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学会高效阅读文献呢?
怎么样学会高效阅读文献呢?现如今很多人都已经把发表论文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展现形式了,但是想要顺利发表一篇论文就需要自身有大量的专业知识来支撑,阅读文献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借鉴前人的发表经验,高效阅读文献才能顺利发表出一篇好的论文。那么高效阅读文献要怎么做呢?下面就由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一、首先其实不太建议新人作者一开始就阅读期刊论文。
1、很多新人作者对其专业领域还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专业知识的储备量还不足够,无法支撑自己完全顺畅地读懂一篇期刊论文。
3、一般来说,一篇论文的中心点都只是解决或者讨论一个领域内非常细微,或者说具体的问题,没办法做到以小见大。而且相当大部分论文讨论的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观点,在创新性方面还不够。很多论文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推动学科发展,对新人作者来说,想要通过这个来试图了解整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也很困难。
二、读文献的顺序个人建议可以先从讨论行业领域问题的经典书籍、文献综述文章入手,然后再阅读博士论文,最后阅读期刊论文。经典书籍和文献综述是了解整体领域发展的基础,它们就像一棵树的树根和树干,而期刊论文相当于树叶。打好了根基才更有利于开花结果。
三、对行业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后,阅读文献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来筛掉一些论文,借此提高阅读效率。
1、看题目和关键词,判断这篇文章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值得自己阅读。
2、主要看摘要。其实很少会有人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把每一篇论文都从头到尾看下来,大多数人都选择看摘要。因为摘要可以指出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核心观点和解决方法等,可以说是正片内容的浓缩部分。俗话说得好,浓缩就是精华嘛。
3、阅读结论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想写的东西不是很相关,就可以筛掉这篇论文了。
四、经过上面的步骤筛选出自己想要【精读】的文章。
1、到了这一步,除了读摘要结论等,还要注重论文中的图表数据,毕竟图表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2、除了图表数据,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引言。引言介绍了此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此课题的原因和课题重要性。
3、另外就是结果和讨论,一般来说,这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值得花时间来慢慢品读。
4、最后就是实验部分。为什么要放在最后来阅读呢?因为这部分往往是整篇文章中最晦涩难懂的部分。当你看完其他内容,认为这篇论文有足够的价值后,再去读这部分。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读了多少论文,反复看了多少遍,都比不上自己记录来得牢靠,只有自己做好笔记,读文献的时候总结归纳好,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学习是一个锲而不舍的过程,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途,或许路途上也会崎岖泥泞,但却有无限的风光。想要了解更多的学术内容可以留意我们艾思科蓝网站的更新内容或是站内搜索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