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小修怎么回复
2025-11-14
30
收到期刊编辑部发来的“小修”(Minor Revision)决定,无疑是科研投稿过程中最令人振奋的消息之一。它意味着你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审稿人的基本认可,离最终接收仅一步之遥。然而,这最后一步也至关重要,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功亏一篑。面对小修,如何高效、得体地完成回复,是每位研究者都应掌握的技能。本篇艾思科蓝小编就为大家介绍“SCI小修怎么回复”。
一、端正心态,切勿掉以轻心
首先要明确,“小修”不等于“接受”。尽管需要修改的地方可能不多,但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被认真对待。一种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小修只是走个过场,从而在回复时草草了事。这种态度非常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将小修改视作一次宝贵的提升论文质量的机会,以严谨、感恩的心态来对待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
二、逐一回复,构建清晰框架
编辑部邮件中通常会列出审稿人的所有意见。回复的第一步是创建一个清晰的回复函。建议使用表格形式,分为三列:第一列是“审稿人意见”,原封不动地粘贴审稿人的原话;第二列是“作者回复”,详细阐述你针对该意见所做的修改或解释;第三列是“修改位置”,清晰地标明在论文手稿的哪一页、哪一行进行了修改。这种结构能让编辑和审稿人一目了然,体现出你的专业和条理。
三、回复策略:礼貌与有理有据
在撰写回复内容时,语气务必保持尊重和感谢。对于审稿人提出的所有建议,开头可以先写“感谢审稿人提出的宝贵建议”或“我们完全同意审稿人的观点”。如果审稿人的建议非常中肯,你完全照做了,那么需要明确指出在原文何处进行了修改,例如“我们已在稿件第X页第Y行根据建议进行了补充/修改”。如果审稿人可能误解了你的某些表述,切勿直接反驳。应该先感谢其关注,然后委婉地解释你的本意,并考虑是否可以在原文中换用更清晰的词语以避免歧义,例如“我们感谢审稿人指出这一点。我们的本意是……为了更清晰地表达,我们已将原文中的‘A术语’修改为‘B术语’”。
四、仔细核对,完成最终提交
在回复函和修改稿都准备完毕后,还需要进行最后一遍彻底检查。确保回复函中没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确保修改稿中的所有修订都已准确标注(通常使用高亮或不同颜色字体);再次通读全文,确保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不连贯之处。最后,按照期刊的作者指南,提交回复函、修改稿以及其他可能要求的文件。在提交系统的备注栏中,可以再次简短感谢编辑和审稿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完成这些步骤后,你就可以相对安心地等待最终的录用通知了。严谨细致的回复不仅是对审稿人劳动的尊重,更是展现你科研素养的最佳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