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SCI论文审核通过是谁决定的?

2022-04-29
3653

  SCI论文审核通过是谁决定的?SCI论文的学术性是非常高的,当然,编辑审核SCI的过程也是非常严格的。那么一篇SCI论文如果审核通过是谁说决定的?下面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总结了SCI论文的一些审稿流程,各位作者也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SCI论文审核通过是谁决定的.jpg

  1.一篇论文投到国际SCI期刊,editor(或ManagingEditor、associateeditor,甚至是editorinchief)会对稿件由一个初步的意见或结论。首先看论文的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定位或scope,比如一篇有关临床的casereport论文投到了JBC,其下场是可以想象的,像这种情况,editor(我下面坚持用editor是由于我国不少报道将该词翻译为主编)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不用外审了,直接退稿,当然退稿信会简单解释原因,但都应该是通用格式,像这这种情况,作者不用太不爽,因为editor并不是拒绝你的数据和/或结论,下一步很简单:就是再找一个合适的期刊,再投。

  2.如果论文是适合在该期刊发表的,接下来editor就会看下面两个问题:1)论文手稿是否完整,有没有缺少某些部分,图和表有无遗漏?;2)手稿的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格式?最起码要符合基本格式。上面两个问题如果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NO”,论文也会立马退回,绝大多数期刊的editor都不会让审稿人去浪费时间去审阅明显有上述问题的稿件,这也是对繁忙的审稿人的起码尊重。

  3.上面1、2条通过后(当然有些稿源丰富的期刊还会由作为大同行的编辑对稿件的内容本身,尤其是创新性进行评估),下面editor要干的活的就是找合适的审稿人(一般是两个)进行外审,下面审稿过程就是包括我在内的不少站友比较熟悉的,略去不提。

  4.两位同行的评审意见收到后,往下editor要干的活,有时候很容易,比如两位审稿人都建议接受(accept),并且都有很强的理由,论文只需小修甚至无需修改,这种情况下,editor要做的决定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不然是个人都可以干这活了,很多情况下,两个审稿的意见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或者其对稿件的推荐意见并没有很强的证据说明,这种情况下,editor有两种选择:或做最后决定,或再找一个或更多地审稿人继续审,看是否能有一致的评审意见。如果editor对文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大同行(reasonablyexpertinthesubjectareaofthemanuscript),此时他/她就可以作为第三个审稿人做出自己的判断,editor很可能会如此做,尤其是当其中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比另外一个明显更有说服力的时候。当然,第二个选择,即再外审显然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比较弱的编辑往往会如此选择。但是这第二个选择,任何editor都一定要如此行的,尤其是对论文的内容自己不熟悉的时候。有些期刊,比如像CNS(Cell、Nature、Science)等牛刊,所收到的稿件要远远大于其所能发表的能力,这些牛刊,一篇文章即使是收到两个”accepts”,文章照样可能被据。当然这种杯具还是相当让人痛苦的,这就像申请基金的标书之结局:“approvedbutnotfunded”(批准啦,但是没钱给你)。

  5.外审结束,editor也做出决定后,此时作者就会收到editor的通知(现在几乎都用email了),注意:这是editor的最后决定,审稿人或者editorialBoardmembers只对文章是否录用做出推荐意见,最后的决定是而且一定是由editor(当然这活有时是由associateeditor,editorinchief来干的)做出的,尤其是对于采取匿名审稿方式的期刊,更是如此。

  6.一般而言,editor的决定由三中类型:”accept’,“reject”,“modify”。上述决定一般在文章投稿后4-6周内都能搞定。如果您在投稿8周后,还没有收到editor的最后决定(或者解释稿件耽搁的理由),此时,就不要再犹豫,赶快和editor联系。作为作者,我们有权利在合理的时间内(4-6周)知道稿件的命运,或者至少知道论文的进展情况。上述时间问题尤其重要,因为论文版上,几乎是至少每周都有站友问,文章已经投了X(X=个位数)天,还没有消息,是否该问问了。8个周或者说两个月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时间。

  论文是每个作者费时费脑费精力所得到的劳动成果,在论文成功发表的那一刻,那就是对作者莫大的肯定。本期艾思科蓝的学术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需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进站内搜索关键词。


已收藏 0
点赞 0

学术会议

【IEEE出版|往届会后3个月EI检索】第三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AIAC 2025)
第三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将于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将带来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系统设计、自适应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多个前沿话题的精彩演讲和研讨,将激发新的研究思路,促进科技创新。
2025-10-15
【ACM 独立出版∣往届已EI、Scopus检索∣合作SSCI】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
第二届数字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DECS 2025)将于10月17日-10月19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计算机技术数字经济等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2025-10-17
【IEEE出版|已连续5届稳定快速Ei检索】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CEIC 2025)
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学术会议(ICCEIC 2025)将于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广州举办,聚焦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前沿,涵盖网络安全、硬件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创新等多个核心议题及交叉
2025-10-17
【SPIE独立出版丨连续多年EI稳定检索!】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GRSM 2025)
为交流近年来国内外在地球、地理科学和遥感测绘领域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展示最新成果,第七届地球科学与遥感测绘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2025-10-17
【IEEE出版|往届快至会后2个月检索|终轮征稿】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EIECS 2025)
2025年第五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EIECS 2025)将于2025年9月26-28日在中国青岛举行,会议由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青岛大学承办,欢迎广大学者参与。
2025-09-26
【稳定检索|线上线下参会|马理工主办】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
第十一届建筑、土木与水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CHE 2025)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马来西亚新山市隆重举行。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与参会交流。
2025-10-17
相关资讯

什么是A刊、B刊、C刊、SCI,SSCI,CSSCI?

什么是A刊、B刊、C刊、SCI,SSCI,CSSCI? 相信这个问题也是同学们进行期刊投稿时会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下面艾思科蓝小编就跟大家详细介绍A刊、B刊、C刊、SCI,SSCI,CSSCI的相关信息。

69495

0

2021-07-27

论文辅导 | 别再死磕C刊了,聪明人都开始发SCI/SSCI了!

论文辅导一对一,助你早日发表论文!

48997

23

2023-07-12

SCI投稿质量评估

SCI投稿质量评估,在学术研究领域,发表SCI期刊论文不仅是衡量研究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推动科学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全球科研竞争日趋激烈,投稿数量激增,期刊编辑和审稿人面临巨大的审稿压力。因此,在提交稿件之前,研究者对自身论文进行系统、全面的质量评估,已成为提高录用几率、加速发表进程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深入探讨SCI投稿质量评估的核心要素,为研究者提供实用且细致的指导,助力其学术成果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84

0

2025-09-17

SCI投稿没有回复

SCI投稿没有回复?在学术研究的征途中,发表SCI论文是每位研究者追求认可与影响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许多学者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困境:精心撰写的稿件投递后,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未见回复。这种等待不仅消耗时间与精力,更可能带来焦虑与自我怀疑。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SCI投稿无回复的原因,并提供实用的应对策略,帮助研究者在这一过程中保持信心与效率。

70

0

2025-09-17

SCI投稿角色选择

SCI投稿角色选择,在学术研究的宏伟殿堂中,SCI论文的发表无疑是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许多研究者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却忽略了投稿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作者角色的正确选择与界定。作者署名不仅关乎学术荣誉的分配,更涉及学术伦理、责任归属以及未来合作关系的维护。在学术出版规范日益严格的今天,恰当的作者角色选择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72

0

2025-09-17

SCI作者投稿排序

SCI作者投稿排序,在学术研究领域,SCI论文的发表不仅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关键衡量标准。作者排序作为论文投稿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学术贡献的合理认定与团队合作的公平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作者排序问题常因沟通不足、标准模糊或文化差异而引发争议。

73

0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