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什么注意事项?

2022-08-13
3365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什么注意事项?很多人都在学术方面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基金申请,比如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个基金是有着不少人想要申请的,但是一些申请的注意事项还是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那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下面艾思科蓝小编来给大家说说吧。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什么注意事项?

  1. 研究背景要重点介绍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

  经常看到部分申请书,一开始就在立项依据部分引经据典,从几十年以前的参考文献开始着手介绍,然后,娓娓道来把这些年的文献几乎全部介绍一遍。特别是一些青年基金申请书,在研究背景介绍中,有不少项目申请人只是简单地拷贝博士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让人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工作已经研究了好几十年了,课题的创新性可能严重不足。通常情况下,申请书中要尽可能地详细介绍近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是近五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突出申请人提出的课题是较为前沿和热点的研究问题。

  2. 研究内容要描述明确、要言之有物

  每一份项目申请书,都需要通过同行评审专家的评审。因此,申请人撰写的研究内容不能过于基础化,将教科书里面的内容搬到基金申请书中,也不能够只有自己能够看得懂,或者只有“小同行”专家能看懂。因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更多的时候是“大同行”专家评审。笔者曾在写完一份申请书后请一位院士帮助把关。该院士对申请书中常出现的一个专有名词“尺度效应”提出了非常强烈的修改建议。他指出,在申请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提及“尺度效应”,对“大同行”而言,可能未必了解该项研究的深度与价值。因此,建议申请人在写申请书时对于某些专业词汇,必须要详细的描述,而不能让评审专家看完之后觉得空洞无物。另外,还有不少人认为篇幅长的基金申请书更容易获得资助,其实不然。一份基金申请书能否获得资助,关键是看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让评审专家觉得言之有物,至于申请书的篇幅,没有过多关系。笔者前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部分只写了12页,也获得了资助。

  3. 研究可行性要重点介绍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前期积累

  任何一项研究设想,都不可能是申请人凭空编造出来的。因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评审过程中,评审人一旦认为申请人没有前期的研究基础,就会质疑该研究内容和方案的可行性。一旦评审专家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份申请书就是一份失败的申请书。笔者曾评审过一些申请材料,发现有部分申请人对可行性分析的部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有甚者,只是简单地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所有硬件设施列举出来,如有多少台电子显微镜,有多少种制造设备等。但现实情况是现在国内大学的硬件设施都很完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比不只是简单设备评比,而是比较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因而,在可行性分析部分,申请人需要重点介绍曾经做过的哪些相关的前期工作,证明自己是项目的最佳实施者,证明这项工作如果获得资助一定会很好地执行完成。

  4. 研究基础要列出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一般都会了解申请人研究基础如何,如果申请人前期学术基础扎实,毋容置疑会给评审专家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然而,笔者在评审基金申请书的时候,也曾经见到过一些特别的案例。有一份申请书,乍看时印象良好,基金申请书题目比较吸引人。同时,研究基础中列出的学术论文也比较多。然而,经仔细阅读申请书发现申请人列出的学术论文几乎都是关于A事物的研究,而该申请研究内容却是关于B事物,同时A和B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因而,最终没有推荐这份申请书。如果一个申请人同时开展多个研究方向的工作,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时候,完全可以只列出与申请书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以及其它方向的代表性论文。

  5. 申请书中语言、格式错误要尽可能少

  在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过程中,可能偶尔的小错误很难避免。然而,对于申请人而言,必须反复修改申请书,将中各种错误降低到最低程度。因为,申请书可以看出一个人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更能够看出一个研究人员的学术素养。如果申请书中到处存在各种类型的小错误,那么申请人也可能是一个科研不严谨的人。几个典型的案例如下:第一个案例,申请书中申请人列举了将近30条参考文献,然而这些参考文献在正文部分没有一个被引用,使得这些参考文献在立项依据部分显得毫无意义;第二个案例,申请人项目团队中有科研实力很强的合作者,然而在合作者介绍部分,研究成果只是列举出合作者10年以前的学术论文,而没有近几年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个案例,申请人在项目申请人介绍部分,没有列出学术论文或者其他学术成果。

  最后,对于项目申请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自己的学术积累,多发表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通过不断的学术研究和积累来强化研究基础,以期更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关于今天的论文相关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本期的内容可以对屏幕前的你有一些帮助,衷心祝愿大家的论文能够顺利发表。想要了解更多的学术知识请关注我们艾思科蓝。


已收藏 0
点赞 0

学术会议

【IEEE出版|往届会后3个月EI检索】第三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AIAC 2025)
第三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将于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将带来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系统设计、自适应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多个前沿话题的精彩演讲和研讨,将激发新的研究思路,促进科技创新。
2025-10-15
【IEEE出版|往届快至会后2个月检索】2025年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EIECS 2025)
2025年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EIECS 2025)将于2025年9月26-28日在中国青岛举行,会议由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青岛大学承办,欢迎广大学者参与。
2025-09-26
【稳定检索|线上线下参会|马理工主办】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
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马来西亚新山市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10-17
【9.19最终截稿 | 海口召开 | 往届会后4个月EI检索】第三届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oTCCT 2025)
第三届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oTCCT 2025)将于2025年9月26-28日于海南海口召开。EI检索稳定,会议由海南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主办,EI快检索
2025-09-26
【EI-JA期刊同步征稿|武汉科技大学主办】第六届医学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SAIMS 2025)
第六届医学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SAIMS 2025)将于2025年10月24-26日召开。本届会议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
2025-10-24
【EI会议论文|IEEE出版】第五届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国际研讨会(AIIM 2025)
第五届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国际研讨会(AIIM 2025)将于2025年9月19-21日在中国成都隆重举行,旨在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机械自动化”等学术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促进学术交流。
2025-09-19
相关资讯

SCI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有区别吗

SCI分区是众所周知的,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其实也是相对于期刊的分区来说的,一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一区期刊上的文章,二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二区期刊上的文章,由于SCI分区共分为四个区,一区学术价值最大。

294166

0

2021-04-21

hm² 是什么单位?hm² 怎样换算?

hm² 是一个什么单位呢?hm² 怎样换算?它与我们常见的单位的换算又是怎么样的?本期艾思科蓝​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hm² 这个单位。

135271

1

2021-11-17

学术会议规模分哪些

学术会议规模分哪些?学术会议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规模不仅影响着会议的交流效率与氛围,也直接关系到学术资源的配置与会议目标的实现。不同规模的会议在组织形式、参与范围、讨论深度及影响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明确会议规模的分类及其特点,有助于学者及组织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会议类型,从而最大化学术交流的价值。

9

0

2025-09-12

如何辨别学术会议真伪

如何辨别学术会议真伪,在当今全球化的学术环境中,学术会议作为知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数量与形式日益多样化。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虚假或低质量的会议,它们不仅浪费学者的时间和资源,还可能损害学术声誉。因此,学会辨别学术会议的真伪已成为每一位研究者的必备技能。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有效识别学术会议的可靠性,帮助您在纷繁复杂的学术活动中做出明智选择。

9

0

2025-09-12

学术会议网站投稿流程

学术会议网站投稿流程,学术会议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投稿流程的规范性与严谨性直接关系到学术成果的传播效果与研究者的学术参与体验。对于初次参与学术活动的青年学者而言,熟悉并掌握会议投稿的系统性流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全面解析学术会议投稿的各个环节,从会前准备到最终提交,为研究者提供清晰而实用的参考。

9

0

2025-09-12

学术会议有哪些角色

学术会议有哪些角色?学术会议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学者们展示研究成果、探讨前沿问题、建立合作网络的核心场合。一场成功的学术会议背后,是多个角色的精密配合与协同努力。这些角色各司其职,从宏观规划到细节执行,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包容且富有启发性的学术环境。

122

0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