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9-11日,第七届IEEE通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工程国际会议(CISCE 2025)在中国广州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IEEE和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主办,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IEEE信息论学会广州分会承办,五邑大学和湘潭大学作为协办单位。会议现场吸引了140余位全国各地的通信和信息系统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行业代表,共同探讨通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线上参会者通过Zoom平台同步参与,共享学术盛宴。
5月10日,开幕式环节,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韩国军教授和IEEE信息论学会广州分会主席、中山大学陈立教授分别发表开幕致辞。会议荣幸邀请到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东南大学王承祥教授;IEEE Fellow、清华大学高飞飞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李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吴晨涛教授;ARC Future Fellow、IEEE Fellow、悉尼大学李永会教授和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IET Fellow、清华大学樊平毅教授六位国际知名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会议由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方毅教授和刘畅教授担任主持人。
大会报告环节,王承祥教授以《3D Continuous-Space Radio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Modeling for 6G/B6G Wireless Networks》提出基于电磁信息理论的新型3D连续空间信道建模方法,为6G系统设计提供重要指导;高飞飞教授以《Key Technologies and Prototype Design for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为主题,提出静态环境重构(SER)、动态目标感知(DTS)和物体材质识别(OMR)三大核心技术,并成功研制毫米波频段ISAC硬件原型平台,为实现通信网络的数字孪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李慷教授以《Machine Learning in Green Transportation – Some Case Studeis》为主题,探讨机器学习在电动汽车状态估计与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吴晨涛教授发表《Failure Prediction for Large Scale Storage Devices》报告,介绍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预测方法,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升存储系统可靠性,为云平台和数据中心提供关键技术保障;李永会教授以《Beyond 5G towards a Super-connected World》为主题,深入分析物联网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挑战,探讨5G及后5G时代满足海量设备连接、低时延高可靠传输的创新解决方案。樊平毅教授发表《How information theory shap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题报告,探讨信息论在生成模型、强化学习等AI核心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信息论与AI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次大会报告围绕6G通信、通感一体化、绿色交通、智能存储、万物互联及信息理论与AI融合等前沿领域,展示了从基础理论到原型设计的创新突破,为未来智能通信与信息系统发展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大会还设置了20场口头汇报和60份海报展示环节。口头汇报环节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的20项前沿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以下三大技术方向:智能检测与工业应用、通信与计算技术创新、硬件与系统设计,该环节为参会者提供了技术落地的典型案例参考。
同时,会议设置评优环节,对青年学者的突出研究成果进行鼓励和嘉奖。经组委会共同商定,会议评选出“优秀论文奖”、“优秀口头报告奖”、“优秀海报奖”三大奖项,激励年轻学者勇攀科研高峰,共同谱写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会议评优获奖学者
至此,第七届IEEE通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工程国际会议(CISCE 2025)圆满落幕。衷心感谢所有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与热烈讨论,期待明年再次相聚,共同探讨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化科研合作与人才交流,构建更加紧密的国际学术合作网络,为推进全球通信技术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