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在论文绪论中运用三个步骤能恰到好处

2020-05-26
5382

在论文绪论中运用三个步骤能恰到好处 .jpg

论文绪论中运用三个步骤能恰到好处,不论是硕士或博士、人文或理工、英语母语或非英语母语者,都讨论过这主题。大多草稿的绪论不足以发挥作用,正因如此,很感谢约翰.斯韦尔斯(John Swales)提出重要的“创造研究空间(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模型,这模型中包含三个步骤:建立研究领域、建立研究利基、占有研究利基,艾思学术简单介绍下,内容仅供参考:

虽然我推崇史韦尔斯有想法、历久不衰的模型,但他说话的口吻和我们一般谈论自己研究时用的口吻相去甚远,个人认为用友善的口吻较有用,这体现了我们讨论自己研究时最直接常用的方式。我非常喜欢Booth、Colomb和Williams谈绪论步骤的方法。他们的绪论模型也有三步骤:共通点(common ground)、问题(problem)、回答(response)。

虽然我偏好他们的用字遣词,但我不用共通点这词。我发现学生有时候会将共通点解读为需要一个真正的共识,而不是一个建立好的研究背景。为了避免这种误解,称“研究背景”更明确。

 

基于上述两种文献,底下是我呈现绪论的方法。


为了理解您即将面对的问题,观众需要知道的相关内容。这类背景信息对您的目标观众来说是熟悉的内容,而不是新东西;可以作为提示或引线,但不可叙述新内容。我通常建议学生去试着创造样本句,之后可作为提示,帮他们分别描绘出三步骤,例如:“过去二十年来,此领域的研究着重在……”。

 

还尚未清楚理解的事物。也就是说,一个议题或问题的表达,会呈现出您想理解、揭露、解释、探索、重述或辩护的内容,以及这个内容为何值得探讨。

 

例如: However, [topic]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or under-examined or excluded or misinterpreted). This lack of attention is significant because knowing [about this topic] will provide a benefit OR not knowing [about this topic] will incur a cost指的是“然而,对〔某主题〕仍未有充分的解释,或少有检视、被排除在外、或误解。这些缺失的信息是很关键的,因为更了解〔某主题〕将可提供帮助,或者更能掌握未来〔某主题〕将导致的成本。”

 

由于建立重要性很关键,且由于此步骤很常被忽略,我常常考虑将此步骤独立出来,但最后都没有这么做。原因有二:第一,三步骤已经稳稳地建构起来了,将熟悉的三步硬拆分成四步,似乎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第二,也是较重要的一点,议题和重要性是相连在一起的,分开处理没有意义,两者本是一体,不用特别区分开来。

 

回答(Response)

您将在研究中真正执行的内容。例如:“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将会……”。此基础模型的亮点,在于其有直观的意义。学生第一次看到这模型时,一般会感到熟悉。然而,这种直观不一定会让学生在用它进行写作时感到较轻松。关于这个模型,我所注重的以下四个面向,可以帮助写作者加强他们认知深度,因而更能熟练这些步骤。

 

该模型鼓励我们站在读者的立场。这三步骤告诉读者他们需要知道的,满足这些需求,能激发继续读下去的动机。我们通常会把自己的研究当作自己思考过程的副产品来呈现。这三个步骤提醒我们打破这种思维:不是述说研究过程中的转折故事,而是讲述读者需要知道的故事。

 

以研究背景为例,作为写作者,我们常常拿捏不好要提供多少研究背景,如果我们站在读者的立场来处理这个问题,比较能提供正确数量的研究背景。读者需要足够的研究背景才能鉴赏研究主题,但是也不希望我们带他们遍览所有的背景信息,把重要的研究背景呈现出来,化繁为简。

 

该模型迫使我们将议题的重要性表现出来。重要性对读者来说通常是最不显眼的东西,也是写作者最常忽略的。这里的重点在于记得重要性需要与论述群体相连接(要让读者觉得这跟他们有关)。

 

有些新手作者感到痛苦的地方在于:自己的研究没有太大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寻找的范围太广。记得把手上的研究尽可能聚焦在较窄的研究背景中,并与该领域的现有文献互相映衬—回应文献、延伸研究背景、改变未来研究可能进行的方向—塑造清楚、可信的重要性叙述。

 

该模型的详尽分析体现出发展尚不健全之处。透过将绪论段落拆解成不同的部分,本模型让我们看见已经存在的以及需要加强的部分。举例来说,常看到写作者提供了清楚表述的回答,但是研究背景却令人混淆,议题的说明不明确。

 

对这些写作者来说,或许回答的部分做得很好,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提供必要的先导信息。这时候,进行详尽的拆解分析能帮我们看见需要加强的部分。

 

该模型的可扩展性(scalability)指导我们如何重复、强化关键议题。一旦您明白了这三个步骤,多少就能在文字中看见它们。以文献回顾为例,能让研究背景有深一层的重述,我们较能理解回顾文献是什么样的工作,也更能轻易掌握文献回顾有重复连结到议题的需要,而议题也将在文献回顾后进行再次的诠释。

 

这类通则性的观察可以帮助写作者理解三步骤在整体研究中的重要性,它们可以连接我们的研究和目标读者,以上希望帮助您在写作上有更具体的概念。


已收藏 12
点赞 33

学术会议

【IEEE出版|往届会后3个月EI检索】第三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AIAC 2025)
第三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将于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将带来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系统设计、自适应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多个前沿话题的精彩演讲和研讨,将激发新的研究思路,促进科技创新。
2025-10-15
【ACM 独立出版∣往届已EI、Scopus检索∣合作SSCI】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
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将于10月17日-10月19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计算机技术数字经济等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2025-10-17
【IEEE出版|已连续5届稳定快速Ei检索】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CEIC 2025)
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学术会议(ICCEIC 2025)将于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广州举办,聚焦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前沿,涵盖网络安全、硬件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创新等多个核心议题及交叉
2025-10-17
【SPIE独立出版丨连续多年EI稳定检索!】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GRSM 2025)
为交流近年来国内外在地球、地理科学和遥感测绘领域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展示最新成果,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2025-10-17
【IEEE出版|往届快至会后2个月检索|终轮征稿】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EIECS 2025)
2025年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EIECS 2025)将于2025年9月26-28日在中国青岛举行,会议由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青岛大学承办,欢迎广大学者参与。
2025-09-26
【稳定检索|线上线下参会|马理工主办】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
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马来西亚新山市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10-17
相关资讯

SCI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有区别吗

SCI分区是众所周知的,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其实也是相对于期刊的分区来说的,一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一区期刊上的文章,二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二区期刊上的文章,由于SCI分区共分为四个区,一区学术价值最大。

294239

0

2021-04-21

hm² 是什么单位?hm² 怎样换算?

hm² 是一个什么单位呢?hm² 怎样换算?它与我们常见的单位的换算又是怎么样的?本期艾思科蓝​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hm² 这个单位。

135399

1

2021-11-17

国际学术会议投稿含金量

国际学术会议投稿含金量,在全球化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浪潮中,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学者交流思想、展示成果的重要平台。然而,会议投稿的含金量并非一概而论,其价值需从学术声誉、知识贡献、职业发展及学科特性等多维度综合评估。盲目追求会议数量而忽视质量,或仅以录用率为唯一标准,皆可能陷入学术评判的误区。

347

0

2025-09-12

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准备什么

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准备什么?学术会议作为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和建立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研究者而言既是展示成果的良机,也是拓展视野的渠道。然而,一场成功的会议体验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系统而周全的会前准备之上。缺乏充分准备的与会者不仅可能错失宝贵的交流机会,还可能降低自身的学术可见度。本文将从材料整理、行程规划、演讲准备、社交策略及后勤安排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如何高效备战学术会议,助您从容应对、满载而归。

244

0

2025-09-12

学术会议投稿怎么投

学术会议投稿怎么投?学术会议是学者交流研究成果、建立专业网络、获取反馈的重要平台。对于青年研究者而言,成功发表会议论文不仅是学术成长的里程碑,更是融入学术共同体、拓展视野的关键一步。然而,许多初次涉足学术会议的研究者往往对投稿流程感到迷茫,甚至因操作不当而错失良机。

201

0

2025-09-12

学术会议必须注册吗

学术会议必须注册吗?在学术研究领域,会议是学者们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和建立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许多研究人员,尤其是刚进入学术圈的新人而言,是否必须注册参加会议是一个常见却关键的问题。本文将从学术会议的性质、注册的意义、例外情况以及长远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143

0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