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博士毕业三年成为博导!他自述也曾想放弃科研

2022-10-19
6169

江彬彬,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2021-2026年),2022年“深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热电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代表性成果包括:1)在热电技术研究方面提出了高熵稳定热电材料突破性概念,为大幅提升材料的热电性能指出优化策略;2)开发适用于中温区热电器件的全流程制备工艺和相关材料,为热电技术从材料迈向器件应用奠定基础。


4年前,博士毕业前夕,接连失败的实验,让江彬彬看不到希望,差点放弃科研去企业工作。“有时候到了凌晨两三点,实验失败了,就会处于奔溃的边缘。”


反复权衡之后,他还是遵从内心的热爱,选择从事前沿科学研究。他博士毕业后,来到南方科技大学何佳清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专注一个关键科学难题,以第一作者连续两次在Science报道研究成果,成为国际热电材料领域最活跃的青年科学家之一。


2018年,江彬彬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毕业,申请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物理博士后的工作。仅仅三年后的2021年,他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的《科学》上发表学术论文,成为热电材料研究方面的一名领军人物。


如今,32岁的江彬彬已经是国家“双一流”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由科研小白到博士生导师,江彬彬也曾处于奔溃的边缘,凭着对科研的热爱和付出,他终于拿到了学术圈的长期入场券,在全球热电技术研究中贡献一份中国力量。 


“做科研还挺有意思”


从上大学开始,江彬彬就与科技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本科的时候,他就读于以“科技”命名的北京科技大学。


从大学开始,江彬彬就对在实验室做实验充满好奇。“进实验室感觉挺好玩,总是有一些不知道的事情会发生。”进入大二学习后,他参加了学校的科研创新实验,老师分配了一个学长和江彬彬搭档做实验。


第一次看到水热合成纳米材料,在自己的手中被调试成为花状、棒状、球状等各式各样的形状,江彬彬感觉自己如同一个艺术家,凭着手中的材料,制作出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


时过境迁12年,江彬彬依然记得那堂实验课绚丽的画面,至今久久不能忘怀。正是在这堂难忘的课上,江彬彬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北京度过了本科学习,江彬彬被保送到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硕博连读,随后他一心泡在实验室。


“最长的一次,我在实验室连续待了30多个小时。”面对各种材料组成的新事物,每天做着不一样的实验,江彬彬越来越觉得自己找到了毕生所爱,新鲜感不断地让他萌生“做科研还挺有意思”的想法。

时常处于崩溃边缘


反转又来得太快。在与科学实验度过了“蜜月期”后,实验的失败挫伤了他继续科研的决心。


在科学研究中探索新发现,如同在茫茫黑夜当中摸索。“不知道研究结果是否如同推演的一样,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甚至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做得出来。”江彬彬感叹多年来科研的感受,就像一个人在极夜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白昼会才会降临。


科学研究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江彬彬说,读博期间,自己很焦虑,因为研究的课题,不止一个人在做,还有许多同专业的博士也在做同样的实验。“如果别人先一步把研究结果发在科研期刊上,所有的努力都白费劲了。”因为这种焦虑,江彬彬在不敢有所松懈,熬最深的夜,甚至有一次连续在实验室待了30多个小时。


每逢这个时候,江彬彬就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曾经失败了6000多次,实验过1600多种耐热材料。在江彬彬看来,在做科学实验时,失败的次数越多,人也容易变得自闭。


“我不会一个人呆着。”在长期的历练中,江彬彬学会了调节情绪。在实验失败后,江彬彬会强迫自己找师长和同学,交流情感和分享压抑的情绪,通过排遣情绪垃圾,又积蓄了继续前行的动力。特别烦躁的日子里,江彬彬还会去打几盘游戏,释放压力。


博士毕业前一年,接连的实验失败后,江彬彬惶恐不安,不知路在何方。


2018年博士前夕,江彬彬曾经想放弃科研,到企业做研发。江彬彬是处于学历金字塔的工科博士,在就业市场上可以迅速才华变现。多家半导体公司对江彬彬发出了工作邀请,到企业的实验室做技术研发的工作,薪酬比留在高校高出两三倍。


江彬彬也咨询过前辈。有人劝江彬彬,博士毕业之后做博士后,最后如果做不出成果来,依然要离开学术圈。江彬彬了解到,在企业做研发,虽然专业对口,但是研究要面向市场,而不是在科学的前沿开天辟地。


出于对前沿科学的热爱,江彬彬还是想“赌一把”。2018年博士毕业后,被实验虐了千万遍的江彬彬,依然保持科研的初心,申请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物理博士后的工作。

科研需要付出99%的汗水 剩余的1%交给运气


凭着一次次不怕失败的坚持,江彬彬在热电研究领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21年,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关于《具有高热电性能的高熵稳定硫属化合物》,同年,他还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论文。2021年,在博士毕业三年后,他顺利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


虽然取得了令人艳羡的学术成绩,江彬彬却并不认为自己是学术天才,只是尽力去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尝试。江彬彬说,面对失败,要有继续尝试和探索的勇气。


“当你付出了 99% 的努力以后,能不能出成果,剩余的1%就交给运气了。”


在江彬彬看来,运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前面的付出的99%,也不会有好结果。“实验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好运会眷顾执着努力的人。”


对于有志于科研的年轻的博士生,江彬彬建议,保住身心的健康很重要。平时多锻炼身体,有忧愁的时候,学会与人交流排遣烦闷。在保障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前提下,才能继续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广州日报·新华城,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已收藏 0
点赞 3

学术会议

第八届能源、环境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EEMS2024)
2024-06-07
第四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国际研讨会(ISCTIS 2024)将于2023年6月21日-23日在中国西安举行。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大会上通过主题演讲、口头
2024-07-12
第六届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AITA 2024),由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AEIC学术交流中心承办,多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组织协办
2024-06-14
第五届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MSEM 2024)将于2024年6月07-09日于中国沈阳召开。
2024-06-07
随着前9年的成功,ICEMEE在2024年迎来了第10届。很荣幸地宣布,第十届能源材料与环境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EE 2024) 将于2024年06月14日至16日在新加坡举行。
2024-06-14
第七届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国际学术论坛(ISTTCA 2024)将于2024年6月21-23日在天津举办。
2024-06-21
相关资讯

国家杰青两会提案: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35周岁年龄限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资助规模与待遇

“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提高对博士后的资助强度及规模,减少对博士后‘类学位’式的管理制度。”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的提案关切。

48517

23

2023-03-14

教育部官宣:博士扩招!目前在学61.25万!

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

43673

20

2024-03-05

3768

2

2024-03-12

重磅!施一公&颜宁,联合培养博士生!

施一公和颜宁,我国高教界非常著名的师徒,两人曾在清华大学携手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成果。

4815

2

2024-03-08

郑强教授,受聘两所高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聘请其为,医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聘请其为战略发展顾问。

2703

2

2024-03-05

华师大老书记,施一公的祖父,成为亚洲最长寿男性!

施平老人迎来了他的113周岁生日......

4031

2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