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985高校博士生晒毕业照,男女比例扎心!

2022-11-21
3162

读博,哪些瞬间让你倍感辛酸?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一名电子系博士生张同学,发布了一则大家排队拍毕业照的视频,不由得感叹男女比例十分扎心!

张同学表示,他们系有两个博士班七个硕士班,排队拍照时女生队伍只站了一点,男生队伍从四号楼门口一直排到了五号楼门口


读博男女比例真的差这么多吗?

其实,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教育概况》显示,我国博士生在读生42.4万人,其中女博士17.5万人,占比达41%,在博士群体中性别比例趋于1:1,且在同年招生总规模达到10.5万人中,女性申请考博的人数也在稳步增长。

网友评论:可以说是,只要专业选的对,女生同学很精贵

不过,这也不禁触动了大家的回忆,感叹无数个读博的辛酸瞬间(排名无先后):


1. 没有导师的博士生


好不容易考上985高校的博士,选择了一位知名的导师,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导师已经不怎么在校做科研了,所以把自己安排了一个没有招生资格的省级研究所,让那边的老师代为指导。直到毕业前都没怎么见过自己的导师......


2. 假期绝缘体,996都弱爆了


博士生依然已经不是纯粹的学生身份了,假期也变得弥足珍贵了。有的学校规定研究生一年的寒暑假总共不能超过45天,实际情况是理科研究生大约一年四周假期(寒暑假一起)左右。日常也是朝8晚10的状态,科研任务安排拉满了。


3. 实验成功是玄学,失败往往是常态


从小一路读书顺风水顺,到了读博总是遭遇实验失败的困境。同一台机器,同一个实验品,可能放个假回来,发现实验结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排除万难才发现是仪器参数设置的原因。亦或者是放弃没有结果的实验,换课题研究方向,结果却是循环往复。


4. 停电电脑崩溃,数据全无


最直击心灵的痛,可能是“天灾buff”。一名博士生投稿表示,为了实验早出晚归,废寝忘食盼数据,结果经历了一次停电,实验室的电脑没有提前关闭,于是电脑硬盘被闪坏了,所有的测试数据全没了,只能重新再做实验测试了,啊啊啊啊啊,万念俱灰啊!所以要及时备份数据啊!


5. 报账打回,琐事一堆


科研不只有做实验,还有经费处理。例如:仪器维保采购、试剂的采购、项目报销各种补助的发放、项目的申请进展结题报告......每次遇到各种报销送材料的事情,一般来说运气好的时候两次三次,运气不好的时候嘛,七八次也是正常的


6. 感到科研的迷茫,失去兴趣


Science曾发问:当你完成一个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得到一个清晰的物理结论,花了8个月。然后花了3~6个月反复修改字字斟酌,得到一篇无缝可叮的论文送与审稿人。经过4个月起步上不封顶的来回几轮rebuttal之后,你的论文添加了很多细枝末节但其实主要结论并未改变,终于发表。


后面这些漫长的投稿经历,和科研成果本身,真的有什么关系吗?招进来之后做的科研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又没有直接的关系,这让许多博士生看不到这个博士学位的意义。


7. 压力太大,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也可以很轻


之前曾报道过,一位博士生因赶不上返回公司加班的列车,强闯检票闸机,被工作人员拦下后崩溃大哭。


新闻的最后,这位博士生甚至情绪激动地反问民警:“赶紧把我关了吧,我也不想上班了!” “我也不想上班了。真的,你把我关三天。你把我关了吧,真的,我现在特别想被关。”


8. 读完了博士,人生还是一样迷茫

博士毕业想进高校,门槛也是水涨船高。最低门槛,至少在中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两篇署名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年龄最好也别超过32岁,最多35岁;还有评职称和教学评比的压力……这样的hard模式下,想要捧学术的铁饭碗无疑就更难了

......

以上这些emo的情况,也只是在我们读博时出现的某个瞬间,毕竟,决定读博是勇气,坚持下去是骨气,读得出来也偶尔得靠运气。当然,既然决定读博,就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每一天,即使是真的有所变数,最终我们也可以坦然面对,毕竟自己尽力了,选择了就不该去后悔。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021视频、Science、募格课堂、知乎,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已收藏 1
点赞 2

学术会议

相关资讯

国家杰青两会提案: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35周岁年龄限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资助规模与待遇

“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提高对博士后的资助强度及规模,减少对博士后‘类学位’式的管理制度。”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的提案关切。

46661

23

2023-03-14

科学家颜宁离美归国!加入的深圳医学科学院非同寻常…

2022年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在深圳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

41660

23

2022-11-02

发过四大顶刊、成果可评院士,她却当了一辈子讲师......

提起“朱良璧”这个名字,或许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但如果这样说呢?

2345

2

2023-09-20

博士分享亲身经历:“我是如何3个月内写出博士论文的?”

詹姆斯·海顿(James Hayton,2012)的文章分享了在极短时间内写出博士论文的经历,这里给出他的文章的译文。

4596

3

2023-09-20

施一公院士高铁旅行只带双肩包,朴实低调感动网友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最近在乘坐高铁去北京的时候,被网友偶遇了。下车时只见施老一个人,既没有跟班,也没有随从,行李非常简单,就一个双肩包和一个帆布包,简直朴实到令人肃然起敬。

2167

4

2023-09-20

他35岁破格晋升教授,44岁成985高校院长,如今又干一件大事......

24岁登上大学讲台,31岁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35岁再次破格晋升为教授,44岁成为国内顶尖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

2415

2

2023-09-20

联系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