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PCR是什么意思

2020-04-22
11214

                         新建项目 (5).jpg

 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缩写,是一项在生物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和选修三《专题1 基因工程》中都介绍了这项技术,该知识点在2018年高考考纲中被列为选考部分II级要求,即能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时,以亲代DNA的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两条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组成新的DNA分子,新形成的两个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由于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而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的复制过程

DNA复制酶系作用顺序

1. 拓扑异构酶使DNA超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其基本的双螺旋结构。

2. 解链酶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碱基间氢键断裂,形成两条单链DNA,构成”复制叉“。

3. 单链DNA结合蛋白单链DNA结合蛋白结合在两条单链DNA上,稳定单链DNA,阻止DNA复性,避免被核酸酶降解,便于复制子代DNA 。

4. 引物酶是一种依赖DNA的RNA聚合酶,该酶以DNA为模板,聚合一段RNA短链引物,以提供自由的3'-OH,形成引发体,使子代DNA链能够开始聚合。

5. DNA聚合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即模板DNA链的方向必须为3'→5'。因此,分别以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

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链,在复制时连续合成,子链的聚合方向为5'→3',这一条新合成的子链被称为前导链(leading strand)。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合成子链的过程不连续,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或滞后链。

DNA双链在复制时逐步解开,因此随从链的合成是一段一段的。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 (Okazaki fragment)。

6. DNA连接酶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形成最后一个磷酸酯键,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NA体外复制的所需条件模板和底物

DNA复制是模板依赖性的,必须以亲代DNA链作为模板,亲代DNA的两股链解开后,可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同时,DNA复制需要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即dATP、dGTP、dCTP、dTTP,为底物合成子代DNA。

在体外进行DNA复制时,模板和底物均可通过人工添加解决。


引物

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合成子代DNA链。

在体外进行DNA复制时,可以人工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该引物序列与进行扩增的目的核酸片段互补匹配,从而开始目的片段的扩增。

因为引物的碱基序列需要与目的片段相匹配,在合成引物之前,必须首先已知目的片段的碱基序列,至少也要知道目的片段的部分序列,从而确定合成引物的碱基序列。


模板双链的解旋

在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中,双链DNA的解旋是在拓扑异构酶和解链酶的作用下完成的,该过程需要拓扑异构酶识别DNA的复制起点才能开启,而体外扩增特定的核酸片段只需要特异性的复制目的核酸片段,因而需要一种方式使得模板DNA解旋为单链DNA,之后在使之与引物结合,从而特异性的扩增目的核酸片段。


DNA的变性

DNA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的氢键断裂,使得双链变为单链的过程。

对双链DNA进行加热可以使其发生变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高度时,DNA在260nm处的吸光度会突然发生明显的上升,并达到最大值,之后温度继续上升,其吸光度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若以温度对DNA溶液的260nm吸光度做图,会得到典型的DNA变性S型曲线。

DNA的变性是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的,通常将核酸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熔解温度 (Tm, melting temperature)。

特定核酸分子的Tm值与其G+C含量成正相关,GC% = (Tm-69.3) × 2.44;

Tm值的大小还与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粒子强度越高,熔解温度越高,熔解温度范围越窄。


DNA的复性

加热变性的DNA在缓慢冷却后可以由单链恢复为双链结构,这一过程称为DNA的复性,也称为“退火 (annealing)”。

当温度降低至比变性DNA的Tm低25℃时,其复性效果最佳,越远离此温度,复性效果越差。

因此,可以利用此特性,在加热使模板DNA变性后,将温度降低至特定温度,从而使所加引物与模板DNA复性结合,进而能够对引物所规定的核酸片段进行特异性的扩增。


DNA聚合酶

为了使模板中特定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在模板与引物结合后,需要有DNA聚合酶的参与,但是由于DNA变性和复性过程的温度较高,普通的DNA聚合酶在此过程中会由于温度过高而失活。

科学家为了解决该问题,从水生栖热菌 (Thermus Aquaticus) 中分离出了具有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该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温而不失活。


PCR技术的原理

在存在DNA模板、引物、dNTPs、适当缓冲液 (Mg2+) 的反应混合物中,在热稳定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对一对寡核苷酸引物所界定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这种扩增是以模板DNA与引物之间的变性、退火、延伸三步反应为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标DNA片段得以扩增。


PCR反应体系

反应体系为100μL的PCR反应,其反应混合物为:

模板DNA 0.1~2μg;

前后引物各20pmol;

20mmol/L Tris-HCl缓冲液 (pH 8.3);

1.5mmol/L 氯化镁;

0.05% Tween 20;

100mg/L灭菌的明胶或无核酸酶的牛血清蛋白;

1000μmol/L的四种dNTP;

25mmol/L KCl;

2U的Taq DNA酶。

PCR反应条件


1. 预变性

(1)95℃,5~10min;

(2)进行PCR反应的第一步是要对反应体系进行预变性,该过程的目的是使模板DNA分子完全变性同时激活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具体时间建议参考所用DNA聚合酶的使用说明书。

2. 变性

按如下过程,进行30次循环“变性-退火-延伸”的PCR反应:

(1)95℃,10~30s;

(2)正常的PCR循环过程中,变性的时间不需要太长,30s以内即可完成目的DNA片段的变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可缩短该过程的时间,因为变性的时间过长会损害DNA聚合酶的活性。

3.引物退火:

(1)引物特定退火温度,30s;

(2)退火的温度由引物和产物的Tm值决定,如果退火温度选择不合适,会导致非特异性的扩增。

(3)最适合的退火温度T = 0.3 × Tm(引物) + 0.7 × Tm(产物) - 25;

(4)Tm(产物) = 8.15 + 16.6lg[k+] + 0.41 × GC% - 675/L,L为PCR产物的长度。

4.引物延伸

(1)72℃,1min。

(2)引物与模板结合后的延伸过程一般在72℃进行,该温度下DNA聚合酶的活性最高,该过程的时间由目的扩增片段的长度决定,一般时间为1min/kb,即目的片段的长度为1000bp时,延伸时间设为1min。


5.PCR反应的最后延伸和终止

(1)在最后一次反应循环结束后,应使PCR反应在72℃进一步延伸5~10min,使得未完全延伸的扩增片段全部延伸完全,以提高产物的扩增效率;

(2)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4℃,或加入10mmol/L的EDTA终止反应。


逆转录PCR

PCR反应需要以双链DNA作为模板,因此最初的PCR反应用于检测目标样本的基因组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目的片段,但是这种以基因组DNA为模板的PCR反应无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样本中表达,此外由于真核生物的基因中存在内含子,直接通过基因组DNA进行PCR也很难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针对这一问题,发展出了逆转录PCR的技术。

技术原理

逆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 是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之后再进行PCR的过程。

mRNA逆转录合成cDNA的过程分为两步:

(1)在特定引物的介导下,通过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mRNA为模版合成互补的cDNA第一链;

(2)升高温度使cDNA第一链与mRNA解离,然后降温,使其与另一引物退火结合,并由DNA聚合酶催化延伸生成cDNA第二链。

RT-PCR使RNA检测的灵敏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使一些极为微量RNA样品的分析成为可能,该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基因的转录产物、获取目的基因、合成cDNA探针、构建RNA高效转录系统。


逆转录反应体系

1. RNA模板

通常20μL的逆转录体系,加入总RNA 1μg,如果总RNA加入过多,会导致逆转录不充分。

2. 引物

常用的有随机引物和Oligo(dT)引物:

随机引物会将所有RNA分子均进行逆转录,此时得到的cDNA大部分来源于rRNA,主要在部分mRNA含有逆转录酶终止序列而难以得到其全序列时使用;

Oligo(dT)与真核生物mRNA的Poly(A)区域匹配,可以特异性的对mRNA进行逆转录。

3. 逆转录酶逆转录过程涉及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和以DNA为模板合成互补链的两个过程,目前市场上的逆转录酶都同时具有这些功能,因此只需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逆转录酶即可,而不需额外加入DNA聚合酶。

4.种dNTPs

其它PCR技术

RL-PCR:检测蛋白质和RNA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RNA-PCR:检测痕量RNA和低表达的基因;

反向PCR:扩增已知序列两侧的DNA;

RACE:获得mRNA完整序列;

LM-PCR:在模板的一端加上公共接头,这样只需知道一端的DNA序列就可以对任何DNA片段进行扩增;

重叠延伸PCR:对目的基因进行定量突变。




已收藏 0
点赞 0

学术会议

第十届现代管理、教育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MMET 2025)
第十届现代管理、教育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08月22-24日在中国南京召开。会议主要围绕会议主要围绕“现代管理”“教育”“社会科学”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5-08-22
【合作ACM出版|高录用稳检索|价格实惠】第五届互联网金融与数字经济国际学术会议(ICIFDE 2025)
第五届互联网金融与数字经济国际学术会议(ICIFDE 2025)将于2025年8月15-17日于中国-哈尔滨举行。大会将汇聚互联网金融、数字经济的创新学者和行业专家,共享学术盛宴。
2025-08-15
【EI稳检索 | 上海电力大学主办】第十届能源与环境研究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EER 2025)
第十届能源与环境研究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EER 2025),由上海电力大学主办,将于2025年9月26-28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本届会议将继续专注研究和探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疑难疑点和前沿科技。
2025-09-26
【IEEE冠名会议】第七届IEEE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
第七届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CEPG 2025)将于2025年9月12-14日在广州举办。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会议主要围绕能源电力与电网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5-09-12
【IEEE出版|院士/Fellow报告|EI稳定】第五届智能通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C 2025)
第五届智能通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C 2025)定于在南京隆重举行,旨在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提供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的平台,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创新的学术氛围,激发更多合作机遇。
2025-08-15
【IEEE 出版丨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电子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T 2025)
第四届电子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T 2025)将于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成都隆重召开。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参加本次会议。
2025-08-22
相关资讯

SCI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有区别吗

SCI分区是众所周知的,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其实也是相对于期刊的分区来说的,一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一区期刊上的文章,二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二区期刊上的文章,由于SCI分区共分为四个区,一区学术价值最大。

293046

0

2021-04-21

hm² 是什么单位?hm² 怎样换算?

hm² 是一个什么单位呢?hm² 怎样换算?它与我们常见的单位的换算又是怎么样的?本期艾思科蓝​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hm² 这个单位。

133751

1

2021-11-17

SCI从投稿要多久

SCI从投稿要多久?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将研究成果发表在SCI期刊上是学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从投稿到最终发表的全过程往往充满不确定性,让许多学者感到焦虑。本文将系统解析SCI论文投稿的完整周期,揭示每个阶段的时间消耗及其影响因素,帮助研究者建立合理预期并做好充分准备。

57

0

2025-08-01

SCI投稿有模板吗

SCI投稿有模板吗?在学术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是衡量学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许多研究人员来说,掌握SCI投稿的规范模板和技巧是提高稿件接受率的关键。本文将系统介绍SCI论文投稿的标准模板结构、各部分的写作要点以及提升稿件质量的实用策略,帮助研究者规避常见错误,增加发表成功率。

55

0

2025-08-01

SCI论文投稿期刊选择

SCI论文投稿期刊选择?在学术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是衡量研究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面对数以千计的SCI期刊,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成果的投稿期刊成为许多学者面临的难题。本文将从多个维度系统分析SCI期刊选择的策略与技巧,帮助研究者提高投稿成功率,避免"投错门"带来的时间损失和挫败感。

54

0

2025-08-01

SCI投稿多久有回应

SCI投稿多久有回应?SCI投稿的回应时间从数周到半年不等,作者需做好心理预期和时间规划。理解审稿流程的规律性,能帮助研究者更从容地应对等待期,将时间投入新的科研工作而非焦虑等待。

69

0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