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田兴洪,男,中共党员,土家族,1969年5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现担任长沙理工大学法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刑法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法学法律专家库专家,国际刑法学协会会员,亚洲犯罪学会会员,湖南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担任学校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兼校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兼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2004年获评法学副教授任职资格,2006年获评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2012年获得法学教授任职资格。 二、教育背景 1998年到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2001年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刑法学家唐世月教授。 2006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刑法学家卢建平教授,2009年顺利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一)宽严相济语境下的轻罪刑事政策研究 1.主要研究成果。2009年顺利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宽严相济语境下的轻罪刑事政策研究》是国内第一步系统研究轻罪刑事政策的博士论文,对轻罪刑事政策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丰富了我国刑事政策理论,填补了我国轻罪刑事政策研究的某些空白,而且可以为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和轻罪的防控实践提供现实指导,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创新性、学术性意义,受到较大反响。共发表轻罪刑事政策学术论文近20多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5篇。论文下载次数多,被引用次数多。专著《宽严相济语境下的轻罪刑事政策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于2012年8月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术论文《轻罪刑事政策指导下不起诉的制度转变》(第一作者,发表于《法学》2012年第1期)获得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2012年度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当年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6篇,三等奖27篇)。独著《析轻罪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法制日报》(2009年7月8日)上发表后,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了较大的良好社会反响。 二、2.理论创新。提出了“轻罪更轻”的轻罪刑事政策理论主张,指出新时期轻罪刑事政策的本质特征是“立法更宽缓、程序更宽简、处罚更宽和、处遇更宽松”,基本构建了轻罪刑事政策理论研究的话语体系和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在立法、司法等领域贯彻和落实轻罪形势政策的对策建议,相关建议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等采纳,相关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1.主要研究成果。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2BFX046)已经通过验收结项,结项证书号20170981。主持研究的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时期社区矫正与社区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1YBB005)于2015年12月29日通过验收结项并且鉴定等级为“优秀”,结项证书号20150380。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社区矫正项目开发及认证制度研究”(19YBA004),在研。主持湖南省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村民委员会参与社区矫正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编号:2018ZXA03,在研。主持四川省社区矫正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居民委员会参与社区矫正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编号:SQJZ201902,在研。 已经正式发表社区矫正理论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集)刊发表12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或主要内容转载。《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7年12月版)。该著作荣获长沙理工大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并荣获长沙理工大学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著作主要章节先后有14篇论文发表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法学杂志》《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CSSCI来源期(集)刊和省级报刊上。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要点转载。这些论文以系列论文形式荣获湖南省第十四届社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该书出版后获得良好社会反响。马长生教授撰写的书评《一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术精品力作—评田兴洪新著<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发表于《湖南人文与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罗忠勇副教授撰写的书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参与模式的实践路径及法理逻辑—兼评田兴洪新著<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发表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论文《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在《检察日报》(2016年5月16日)发表后,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了较大的良好社会反响。 2.主要理论创新。基本构建了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理论研究的话语体系和理论框架,界定了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结构特征,并在对比分析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新加坡五国参与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的对策建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四、主持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12BFX046),结项证书号20170981。 2.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时期社区矫正与社区建设研究”(11YBB005),结项证书号20150380,鉴定等级:优秀。 3.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社区矫正项目开发及认证制度研究”(19YBA004),在研。 4.主持湖南省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村民委员会参与社区矫正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编号:2018ZXA03,在研。 5.主持四川省社区矫正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居民委员会参与社区矫正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编号:SQJZ201902,在研。 6.主持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医疗事故认定疑难问题研究”,已经结项。 7.主持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卫生刑法学研究”,已经结项。 8.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刑事政策与刑罚改革”。 9.参与研究司法部2012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机制研究”。 10.参与研究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一览表(重点项目)“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的社区矫正与社区建设研究”。 (一)出版的主要著作 1.《宽严相济语境下的轻罪刑事政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2.《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3.《医疗事故的认定及法律责任研究》(第一作者),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罪适用解析》(第二作者),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责任事故罪研究》(第二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新编刑法学》(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刑事政策学》(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六、所获学术荣誉及学术影响 1.学术专著《宽严相济语境下的轻罪刑事政策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于2012年8月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学术论文《轻罪刑事政策指导下不起诉的制度转变》(第一作者,发表于《法学》2012年第1期)获得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2012年度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当年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6篇,三等奖27篇)。 3.学术专著《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荣获长沙理工大学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4.主编的长沙理工大学规划教材《新编刑法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于2013年7月获得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颁发的“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2011-2012年度优秀教材一等奖”; 5.“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系列论文荣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南省第十四届社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6.获评2011-2012年度长沙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0多项。 7.长沙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刑法学》负责人,2011年度立项,2014年结项时获评优秀等级。 8.2012年8月20—22日,应邀赴韩国首尔参加由亚洲犯罪学学会主办、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亚洲犯罪学年会,并用英语作了题为 “On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hina for Minor Offences”(中国轻罪刑事政策研究)的学术演讲。 9.2019年6月22日至27日,田兴洪应邀赴菲律宾宿务参加由亚洲犯罪学会主办、菲律宾专业犯罪学家协会等承办的第十一届亚洲犯罪学会年会,并用英语做了题为“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ss-roots mass self-governing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correction in China”(《中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学术演讲。 10.2018年6月14日至17日,田兴洪应邀赴中国台湾台北市参加由台北大学等主办的第五届“两岸黑白金犯罪与社区矫正研究论坛”,发表了题为《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的学术演讲,提交了题为《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第一作者)的参会学术论文。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