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研究:反射阳光以冷却地球会导致其他全球变化

2020-06-04
4561

研究:反射阳光以冷却地球会导致其他全球变化.jpg

世界如何应对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通过向平流层注入反射性气溶胶,如何从太阳的一部分热量中遮蔽地球?毕竟,火山的作用基本相同,尽管短暂而剧烈地爆发:当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它会将细小的火山灰喷入大气层,在那里这些颗粒可以像云层一样绕,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并暂时冷却星球。

一些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提议设计类似效果的提议,例如,通过飞机,气球甚至飞艇将反射性气溶胶发射到平流层中,以阻挡太阳的热量并抵消全球变暖。但是,众所周知,这种太阳能地球工程计划可能会对气候产生其他长期影响。

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已经发现,太阳地球工程技术将显着改变温带风暴的轨迹-中高纬度地区全年形成风暴并受到越过海洋和陆地的射流的操纵。温带风暴径引起温带气旋,而不是热带表亲飓风。温带风暴路径的强度决定了风暴的严重性和发生频率,例如美国的nor'easters。

该小组考虑了一种理想的方案,其中可以充分反射太阳辐射,以抵消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四倍时可能发生的变暖。在这种情况下的许多全球气候模型中,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风暴径强度都相应地大大减弱。

减弱的风暴径意味着较弱的冬季风暴,但研究团队告诫说,较弱的风暴径还会导致天气停滞,尤其是在夏天,并且风较少以清除空气污染。风的变化也可能影响海水的循环,进而影响冰盖的稳定性。

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EAPS)的研究生Charles Gertler说:“世界上约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热带地区,那里的风暴轨迹是天气的主要来源。” “我们的结果表明,太阳能地球工程不会简单地逆转气候变化。相反,它本身具有诱发气候新变化的潜力。”

盖特勒(Gertler)和他的同事本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了他们的结果。合著者包括EAPS教授Paul O'Gorman,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Ben Kravitz,北京师范大学的John Moore,塔斯马尼亚大学的Steven Phipps和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局的渡边慎吾(Shingo Watanabe)

不太阳光的照片

以前,科学家们已经模拟了如果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太阳能地球工程情景时地球气候将是什么样,结果却喜忧参半。一方面,将喷雾剂喷入平流层将减少入射的太阳热,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变暖。另一方面,对地球的这种冷却不会阻止其他温室气体引起的影响,例如降雨减少和海洋酸化的区域减少。

还有迹象表明,有意减少太阳辐射会缩小地球赤道与两极之间的温差,或者从气候的角度讲,这会削弱行星的子午温度梯度,在两极继续变暖的同时冷却赤道。最后的结果对格特勒和奥格曼特别感兴趣。

格特勒说:“暴风雨的轨迹来自子午温度梯度,而暴风雨的轨迹很有趣,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了解极端天气。” “因此,我们对地球工程如何影响风暴轨迹很感兴趣。”  

该团队研究了气候科学家称为“地球工程模型比对项目”(GeoMIP)的实验G1的太阳地球工程情景下的温带风暴轨迹可能如何变化,该项目为科学家提供了各种地球工程情景,以他们根据气候模型来评估他们的气候变化。各种气候影响。

G1实验假设理想化的方案,其中太阳能地球工程计划可以阻止足够的太阳辐射以抵消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四倍时可能发生的变暖。

研究人员使用了在G1实验条件下及时运行的各种气候模型的结果。他们还使用了更为复杂的地球工程场景的结果,即在一个以上纬度将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溶胶注入平流层的速度提高了一倍。在每个模型中,他们记录了风暴沿线各个位置的气压在海平面压力下的每日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风暴的经过并测量了风暴轨迹的能量。

格特勒解释说:“如果我们观察海平面压力的变化,我们就会知道旋风越过每个区域的频率和强度。” “然后,我们对整个温带地区的方差求平均,以获得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风暴径强度平均值。”

不平衡的平衡

他们在各种气候模型中得出的结果表明,太阳地球工程将削弱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风暴轨迹。根据他们考虑的情况,北半球的风暴轨迹将比今天弱5%至17%。

格特勒说:“两个半球的风暴轨迹减弱,将意味着冬季风暴减弱,但也会导致天气停滞,从而影响热浪。” “在所有季节,这都可能影响空气污染的通风。随着区域降雨的减少,这也可能导致水文循环的减弱。与我们习惯的基准气候相比,这些变化不是很好。”

研究人员很好奇地看到相同的风暴轨迹仅在不增加社会地球工程的情况下仅对全球变暖有何反应,因此他们在几种仅变暖的情况下再次运行了气候模型。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在北半球,全球变暖也将减弱风暴路径,其强度与增加太阳能地球工程技术相同。这表明,太阳能地球工程以及通过减少进入的热量为地球降温的努力,至少在暴风雨轨道上并不会改变全球变暖的影响,这令人困惑,研究人员不确定如何解释。

在南半球,情况略有不同。他们发现,仅全球变暖将加强那里的风暴轨迹,而增加太阳能地球工程技术将阻止这种增强,甚至进一步削弱那里的风暴轨迹。

O'Gorman补充说:“在南半球,风驱动海洋循环,这反过来又可能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南极冰盖的稳定性。” “因此,风暴轨迹在南半球的变化非常重要。”

研究小组还观察到,风暴路径的减弱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而言,气候模型表明,随着极地持续变暖,响应于减少的入射太阳辐射,赤道明显冷却。降低的温度梯度似乎足以解释减弱的风暴径-该小组是第一个证明这一结果的人。

格特勒说:“这项工作突显了太阳能地球工程技术并没有扭转气候变化,而是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气候状态代替了另一种气候状态。” “反射日光并不是抵消温室效应的完美平衡。”

奥格曼补充说:“有很多理由避免这样做,而是赞成减少CO 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项研究部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变化科学与政策联合计划的行业和基金会赞助。


已收藏 0
点赞 22

学术会议

【EI期刊征稿】第二届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国际学术会议(IDST 2025)
米兰理工大学主办、罗马第三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国际学术会议(IDST 2025)将于2025年11月24-26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
2025-11-24
【IEEE出版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
第七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5)将在中国青岛举行,会期是2025年117-9日,为期三天,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 欢迎投稿参会!
2025-11-07
【IEEE出版|往届会后3个月检索】第九届控制工程与先进算法国际论坛(IWCEAA 2025)
第九届控制工程与先进算法国际论坛(IWCEAA 2025)于2025年11月14-16号在西安举办 算法和数据结构、人工智能、电气系统、机器学习、智能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等主题
2025-10-31
【SPIE出版】第五届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CAID 2025)
第五届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CAID 2025)将于 2024年10月31日-11月02日在中国南昌举行。本次会议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主要围绕“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与数据
2025-10-31
【ACM出版|稳定EI检索|设优秀论文评选】2025年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与传播国际学术会议(ICCDC 2025)
2025年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与传播国际学术会议(ICCDC 2025)将于10月31日-11月2日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与传播等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2025-10-31
【IEEE、快至会后4个月检索|重邮主办】第六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ICE 2025)
第六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ICE 2025)将于2025年11月7-9日于安徽省芜湖市举办,本届会议由安徽工程大学主办,IEEE Xplore、EI、Scopus收录
2025-11-07
相关资讯

SCI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有区别吗

SCI分区是众所周知的,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其实也是相对于期刊的分区来说的,一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一区期刊上的文章,二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二区期刊上的文章,由于SCI分区共分为四个区,一区学术价值最大。

295100

0

2021-04-21

hm² 是什么单位?hm² 怎样换算?

hm² 是一个什么单位呢?hm² 怎样换算?它与我们常见的单位的换算又是怎么样的?本期艾思科蓝​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hm² 这个单位。

136947

1

2021-11-17

综述能投学术会议吗

综述能投学术会议吗?最近在和一些刚开始做研究的同学聊天时,又被问到了一个经典问题:“我花了很多精力写了一篇文献综述,这篇综述能投学术会议吗?” 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研究者,尤其是研究生和年轻学者感到困惑的话题。

117

0

2025-10-17

学术会议做笔记有用吗

学术会议做笔记有用吗?这个问题想必许多初次参加大型学术交流活动的年轻学者或学生都曾暗自思忖过。在人头攒动、信息密集的会场里,是选择全神贯注地听,还是手脑并用、奋笔疾书?这看似一个小小的习惯,实则影响着我们参会的深度与收获。

102

0

2025-10-17

学术会议文章都会发表吗

学术会议文章都会发表吗?这是许多初次踏入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研究生们,常常会有的一个疑问。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既然文章被会议接收并安排了宣讲,似乎就意味着它已经被“发表”了。然而,现实情况却远比这复杂。学术会议的录用结果和最终的“发表”之间,其实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并非一个简单的等号关系。理解这些差异,对于规划个人学术路径、管理研究成果至关重要。

127

0

2025-10-17

学术会议期刊的含金量高吗

学术会议期刊的含金量高吗?每当聊起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发表,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发表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的论文,其“含金量”究竟如何?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涉及复杂的评价体系和多样的现实考量。对于学者,尤其是年轻的研究生和刚入职的高校教师而言,正确理解会议与期刊的差异及其各自的价值

121

0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