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学习经历 n 2004/09 – 2009/0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博士; n 2002/09 – 2004/0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硕士; n 1998/09 – 2002/0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n 2010/12 – 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n 2013/01– 2013/04,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n 2009/01– 2010/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后. 荣誉及奖励 n 2013年,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 n 2013年,北航“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n 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4/6) n 201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教学成果奖(排名4/4) n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n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n 2010年,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新秀1 开授课程 全校本科生公共基础课《机械设计A4》(秋季) 全校本科生公共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A、B》(春季) 教学及科研成果 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参与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承担国际期刊ASME J. Mech. Rob.、precision engineering, Robotica等的审稿工作。2010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专著: [1]于靖军,裴旭,宗光华 著. 机械装置的图谱化创新设计,科学出版社,2014.3 国家发明专利: [1] 裴旭,于靖军,李伟,宗光华,毕树生,“一种适用于轮椅的双平行四杆越障机构”,2013年04月24日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143802.4 [2] 裴旭,毕树生,宗光华,于靖军,李伟,“一种具有虚拟运动中心的两维转动并联机构”,2013年07月10日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145388.0 [3] 裴旭,宗光华,于靖军,李伟,毕树生, “具有虚拟运动中心的双平行四杆两维转动并联机构”,2013年07月3日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144406.3 [4] 裴旭,于靖军,宗光华,毕树生, “一种重力平衡的远程运动中心机构”,2011年01月12日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810223544.9 [5] 宗光华,张新华,毕树生,裴旭,等,“一种基于混联机构的负载模拟器”,2013年07月10日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32162.X [6] 于靖军,裴旭,徐杰,宗光华,毕树生,“一种适用于复合加载的异形十字轴式联轴器”,2013年12月10日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210094716.3 [7] 裴旭, 于靖军, 宗光华, 毕树生, 余志伟. 一种绳驱动的二维虚拟中心转动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 ZL200610165119.X) [8] 宗光华, 裴旭, 于靖军, 毕树生. 用于柔性弧形滑轨的具有虚拟远程运动中心的柔性铰链. 中国发明专利(ZL200710065161.9) [9] 于靖军, 裴旭, 宗光华, 毕树生, 余志伟. 一种可调的虚拟中心转动并联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 ZL200610165121.7) [10] 于靖军, 裴旭, 宗光华, 毕树生. 具有虚拟转动中心的大变形柔性虎克铰. 中国发明专利( ZL200710064993.9) [11] 于靖军, 裴旭, 宗光华, 毕树生, 孙明磊. 一种新型的基于仿图仪的远程中心运动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ZL200810223543.4) [12] 宗光华, 毕树生, 余志伟, 于靖军, 裴旭. 双曲杆型空心柔性铰链. 中国发明专利(ZL200710064994.3)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