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国家开放大学是什么性质的大学?

2022-06-15
3029

  国家开放大学是什么性质的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代码为51161,这是一所创办于1978年的公办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单位,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成人教育办学资质的高等院校,那么国家开放大学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跟着艾思科蓝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国家开放大学前身是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亲自倡导并批示创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办好开放大学”,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等五省市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确定为“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单位,拉开了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的序幕。2012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8月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并以部发文印发,明确要求把国家开放大学建成我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和灵活教育的平台、对外合作的平台(四大平台),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和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国家开放大学是什么性质的大学.jpg

  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全国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在教育部领导下统筹全国开放教育体系建设,指导和服务全国开放教育办学业务,着力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民提供终身教育及服务,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育部按高等学校管理和指导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国家开放大学既是办学实体,又是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体系,由1个总部、45个分部、3735个学习中心组成。学校与相关部委、行业合作成立了机械工业学院、汽车学院、铸造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生命健康学院、石油和化工学院、纺织学院、邮政学院、煤炭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保险学院、旅游学院、物业学院等14个行业学院。另有八一学院、空军学院、军盾学院、残疾人教育学院、华侨学院、矿业学院、海洋学院、辅警学院等11个专门学院。

  国家开放大学总部有五棵松、复兴门、魏公村、大兴魏善庄等4个校区,总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13万平米。内设机构30个,其中教学科研部门13个,教学管理服务部门7个,党政管理部门10个。总部事业编制数为600人,现有正式教职工 571 人,其中校级领导 7 人、处级干部69人。设有资产管理公司1家,服务教材出版、开放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和非学历教育任务的校办企业5家,现有660名企业员工。

  办学42年来,学校形成了五大办学特色:一是党对终身教育的领导全面加强。对总部、分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行书记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党委决策机制,确保了党在学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方面的领导权、主导权,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突出体现。二是创建了大规模在线思政教育新模式。坚持立德树人,牢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设计“1+4+X”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累计625.9万学生在线参与思政课学习,形成了面向在职成人的大规模在线思政教育新模式,注重为基层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三是“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各类学习者群体。坚持开放办学,“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着眼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群体再学习、再深造的愿望和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建成了一个跨院校、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块条点”结合,立体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体系,走出了一条联合社会力量办学,整合共享、优化配置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多快好省办教育的新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四是致力于“没有围墙的互联网”新型大学。坚持追踪和应用先进技术,将教育信息化作为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探索了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和引领了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了教育现代化。五是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开设专业,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构建基于网络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各种各类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为核心的学分银行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产业工人的教育培训,通过体系联动方式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积累了低成本、高效益举办高等教育和面向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

  2017年,因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以及改革创新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成绩卓越,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将全球唯一的“杰出机构奖”授予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4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宣布,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荣获联合国系统内教育信息化最高奖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哈利法国王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奖”。

  以上就是本期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学术知识相关内容啦,如果需要了解更多论文或其他学术相关的资讯,点击艾思科蓝关注我们吧。祝大家都能顺利发表论文!填报志愿的日子越来越近啦,不知道高考生们想好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了吗?还在迷茫的同学可以关注艾思科蓝,小编为大家排忧解难。


已收藏 0
点赞 0

学术会议

【IEEE出版|往届会后3个月EI检索】第三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AIAC 2025)
第三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将于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将带来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系统设计、自适应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多个前沿话题的精彩演讲和研讨,将激发新的研究思路,促进科技创新。
2025-10-15
【ACM 独立出版∣往届已EI、Scopus检索∣合作SSCI】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
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将于10月17日-10月19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计算机技术数字经济等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2025-10-17
【IEEE出版|已连续5届稳定快速Ei检索】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CEIC 2025)
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学术会议(ICCEIC 2025)将于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广州举办,聚焦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前沿,涵盖网络安全、硬件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创新等多个核心议题及交叉
2025-10-17
【SPIE独立出版丨连续多年EI稳定检索!】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GRSM 2025)
为交流近年来国内外在地球、地理科学和遥感测绘领域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展示最新成果,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2025-10-17
【IEEE出版|往届快至会后2个月检索|终轮征稿】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EIECS 2025)
2025年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EIECS 2025)将于2025年9月26-28日在中国青岛举行,会议由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青岛大学承办,欢迎广大学者参与。
2025-09-26
【稳定检索|线上线下参会|马理工主办】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
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马来西亚新山市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10-17
相关资讯

SCI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有区别吗

SCI分区是众所周知的,一区文章和二区文章其实也是相对于期刊的分区来说的,一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一区期刊上的文章,二区文章就是发表在SCI二区期刊上的文章,由于SCI分区共分为四个区,一区学术价值最大。

294339

0

2021-04-21

hm² 是什么单位?hm² 怎样换算?

hm² 是一个什么单位呢?hm² 怎样换算?它与我们常见的单位的换算又是怎么样的?本期艾思科蓝​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hm² 这个单位。

135560

1

2021-11-17

SCI投稿质量评估

SCI投稿质量评估,在学术研究领域,发表SCI期刊论文不仅是衡量研究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推动科学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全球科研竞争日趋激烈,投稿数量激增,期刊编辑和审稿人面临巨大的审稿压力。因此,在提交稿件之前,研究者对自身论文进行系统、全面的质量评估,已成为提高录用几率、加速发表进程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深入探讨SCI投稿质量评估的核心要素,为研究者提供实用且细致的指导,助力其学术成果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87

0

2025-09-17

SCI投稿没有回复

SCI投稿没有回复?在学术研究的征途中,发表SCI论文是每位研究者追求认可与影响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许多学者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困境:精心撰写的稿件投递后,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未见回复。这种等待不仅消耗时间与精力,更可能带来焦虑与自我怀疑。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SCI投稿无回复的原因,并提供实用的应对策略,帮助研究者在这一过程中保持信心与效率。

72

0

2025-09-17

SCI投稿角色选择

SCI投稿角色选择,在学术研究的宏伟殿堂中,SCI论文的发表无疑是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许多研究者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却忽略了投稿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作者角色的正确选择与界定。作者署名不仅关乎学术荣誉的分配,更涉及学术伦理、责任归属以及未来合作关系的维护。在学术出版规范日益严格的今天,恰当的作者角色选择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75

0

2025-09-17

SCI作者投稿排序

SCI作者投稿排序,在学术研究领域,SCI论文的发表不仅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关键衡量标准。作者排序作为论文投稿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学术贡献的合理认定与团队合作的公平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作者排序问题常因沟通不足、标准模糊或文化差异而引发争议。

76

0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