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于靖军
  • 所属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所属院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柔性机构学与机器人 精密机械设计 运动几何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1991.09-1995.07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学士 1995.09-1998.06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硕士 1998.09-2002.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 工作经历 2002.07-2004.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后 2004.06-2005.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讲师 2005.10-2006.03 日本九州大学 访问学者 2009.02-2010.02 美国MIT先进制造与生产力实验室 访问学者 2014.08 –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教授 2017.01-2017.02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荣誉及奖励 [1] 2018年,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2] 2017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3] 2017年,首届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排名第2) [4] 2017年,研究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2) [5] 2016年,高精度柔性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排名第1) [6] 2016年,机械原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科技图书类).(排名第1) [7] 2013年,空间柔性机构理论与应用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3) [8] 2013年,先进与经典相融合的机械工程类课程改革与实践,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3) [9] 作为副导师,指导博士生裴旭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0] 2012,2016,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11] 2019年,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12] 200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 开授课程 机械原理(国家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优质课程),本科课程 机械原理及设计,本科课程 机器人技术基础,本科课程 有趣的机构发明,本科专业研讨课 机器人的现代数学基础(校级精品课),研究生课程 精密机械设计,研究生课程 教学及科研成果 教学方面,承担6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年授课在120学时以上。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实施“研究型教学”理念。主编及参编教材5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主编的《机械原理》教材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和北京市优质教材。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 n 教材、专著与译著 [1] 于靖军,毕树生,裴旭等著. 柔性设计:柔性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于靖军,裴旭,宗光华著. 机械装置的图谱化创新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于靖军主编. 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 郭卫东主编,于靖军,张云文等副主编. 机械原理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 于靖军,刘辛军,丁希仑编著. 机器人机构学的数学基础(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 于靖军,刘辛军,丁希仑,戴建生编著. 机器人机构学的数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 韩建友,杨通,于靖军. 高等机构学(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8] 于靖军,贾振中译. 现代机器人学:机构、规划与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9] 于靖军,刘辛军译. 精密机械设计:运动学设计原理与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10] 于靖军,周艳华,毕树生译. 并联机构构型综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1] 陈贵敏,于靖军,马洪波,邱丽芳译. 柔顺机构设计理论与实例图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n 授权发明专利 [1] 于靖军,谢岩,裴旭. 一种具有常值刚度的柔性并联万向节,中国发明专利:ZL 201610574323.0 [2] 王坤,于靖军,房建成,宗光华. 一种用于磁悬浮高速旋转设备的径轴一体柔性保护轴承, 中国发明专利:ZL201510091732.0 [3] 王坤,于靖军,房建成,宗光华.一种用于磁悬浮高速旋转设备的径向承载柔性保护轴承, 中国发明专利:ZL201510092306.9 [4] 于靖军,孔宪文,吴钪,旷静,一种运动模式可变的二自由度并联机械手腕,中国发明专利:ZL201410146578.8 [5] 于靖军,吴钪,宗光华,具有球面纯滚性质的二自由度并联转动机构,中国发明专利:ZL201310080303.4 [6] 于靖军,吴钪,宗光华,一种并联式二自由度指向装置,中国发明专利:ZL201310277000.1 [7] 于靖军,余家柱,吴钪,孔宪文,一种等速的并联式动力传动装置,中国发明专利:ZL201410108624.5 [8] 于靖军,旷静,宗光华等,一种组合式电子激光音乐喷泉,中国发明专利:ZL201310247166.9 [9] 于靖军,陆登峰,丁希仑,郭卫东,一种基于四杆机构相似的二自由度缩放机构,中国发明专利:ZL 201310347554.4 [10] 于靖军,旷静,宗光华,李振国,一种组合式电子激光音乐喷泉,中国发明专利:ZL 201310247166.9 [11] 于靖军,陆登峰,宗光华,一种机械原理教学中用于演示自由度与约束对偶关系的可重构柔性教具,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201310080303.4 [12] 于靖军,裴旭,徐杰,宗光华,毕树生. 一种适用于复合加载的异形十字轴式联轴器.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210094716.3 [13] 于靖军,东昕,裴旭,宗光华. 两自由度空间转动并联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110031919.3 [14] 于靖军,裴旭,宗光华,毕树生,余志伟. 一种可调的虚拟中心转动并联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610165121.7 [15] 于靖军,裴旭,宗光华,毕树生. 具有虚拟转动中心的大变形柔性虎克铰.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710064993.9 [16] 于靖军,裴旭,宗光华,毕树生,孙明磊. 一种新型的基于仿图仪的远程中心运动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810223543.4 [17] 于靖军,毕树生,宗光华等,塑料微流控芯片自动对准装置,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 200410039091.6 [18] 吴钪,于靖军,宗光华,一种模块化二自由度虚拟转心并联机构,中国发明专利:ZL201210370462.3 [19] 吴钪,于靖军,宗光华,二自由度等径球面纯滚并联转动机构,中国发明专利:ZL01310337873.7 [20] 屈玉丰,于靖军,宗光华,吴钪,一种实现多维纯弯矩和拉压力的复合负载模拟器,中国发明专利:ZL 201410067449.X [21] 裴旭,于靖军,宗光华,毕树生,余志伟. 一种绳驱动的二维虚拟中心转动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610165119.X [22] 裴旭,于靖军,李伟,宗光华,毕树生,一种适用于轮椅的双平行四杆越障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 201110143802.4 [23] 裴旭,于靖军,宗光华,毕树生,余志伟. 重力平衡的远程中心运动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810223544.9 [24] 裴旭,宗光华,于靖军,李伟,毕树生,具有虚拟运动中心的双平行四杆两维转动并联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110144406.3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