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所近3成的博士后处于抑郁或焦虑中
德国马克斯 · 普朗克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机构之一,拥有 84 个研究所和 3000 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项由该学会博士后组织 —「马克斯 · 普朗克博士后网络」(Max Planck PostdocNet) 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 4 成的博士后对对其导师、研究和职业发展支持度感到满意,但是却对长期发展缺乏信心,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比 2022 年更高。
这项调查收到了 74 个研究所的 872 名博士后的回复,比例相当高了。整体上他们认为马普所的学术水平毋庸置疑,但是自身的定位却有点模糊,而这种模糊会带来焦虑。在这里,博士后既不是学生,也不是正式员工,处于学术职位上的不确定状态。他们承担着大部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却几乎没有集体行动能力。博士后最长年限是六年,但是教职常年稀缺,因此是否能留下来同样会带来焦虑。
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国外的博士后是主流,75% 来自其他国家,虽然人数众多,他们却处于边缘地位。语言障碍、体制差异和学术歧视、霸凌对他们来说并不稀奇,8% 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在过去 12 个月中遭受过欺凌,19% 的受访者表示受到过歧视、蔑视或不公平的对待。
因此抑郁和焦虑高发也就不难理解了:约 28% 的受访者表示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迹象,25% 的受访者表示有中度至重度焦虑症的迹象,比德国同事要高出不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