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高曝光、高引用的OA期刊,为何却总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2021-08-04
8869

图片.gif


今年5月18日,Copernicus Publications、Frontiers、JMIR Publications、MDPI、PeerJ、PLOS、Ubiquity Press七家学术出版公司在开放获取学术出版联合会(OASPA: 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ing Association)上发表一篇客座文章,推动达成完全开放获取(Fully OA: Fully Open Access)协议[1]。


1.png


据Web of Science统计,金色OA (Gold OA)的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5.6%上升至2020年的19.8%。在OA市场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七家完全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公司联合发表客座文章,这让人忍不住猜想,开放获取的时代会不会即将来临?


什么是OA?


什么是OA?简而言之就是,读者可随时随地、免费阅读下载任何一篇发表在OA期刊的学术论文。


2.png


开放获取模式主要包括绿色OA金色OA两种,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学术论文实现开放获取时间和范围不同。绿色OA是指发表的文章经历6—12个月禁运期(Embargo Period)延迟后开放获取,并且开放获取仅限某些平台;金色OA是最常见的OA模式,即发表即刻完全开放获取[2]。


“革新派”—开放获取


自16世纪出现学术出版出现以来,学术出版一直被学会把控,学术论文版权归属于出版社,想要阅读最先进的科学成果就要向出版社支付高昂的订购费用。以Nature为例,每篇则需要支付给出版商8.99美元(约58人民币)。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订阅年费为54,500人民币


3.png

4.png


科研机构渐渐难以承受日渐高昂的数据库订购费用。20世纪90年代,开放获取学术出版模式出现,这打破几大传统出版商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


读者不再需要为阅读科学论文支付费用了。科学技术的传播、交流驶上了快车道。有研究表明,开放获取使文章曝光率增加,文章引用率增加[3]。


同时,开放获取把知识的支配权重新还给了学者,与传统学术出版版权归属于出版社不同,OA期刊作者永久拥有自己文章的著作权、版税会为学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站在风口浪尖的开放获取


OA出版模式似乎完美无缺,但为什么OA期刊总会站学术界舆论风口浪尖?这就不得不提到高昂的文章处理费用过于庞大的发表量了。


●文章处理费用


一些OA期刊需要作者在文章接收后支付文章处理费用(APC: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以Nature Communication为例,中国学者需要支付5,560美元(约36,167人民币)。


5.png


你的邮箱是不是也躺着几封不请自来的邀稿邮件?这些收费的OA期刊为了保证发表量和期刊收入,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邀稿,向学者发送大量“垃圾邮件”网罗稿件,学者不堪其扰。许多OA期刊因此饱受诟病,被质疑涉嫌敛财,甚至被列入掠夺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名单


但是,我们在处理费用这个问题上并不能以偏概全。事实上,70%的OA期刊并不收取费用,并且部分收费的OA期刊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免费发表论文的机会。以Nature Communication为例,不仅能免除低收入国家的文章处理费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出版社可以为稿件提供折扣或者免除费用


6.png


●OA期刊的发表量


再看一下OA期刊的发表量,以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为例,去年一年的发表量为22,468,是Nature发表量的7倍还多。


7.png


其实,期刊发文量大并不是个坏现象,这充分说明了OA给更多的学术成果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但是,出版社在追求发表量和追逐经济利益时,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低质量稿件成为漏网之鱼。论文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英文语法错误,严重影响读者阅读


2020年12月31日,中科院针对OA期刊发布了一份预警名单。虽然饱受国人讨论的期刊并不在名单上,但这也给国内学者敲响了慎选OA期刊的警钟。


8.png


令学者不满的不是高昂的费用,而是不胜其烦的推销邀稿模式;让学者担忧的也不是巨大的发表量,而是不受严格把控的论文质量。


该不该选择OA?


分析了这么多开放获取模式的优劣势,那么,科研工作者究竟应不应该选择一个OA期刊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


首先,需要考虑所在高校科研单位对目标OA期刊的认可度,如果该OA期刊不是在高校名单上“榜上有名”,大可选择OA期刊。


其次,也要考虑科研经费是否能支持OA期刊论文相对高昂的文章处理费用。有些科研单位对于在某些OA期刊上发表稿件并不给予经费支持,如果想要发表论文就要自掏腰包。


OA未来可期


许多传统学术商似乎看到了OA巨大的市场前景,已经开始进行改革,逐渐接纳OA,传统学术出版模式转型为混合OA模式,将论文是否选择开放获取的主动权交给作者


全球五大学术出版商之一的爱思唯尔官方表示,其2600多种期刊几乎都可选择开放获取,其中500余种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4]。


9.png


OA期刊不乏优秀的Nature Communication,也有饱受争议的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并不是开放获取模式出现了问题,而是一部分OA期刊抹黑了开放获取。OA想打一个翻身仗,为自己正名,需要所有的OA期刊齐心协力,严格审稿流程、平衡“质”与“量”


讨论OA时代会不会来临似乎还为时过早。OA还很年轻,OA市场还需要规范,OA期刊也需要时间的磨练。但可以肯定的是,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作者需要发表论文的自由,读者也需要阅读论文的自由。可以预见,这将是一场学术发表的革命。


参考文献:

[1]https://oaspa.org/guest-post-the-fully-oa-agreement-an-essential-component-of-a-diverse-open-access-world/

[2]https://www.springernature.com/gp/open-research/about/green-or-gold-routes-to-OA

[3] DOI: 10.1371/journal.pbio.0040157

[4] https://www.elsevier.com/zh-cn/open-access


42AE1795-0D3C-46A9-BAB4-770698B75B3E.png

已收藏 0
点赞 6

学术会议

第九届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SP 2024)将在西安举行, 会期是2024年4月19-21日, 为期三天。
2024-04-19
第五届地质、测绘与遥感国际学术会议(ICGMRS 2024)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将于2023年4月12-14日在武汉召开。会议征集地理/地质/测绘/测量/遥感/海洋/监测/摄影/图像处理/无人机等论文
2024-04-12
第五届计算机视觉、图像与深度学习国际学术会议(CVIDL 2024)定于2024年4月19-21日在中国珠海隆重举行。会议旨在为从事计算机视觉、图像与深度学习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
2024-04-19
第六届信息科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SEAE 2024)定于2024年4月19-21日在中国武汉召开。ISEAE 2024主要围绕“信息技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4-04-19
第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CEA 2024)将于2024年4月12-14日于中国杭州举行。ICCEA 2024旨在为从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
2024-04-12
第五届教育、知识和信息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EKIM2024)定于4月19至21日在中国成都隆重举行。ICEKIM 2023将围绕“教育”与"知识”、“信息管理”等研究领域提供一个讨论、分享的平台。
2024-04-19
相关资讯

重磅!2023中科院期刊预警名单公布

2023年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公布!共有28本被纳入预警期刊。

53312

26

2023-01-31

重磅!EI期刊目录2023年首次更新

爱思唯尔(Elsevier)官网2023年首次更新了EI Compendex收录期刊目录,本次更新目录中连续收录期刊5351本

50080

30

2023-03-03

多位院士助阵!985强校,创新刊

5月31日,Deep Resources Engineering期刊创刊启动会暨2023年度深部资源工程国际论坛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35203

2

2023-06-05

余金权,再发Nature,第21篇正刊!

2023年5月31日,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余金权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Transannular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cycloalkane carboxylic aci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两类配体-喹啉吡啶酮(L1, L2)和磺胺吡啶酮(L3) -使小到中型环烷烃羧酸的γ-亚甲基C-H跨环芳基化,环尺寸从环丁烷到环辛烷不等。

6059

2

2023-06-05

第8篇!985教授,再发Science

5月26日,Science杂志报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立东教授课题组在电子制冷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上取得的最新进展:Lattice plainification advances highly effective SnSe crystalline thermoelectrics,该工作提出了“lattice plainification(晶格素化)”概念,通过降低硒化锡(SnSe)晶格中的空位浓度,大幅削弱了晶格缺陷对载流子的散射,实现了载流子迁移率的显著提升。制备的热电器件在300K温差下实现了12.2%的发电效率及室温下61.2K的最大制冷温差。

6818

3

2023-05-31

打破校史!理工大学,登上Nature封面

5月24日,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主刊以封面文章形式刊发由长沙理工大学“湖湘学者”特聘教授刘小春科研团队和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团队合作完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4076

3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