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9日,第四届电子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国际学术会议(EEEAC 2025)在安徽芜湖召开并圆满落幕。会议由安徽工程大学主办,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承办,AEIC学术交流中心协办。会议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和企业等高校和单位的专家学者前来参会交流,探讨了领域内最新的科研热点、创新成果,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大会合照
会议开幕式由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顾洲教授主持,顾洲教授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向与会者介绍了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优势及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阐述了会议的背景与重要意义,为会议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随后,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葛愿教授发表开幕致辞。他强调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价值,期望此次会议能聚焦前沿技术,构建起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助力各方共同探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开幕致辞
大会报告环节,汇聚了五位电子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领域的国家级人才,为与会者分享了领域内的前沿成果与深刻见解,深入探讨了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研发方向。专家们的精彩分享不仅为与会学者提供了前沿资讯,更激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彰显了会议的学术深度与影响力。首位报告嘉宾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秦家虎教授,其报告题目是《面向复杂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与控制》。秦家虎教授的报告围绕近几年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方向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成果在自主无人机竞速等场景的应用等方向展开分享。接下来,安徽工业大学沈浩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工业物联的冶金智能监测系统研究》的报告。沈浩教授针对国内冶金行业自动化程度提升但智能化管控不足的现状,提出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并成功开发高炉炉缸状态监测、设备全流程智能监控及长轧件轧制状态实时监测等系统,取得显著应用成效,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随后,南京邮电大学解相朋教授带来了题为《可解释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信息物理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的报告,解相朋教授围绕工业信息物理系统智能化水平提升,介绍了基于规则的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提出了高阶模糊建模方法及受记忆遗忘启发的多瞬时增益调度机制,并分享了其在人机共享驾驶等领域的初步应用。紧接着,上海理工大学的田恩刚教授进行了题为《基于重要信息的攻击策略设计及防御研究》的报告,田恩刚教授围绕网络化控制系统安全性挑战,介绍了基于重要数据的攻击与防御研究,提出了确定型与随机型两类重要数据攻击策略及鲁棒估计防御框架,并展望了智能化防御系统的新思路。
田恩刚教授作主讲报告
主旨报告的最后,安徽工程大学的吴小太教授带来《随机时滞脉冲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的主旨报告,吴小太教授围绕复杂时变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介绍了时变随机时滞系统、切换时变系统及具有时变脉冲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时变性、随机性与系统稳定性的内在联系,并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研究中得到应用与验证。本次会议邀请了11 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细分主题分别作口头报告,分享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创新性思路及实践应用经验,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且极具参考意义的学术素材,更引发了广泛的思想共鸣与深度启发,有效推动了学术界与行业间的知识交融与智慧碰撞。
至此,第四届电子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国际学术会议(EEEAC 2025)圆满结束。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会议将持续围绕电子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等前沿领域、探究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机遇与挑战。致力于推动相关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推进学科发展和促进人才培养,让我们共同期待第五届更多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