生计而去奔波。给他们基本的生活方面的满足,他才能安心去做教学、科研工作。”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生物学霸、麦克思研究、软科等,由艾思科蓝整合撰写,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已收藏 0
点赞 2

学术会议

2023年第三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通信国(EIECC 2023) 将于2023年12月08日至10日在中国武汉举行。EIECC 2023将围绕“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通信”的最新研究领域
2023-12-22
ICoACE 2023会议主要围绕“航空航天科学、飞行物理学、空气热力学、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航空航天和控制工程专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
2023-12-15
第八届清洁能源与发电技术国际学术会议(CEPGT 2023)将于2023年12月8-10日在武汉举办。本会议将专注研究和探讨清洁能源和发电技术领域,为国际学术界和工程界提供一个论坛,旨在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相关领域的学者,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探讨生态电力、绿色发展。CEPGT 2023热烈欢迎您的投稿!
2023-12-15
第三届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国际学术会议 (IC2ECS 2023) 定于2023年12月1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会议主要围绕“电气工程“、”控制科学“、”机械工程“、”自动化”等主题展开。
2023-12-29
第九届能源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ESEE 2023)定于2023年12月29日至31日在三亚举行。会议主要围绕能源资源与环境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会议旨在为从事能源材料与电力电气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2023-12-29
第三届智慧交通、能源与动力国际学术会议 (STEP 2023) 将于2023年12月15-17日在中国南京市隆重举行,大会旨在为从事智慧交通与物流、能源工程和动力与自动化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
2023-12-15
相关资讯

国家杰青两会提案: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35周岁年龄限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资助规模与待遇

“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提高对博士后的资助强度及规模,减少对博士后‘类学位’式的管理制度。”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的提案关切。

47947

23

2023-03-14

科学家颜宁离美归国!加入的深圳医学科学院非同寻常…

2022年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在深圳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

42864

23

2022-11-02

27岁手握8篇Nature!他14岁进中科大,18岁读博,如今...

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官网,曹原将于2024年7月起正式担任该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3467

2

2023-12-05

基辛格逝世:从学术怪才到传奇外交家,近百次访华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2578

2

2023-12-05

2350

1

2023-12-05

3242

2

2023-12-05

联系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